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最新劉禹錫的讀書名言

最新劉禹錫的讀書名言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2W 次

最新劉禹錫的讀書名言

最新劉禹錫的讀書名言

發佈時間:2017-04-17 編輯:義俏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桑榆:太陽落下時,餘光留於桑榆上,故以桑榆晚比喻人到晚年。逮兩句大意是:不要説太陽西落天色已晚,它映出的絢麗晚霞仍照滿西天。比喻人雖到晚年,仍可有所作為。劉禹錫在宦途之中歷經坎坷,屢遭挫折。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晚年之際,他仍精神振作,奮發有為,表現出豎韌不撥的意志和老而不衰精神。此名句可用於勉勵老年人不要因年老而悲傷、歎息,而要老當益壯,繼續奮鬥,爭取發揮餘熱,有所建樹。

《酬樂天詠老見示》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喑聲如雷,嘈然欻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

見劉禹錫《聚蚊謠》。蘭堂:芳香優雅的庭堂。嘈然欻(xū虛)起:忽然雜亂地飛起。駭聽:駭人聽聞。殷殷:象聲詞,形容蚊羣飛行時發出的響聲。這幾句大意是:暗沉沉的夏夜蘭堂之門大開,蚊子乘着黑暗成羣飛舞,聲響如雷。嘈雜的聲音初起對駭人聽聞,像是“殷殷”的雷聲從南面的山上傳來。詩人寫蚊聲之大可謂繪聲繪色,傳神之至。先比喻其“聲如雷”,又追根探源,懷疑這種“殷殷”的雷聲發自南山,竟意想不到會是蚊子發出的叫聲,可見聲響之大,蚊子之多。環境描寫也非贅筆。正因為蚊子是在“沉沉夏夜”“伺暗”而動,詩人眼不得見,才會發生聽覺的誤差;又正因為“蘭堂開”,羣蚊才會蜂擁而入,響聲如雷。詩句前後照應,勾連嚴謹。

《聚蚊謠》

清越而瑕不自掩,潔白而物莫能污。

見唐·劉禹錫《明贄論》。清越:高超出眾。瑕:玉面上的斑點,比喻缺點。污:污染。這兩句大意是:品德高尚、操守出眾者,並不掩飾自己的缺點;純淨潔白者,外物不能將其污染。~二句以整齊的對偶句式,從正反兩方面明確指出品德高尚、操守出眾者應持的態度。在作者看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真正的智者不是迴避自己的缺點,掩飾自己的不足,而是敢於將其公開“亮相”、“曝光”。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若是潔淨純正的寶玉,任何外物也不能將其污染;若是粗糙質低的石頭,再加以鑲金嵌玉也無濟於事。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也決不是謠言所能嚇倒、所能污染得了的。可以此二句勉勵青年人加強個人修養,不掩飾不足,不為流言蜚語所困惑,潔身自好,自尊自重。

《明贄論》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見唐·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一這兩句大意是:一隻振翅高飛的白鶴排雲而上,直衝碧藍的晴空,飛抵九霄。那矯健凌厲、沖天高飛的雄姿激發了詩人的靈感,詩人的詩情彷彿步着白鶴排雲而上的軌跡,飛入了一個極其廣闊的境界。這首詩全文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勝春朝。~。”詩人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觀念,抒發了自己對秋天秋色與眾不同的感受,唱出一支充滿奮發昂揚精神的秋之歌,開闢了一個新的詩境,令讀者耳目一新。這兩句可用來表現因景而生的磅礴詩情。

《秋詞二首》

俟自直之箭,則百代無一矢;俟自圓之木,則千歲無一輪。

見唐·劉禹錫《答道州薛郎中論書儀書》。俟(si四):等待。自直之箭:古以木為箭桿,此指自身本來就挺直的箭。矢:箭。自圓之木:自身生來就合乎圓規的樹木。輪:車輪。這幾句大意是:想等待自身本來就挺直的箭,那麼,無論多少年也得不到一支(箭);想等待自身生來就合乎圓規的木料,呢麼無論多少年也得不到一隻車輪。箭之直靠繩墨,輪之圓靠火煣,人的成才靠教育,靠不斷的學習磨鍊。若任其發展,也是無論如何逃不到目的的。這幾句用形象的比喻説明深刻的道理,可用以強調教育和學習的重要。

《答道州薛郎中論書儀書》

五刃之傷,藥之可平,一言成痾,智不能明。 劉禹錫經典語錄

見唐·劉禹錫《口兵戒》。刃:刀鋒。藥:動詞,用藥敷。痾(é婀):疾病,此處喻災禍。明:弄清。這幾句大意是:五處刀鋒所致的傷口,用藥敷可使之痊癒;而一句話所導致的災禍,智者也無法解釋清楚。~幾句生動地説明了語言的重要性。在人際交往中説錯一句話,可能給對方造成嚴重的心靈創傷;在外交場合説錯一句話,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甚或導致戰爭或禍亂。這些,再聰明的人也無法挽回。~幾句告誡人們言談必須慎之又慎。襯托對比的手法,可以借鑑。

《口兵戒》

養來鸚鵡嘴初紅,宜在朱樓繡户中,頻學喚人緣性慧,偏能識主為情通。

見劉禹錫《和樂天鸚鵡》。這幾句大意是:鸚鵡被餵養得嘴剛變紅,宜於把它放在女子的朱樓繡户之中,反覆學着呼叫人的名字是因為它天性聰慧,偏偏能識得主人是因為它與主人感情相通。鸚鵡生性乖巧,能模仿人的簡單語言,當它剛長大時便放在女主人的室中,聽它學着呼喚人的名字,整天逗它取樂,可它不僅僅是供主人開心的玩物,它也有感情,成了主人的朋友。可用來描寫鸚鵡的靈性。

