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打聽領導日程,古人也有套路

打聽領導日程,古人也有套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古代官場十分複雜,暗裡橫生的藤蔓枝條錯綜相連,有人想迅速地不斷地往上爬,免不了鑽營取巧。打探領導的日常安排,再從中細細謀劃,於合適的時機出現在領導面前,才有機會達到自身目的,實在不行,刷刷存在感和好感度也似乎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不管是歷史,還是古代文學作品中,不乏通過打聽領導日程、成功套路領導,走上人生巔峰的例子。今人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哂然一笑時想必也會有所思考。
  
  不打無準備的仗
  
  宮鬥劇《如懿傳》中有這樣的情節。皇后富察·琅嬅安排自己的宮女蓮心與養心殿副總管、乾隆皇帝的貼身太監王欽對食,以便打聽乾隆的動向,伺機迎合討好他,謀取自己的利益,走了一步好棋。不過最後王欽沒什麼好下場。
  
  當然了,打聽他人日程除了後宮的博弈,“高手”其實在民間。《金瓶梅》中西門慶藉著京中人脈打聽到太師蔡京的義子、新科狀元蔡蘊的回鄉路線,精心設宴籠絡,並“借”了不少盤纏給他,兩人迅速建立起了“友誼”。當蔡蘊被點為兩淮巡鹽御史後,西門慶便能夠比一般商人早一個月掣取三萬鹽引行市,獲利十倍之多。再往後,西門慶更是順利攀上了蔡京這條線,成為他另一個義子,甚至還進宮覲見了皇帝。
  
  西門慶一個小小的暴發戶都能通過打聽狀元的行蹤,一步一步往上爬,更別說直接從皇帝的日程著手了。作為全天下最大的“領導”,皇帝稍不留心,就會被身邊人套路,這也算是變相的“資訊戰”,掌握了關鍵的資訊,才容易取得勝利。
  
  據傳,乾隆年間,江蘇泗陽縣令國泰和那時大多數的官員一樣,時常主動給和珳送禮,透過這層關係,得知乾隆即將南巡。按照慣例,乾隆肯定會去泰山祭天,再往江南走,很可能會經過泗陽縣。在和珳的指點下,國泰腦筋一轉,立即集資,召集大批能工巧匠,迅速在泗陽給乾隆建造了一座行宮。
  
  乾隆果然來到了泗陽縣,並驚喜地看到一座不算華麗,但勝在營造巧妙、佈置精緻的行宮。乾隆住得身心舒暢,大悅,一道聖旨下來就將國泰擢升為道臺。
  
  當皇帝離開深宮,各級官員把握好機會可以在皇帝面前刷刷存在感,就算不能升官,也能混個眼熟,說不定哪一天皇帝就想起來了呢。而其他並非官員的人在費心鑽營下,搏一搏,亦有可能獲得好處。
  
  在《水滸傳》中,一心想被招安的宋江,處心積慮地找尋各種機會,想跟朝廷搭上線,思來想去,找誰都不如找最大的“領導”——宋徽宗。經過打探,宋江得知宋徽宗經常光顧東京城的一座青樓,裡面的頭牌名妓李師師頗得他的歡心。於是宋江派出燕青與李師師聯絡,一來二去竟然真的與宋徽宗搭上線,打下了招安的基礎。
  
  除了為自己撈取好處,打聽領導日程還有很多目的,行刺就是最極端的一種。
  
  公元前219年,欲報國仇的韓國世家子弟張良得知了秦始皇東巡的訊息,探聽到河南陽武縣是他的必經之地,便帶著一名扛著大鐵錘的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準備伺機用巨大的鐵錘擊打他的車駕。如張良所料,秦始皇一路行至博浪沙,只是他早有防備,隨行多輛副車都與其座駕一模一樣,無從辨別,張良猶豫之下只擊中了一輛副車,刺殺失敗。
  
  套路與反套路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而言,皇帝遙不可及,但皇帝派出巡察的欽差大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意志。所以,每當有欽差大臣巡察的訊息傳出,地方上的人總會出於各種目的,根據欽差大臣的日程使出各種手段,其他國家也不例外。
  
