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電影《流浪地球》1000字觀後感

電影《流浪地球》1000字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電影《流浪地球》1000字觀後感

電影《流浪地球》1000字觀後感

導語:隨著地球環境的日益惡劣,全人類都在想著後路,首先想到的便是“搬家”,於是人類走出地球到太空中尋找是否存在著其他生命的星球,意圖來場星際移民,而今年最大黑馬影片《流浪地球》告訴我們其實還可以來場連地球都搬家的星際移民。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電影《流浪地球》1000字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流浪地球》1000字觀後感

觀後感一: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們的文化中,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這部電影之後,我們的文化中,將會擁有星辰大海!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後,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的理性思維。

希望,是如同鑽石一樣正規的東西。電影中那個時代的人認為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希望是最彌足珍貴的東西,但在電影外的我卻以為,希望這東西,對於現下的我們而言,一樣很是珍貴。

人生在世,只有內心有希望,有嚮往,有目標,有夢想,才有生活的動力和價值,否則渾渾噩噩的生活將毫無意義,在空虛寂寞之中消磨生命,浪費時間。電影裡面有兩個關於為了希望而奮鬥的片段,讓我記憶深刻。一個是在上海某荒廢大樓的電梯裡,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犧牲的那場戲,眼見這電梯解鎖下落了,救援隊的剛子用盡全力也要開啟電梯門,把年老的韓子昂丟到安全的位置去,他內心的希望,便是韓子昂得救,即便是犧牲自己,他也要做到,可結果呢?他真的打開了電梯門,真的把韓子昂丟到了安全區,他自己也真的被下落的電梯給砸死了,可韓子昂得救了嗎?多活了幾分鐘,得到了坐著凍死的機會而已。

這一段看哭的許多人,有的人說這一段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許多人文精神,但對於我而已,最讓觸動的是,為了內心的希望,用盡了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為之拼搏過後,最後所得到的收穫依舊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就如同向杭州地下城運輸火石任務失敗一樣,讓隊長王磊聖手打擊和失落。

可即便是希望破滅,可即便是希望荒謬的好似幻想,即便是希望只有百分之零的可能性,為了拯救地球,所有人都為了這個沒有意義的希望,衝到了最後的行星發動機去做最後一次拼搏,無數已經離開的救援隊掉頭回到了這個沒有任何一絲希望的救援行動之中,那一刻,我是感動的。人生之中太多事情,做了沒有任何收穫,卻十分有意義,這樣的事情倒地要不要做。我以為,還是要做的,不說在做的過程之中,或許就有吳京駕駛太空飛船衝過來,為你續上最後一段距離,創造奇蹟。就算是最終沒有成功,人生之中為自己認定的事情,為了自己內心的希望所付出的努力和堅持,本身就是對人生的豐富,至少可收穫精神的財富。

《流浪地球》和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電影的不同,是我們中華人文精神和價值的體現,是傳承!作為地球上唯一一個沒有斷檔的文明,我們中華民族對於傳承的重視,世界上沒有別的民族可以和我們相比了。在電影之中,軍人姥爺,宇航員父親,叛逆卻懂得大局的兒子,一家三代人,用自己的行動體現著家族精神的傳承,而電影之中的整個世界,則是萬億個這樣的家庭所組成的,就電影之中,吳京的話便是,我們還有孩子,孩子還有孩子,終有一天,他們是可以去貝爾加湖上釣魚的。

更為重要的是,傳承在《流浪地球》之中所表現的意義和從前很不一樣了,傳承不是為了什麼發揚光大,傳承不是為了什麼不要忘記,傳承,在這裡,更是為了開拓!一代一代的傳承,繼承前輩的科技,地球的運動軌跡資料,是為了找到新的行星,新的家園,在新的家園,需要傳承下來的所有知識,科技,人文和道德,傳承過去,是為了開拓未來!

《流浪地球》的高潮,在於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後,八千米高的噴色火焰依舊無法點燃木星,吳京駕駛飛船,帶著飛船上的三十萬噸燃料,為火焰續上了最後一段燃燒的距離。犧牲自己,拯救世界,這一次,這麼做的是中國人!體現的,是人的意志力!面臨滅頂之災,人類不屈不撓,和天鬥,和地鬥,在絕境之中,永不放棄!拯救世界,更是拯救自己。

而對於看電影的我們而已,想要拯救自己,便需要改變自己,改變整個世界,至少,是改變我們自己眼中的世界。想要做到這些改變,我們需要做的,便是用強大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去做自己認定的正確的事。

最後,關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本身,我在想,是不是也已經給我們上了很有教育意義的一課。在電影裡面,面對零成功率的可能性,救援隊乃至全人類都拼盡了全力,最後關頭,可不止一處火焰想要點燃木星,除了電影中的主角救援隊外,還有別的救援隊也在這麼做!即便是沒有可能性,但我也一定要做!

在電影外,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國的科幻電影,覺得不是神劇就是坑,覺得拍攝科幻電影唯一的結局就是失敗就是惹人嘲笑,拯救世界,科幻,宇宙,就應該是歐美,就應該是外國人做的事,可《流浪地球》團隊他們還是做了,而且把電影拍得很漂亮!票房口碑雙豐收,打了無數人的臉!從這部電影之後,中國的影視,不僅有厚重的歷史人文,我們還將擁有星辰大海!