  俄國諷刺作家果戈裡在《欽差大臣》中描繪了一個荒誕幽默的故事,市長通過密探得知了欽差大臣即將私訪的訊息,立馬開始了他的部署:郵政局長要抽查所有經過他手的信箋,看看是否有人檢舉揭發;法官要把法院前廳中的鵝趕走並取走在審判大廳中晾晒的舊衣服;學校要檢查教師的儀表;福利院的督察要為病人做一些乾淨的帽子;市政工作要做好,清掃街道,拆除破舊的柵欄……安排得明明白白、面面俱到。
  
  只可惜,對自己所掌握的欽差大臣日程過於自信,市長誤把窮困潦倒、流落此地的赫列斯達可夫當成了欽差大臣,好好招待巴結了一番,還把女兒許配給他,被騙得個底兒掉。真相揭穿後,市長與眾官員正是一臉懵時,真正的欽差大臣來了。
  
  不過這也引出一個疑問:地方官員如此行事,上面的人會不知道嗎?
  
  下面有套路,上頭自然也會反套路。《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講到,劉中丞接到密報稱朝廷欽派了兩名大員,赴往最近並無什麼案子的福建。劉中丞正在思考朝廷此舉何意時,一個軍機章京出身、頗有經驗的臬臺一語道破玄機:“只怕查的不是福建。向來簡放欽差,查辦的是山東,上諭上一定說是山西,好叫人不防備;等到到了山東,這欽差可就不走了。”
  
  聲東擊西是朝廷對付地方官的良招,讓人摸不清虛實最為有效,一方面不知道欽差的真實目標,日程無法掌控;另一方面實際被盯上的人無從準備,措手不及之下暴露的問題才更真實。但即便如此,人和制度不變,也終究治標不治本。只要欽差不清,管他上諭如何故弄玄虛,總能和地方勾結在一起瞞天過海。
  
  花式利用領導日程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曾有官員為了討好巴結上級,在不便直接打聽上級鞋碼的情況下,居然想出了打聽上級日程,在上級路過之處“撒灰取鞋樣”的法子,將合腳的鞋子做了出來送到上級面前,怒刷了一波好感度。
  
  如果說“撒灰取鞋樣”的做法還只是“別出心裁”,令人意想不到,明朝一個叫劉睿的小官的行為則是讓人不齒了。
  
  劉睿任吏科都給事中時,朝中最有權勢的是宦官王振,大小官員都上趕著巴結。如何在這群官員中凸顯出來呢?劉睿想了個辦法,分為兩步,一是接近王振,二是通過某種舉動吸引王振的關注。
  
  要想接近王振,首先就要對王振的日程瞭如指掌,這對劉睿來說不是什麼難事。打聽到王振的日程後,劉睿提早在路邊等著,一見到王振的車駕出現,立刻就“嘭”地一聲跪下了,動靜之大,引起了王振的注意。王振驚訝之餘十分開心,覺得此人對他格外敬重,大加賞識,不久就將其提升為戶部左侍郎,後來又升為戶部尚書。這種靠著無恥獻媚行徑升官的事,毫無底線,可偏偏就有很多人效仿,紛紛打聽王振的具體日程,早早地跪在路邊,竟大多也成功地升了官,荒唐至極。
  
  還有一種常用操作就是放低身段結交巴結官員的身邊人,尤其是貼身奴僕,他們畢竟掌握著主人日程的“第一手資料”。這與普通的賄賂收買不同,在階級界限森嚴的古代社會,這樣不走心的結交顯得更加無底線。
  
  晚清官員張集馨在自敘年譜《道鹹宦海見聞錄》中,對當時的官場有詳盡的記載,揭露了官場方方面面的腌臢之事。據張集馨所述,陝甘總督樂斌手下有一個叫章桂文的代理知府,與樂斌的僕人陳二結為了兄弟,還讓妻子收樂斌的一名女僕為義女。其中用意可想而知,章桂文無非就是想利用這層關係,打聽樂斌的日常安排,方便自己行事。在張集馨看來,章桂文此人“卑鄙無恥”,不屑與之為伍。
  
  但值得慶幸的是,除了那些費盡心思,無孔不入地打探領導日程的官員,像張集馨這樣揭露批判官場鬼蜮情形的人也不在少數。他們既能獨善其身,又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所作為,以清濯汙,堅守著自己的為官之道。

打聽領導日程,古人也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