對於《流浪地球》,噴子們否定,韓國人評論之中的酸味,在我看來,更是對這部開啟科幻元年的電影的肯定。雖千萬人,吾往矣!對於未來的國產科幻電影,對於大劉宇宙,我期待滿滿。畢竟,希望還是要有的,守住自己認定的希望,終究是有回報的。

觀後感二:春節期間國產電影《飛馳人生》和《流浪地球》受到觀眾熱捧,前者講述了一個曾經叱吒賽車界的炒飯攤老闆試圖努力重返車壇的勵志故事,後者則講述了面對太陽即將毀滅的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尋找新家園的故事。乍一看這兩部電影似乎沒有任何聯絡,但仔細思索可以發現,它們都表達了人們希望通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和持之以恆的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歷史節點上,要想跟上新時代的發展腳步,必須深刻體會“飛”的豐富內涵,奮力拼搏作為,書寫新時代的幸福篇章。

恪守“笨鳥先飛”的勤奮。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發展的水平和程度與時代的要求相比還不夠,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仍較突出,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仍沒有改變。笨鳥須先飛,勤奮可補拙[]。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必須拿出聞雞起舞的拼勁和臥薪嚐膽的韌性,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主動擔責、認真履職、紮實盡責,提前謀劃各項工作,搶奪發展先機。

秉承“飛蛾撲火”的無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一系列讓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我們將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把改革進行到底。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中寫道,“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處於改革開放攻堅期的中國也是如此,即便前路艱險卻依然堅信前途光明,抱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就算烈火焚身,為了遠大理想和目標,也要像飛蛾那般勇往無前、迎接挑戰。

永葆“一飛沖天”的豪情。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新時代的見證者,更是新時代的建設者。成大事者必先立大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必須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牢抓住這個工作重心,著眼長遠發展,不計較一時得失,保持“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的豪情壯志,精心謀劃改革發展大計。新時代的追夢人當揚起青春的風帆,堅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縱使“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但只要咬緊牙關、厚積薄發,一定可以突破自我,迎來美麗的蝶變。

把握好“飛”的尺度和力度,才能不被困難所左右。當真正的挑戰來臨時,我們可以底氣十足地拒絕“流浪的人生”,寵辱不驚、氣定神閒地迎接美好生活。

觀後感三:春節檔一直是各大電影的必爭之時,在往年團團圓圓的節奏之下今年突破重圍的是《流浪地球》中國首部科幻電影,故事說的是人類為了逃離越來越膨脹的太陽準備逃離太陽系。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箇中國電影的里程碑,也是一個忠告,中國必須站在世界科技的強國。

中國要強大,就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早在1988年,鄧小平同志就已高瞻遠矚的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隨著世界的不斷髮展,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和大國的標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要保持科技大國的地位,要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就必須始終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不斷髮展科技、不懈的創新技術,保持強勁科學技術發展態勢,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助力。

科技要發展,就必須大大提高科研人才的培養

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科技人才的培養,我們國家的老一輩科研人才逐漸老去,錢學森、趙忠堯、華羅庚、錢三強、鄧稼先一個個學子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國報效,努力了幾十年才讓中國走到了今天這一步。當今時代是一個人才至上的時代,誰擁有了一流的科技人才,就能在科技創新中拔得頭籌。深化體制改革,把創新活?的潛能放出來,把影響科技培養人才的舊思想、舊做法破處。

中國需要發展,站在世界強國的最頂尖,就必須要有發展科技,科技領域是一個獨特的領域,需要?斷的改革才能激發它的創新活?,這就需要政府科技管理方面,發揮好組織的力量,在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上充分為科技提供平臺,把科研人才的創造潛能釋放出來。

觀後感四:希望是什麼?在看了電影《流浪地球》後,又更加體會了希望的定義,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想不到中國科幻電影作品會有這麼好的成績,讓人震驚,知道原著作者的作品,但是還是會驚訝於“腦洞”之大,說起來,好作品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件好事情。之前會說過一句話: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這是對某件事情達不到預期效果時發出的感嘆,是一種無能為力。所以在處理某此事情時,也不會去多想,儘量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現在說說比較平常,對於一件努力辛苦了很久,亟盼著能達成目標的事情來說,說不在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還是難免會抱著希望,畢竟往好的一面講就是成功。

在工作中,希望是什麼?希望可以是準時下班、順利完成工作任務、調到一個相對重要的崗位或是相對輕鬆的崗位,等等。希望其實是一種堅持,不管從事何種崗位,我們都有自己工作的目標和方向,都有自己堅持的動力,可能會說某份工作或某個崗位,做久了會疲軟,會麻木,說著是為了手裡的一份工資,不得不繼續著,但是卻還是依然是堅持著。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希望就不該放棄,這也是勸導堅持就是勝利的一種方式,沒錯。

希望是一種動力,是一種給人以信心的助力劑,在影片中,大多數的救援隊在空間站發出最後一個訊息後,有人絕望自殺,有人加速回去見家人最後一面,雖然結果的可行性幾近為零,但是最後在小女孩的請求中,大家還是義無反顧地回來了,去幫助一起完成最後一次嘗試,當然,那個場景是個極端。在現實社會中,對於任何事情,有著自己的一份堅守,那就是努力成功的動力,可能這個時間會有點長,但是有希望總是好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