《和樂天鸚鵡》

遙望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

見唐·劉禹錫《望洞庭》。白銀盤:月光下洞庭湖白茫茫的水色,宛若一個大銀盤。青螺:青色的海螺,比喻挺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這兩句大意是:月下遠看,洞庭水燦若白銀,蒼翠的君山就像是大銀盤裏放着一個小巧玲瓏的青螺。詩人選取“遙望”的觀察角度,把皓月銀輝下洞庭湖一片美麗的山水景物盡收跟底;又用兩個新鮮有趣、逗人想象的比喻,把洞庭山水變成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奇思妙喻令人叫絕。可用來描寫洞庭景物。

《望洞庭》

以目而視,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視,得形之微者也。

見唐·劉禹錫《天論中》。這幾句大意是:用眼睛來看事物,只能看到事物粗略的概貌;以智慧去看事物,才能看到事物的細小精微之處,看到事物的本質。這幾句以精闢的語言點明瞭看問題必須由表及裏,由此及彼,透過現象看清本質。以目來看,僅能得其外形;只有深入體察事物內部的結構,看到事物與其它事物的聯繫,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可以這幾句説明凡事應多想一想.多分析分析。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記》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

唐·劉禹錫《問大鈞賦》以堅持追求作為本體,以每天創新作為途徑。即要有所追求創新。

 《問大鈞賦》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九不要説流言蜚語如同急浪一樣深得使人無法脱身,不要説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下沉。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詩人屢遭貶謫,歷盡坎坷,但鬥志不衰,精神樂觀,胸懷曠達,氣概豪邁,在邊遠的貶所雖然經了千辛萬苦,到最後終能顯示出自己不是無用的廢沙,而是光亮的黃金。詩句通過具體形象的比喻,概括了從自我經歷獲得的深刻感受,堅信被讒言所害的人,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後兩句也可以用來比喻做學問要精心篩選,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華。

《上杜司徒書》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名言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病樹:詩人自喻。這兩句大意是: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並作詩相贈。白頗為劉的遭遇抱不平。對此,劉在酬詩中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同時又不因屢遭挫折,仕途蹉跎而憂傷,思想相當達觀。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用以説明新生事物必將取代沒落的事物,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物發展規律。

《浪淘沙九首》

福兮可以善取,禍兮可以惡召。

唐·劉禹錫《天論上》。以:用。善取:由行善而獲得。惡召:由作惡而招致。這兩句大意是:幸福啊,可以用行善去獲得;災禍啊,可以由作惡而招致。人誰不希望幸福?誰不希望免禍?而禍福之得皆有其因,皆有其途。待人以善,人亦以善待之,就會獲得幸福;作惡多端,人亦以惡相報,就會禍災加身。作惡不會造福,行善不會致禍,在一般情況下,這是一個規律。這兩句可用於勸誡人們行善戒惡。

《天論中》

以清儉自律,以恩信待人,以夷坦去羣疑,以禮讓汰慘急。 劉禹錫名言

見唐·劉禹錫《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記》。清儉:清廉儉約。律:約束。恩信:寬厚誠信。夷坦:公平坦蕩。去:消除。羣疑:公眾的猜疑。禮讓:禮貌謙讓。汰:刪去.慘急:嚴酷峻急。這幾句大意是:以清廉儉約的標準自己約束自己,以寬厚誠信的態度對待別人,以公正坦蕩的胸懷去消除大家的猜疑,以禮貌謙讓的作風去替代嚴酷峻急的行為。本名句可供論述培養優良的個人道德品質時引用,也可用以稱讚某些清白、謙遜、仁厚、公正的人。

《天論上》

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讒訴。 劉禹錫經典語錄

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徇(xùn迅):依從。弭(mǐ米):平息,消滅。讒訴:進讒言,毀謗。這兩句大意是:竭盡真誠可以杜絕嫌疑猜忌,一心為公可以止息讒言謗語。提倡相見以誠,一心為公,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如能做到“盡誠”、“徇公”,即使有了“嫌猜”,有了“讒訴”,也是可以消除的,現在仍可以作為待人處事的準則。

 《蘇州謝恩賜加章服表》

吠聲者多,辨實者寡。

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吠(fēi費):狗叫。連兩句大意是:一隻狗叫,許多狗聞聲也跟着叫;人云亦云的人很多,辨清實情的人很少。~和《潛夫論·賢難》所引的古諺“一犬吠形,百犬吠聲”意思相同,都比喻一種社會現象:不辨真偽.隨聲附和。這種沒有主體意識.也不辨真假虛實,人云亦云的盲從現象,實在令人深惡痛絕。

《上杜司徒書》

浮言可以事久而明,眾嗤可以時久而息。

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浮言:改有根據的話。嗤(Chī吃):譏笑。這兩句大意是:對沒有根據的話不用理它,事情久了自然會澄清;對眾人的譏笑也不用理睬,時間久了自然會平息。為人應心地寬闊,曠達樂觀,對於那些流言蜚語和冷嘲熱諷,不必過多地計較。事實勝於雄辯,時間能證明一個人的真偽。可以此二句説明有些事情無須辯解,只須讓事實和時間説話即可。

《上杜司徒書》

巧言易信,孤憤難申。

唐·劉禹錫《蘇州謝恩賜加章服表》。巧言:讒巧的話。孤憤:耿直而不容於時的激憤。申:申訴。這兩句大意是:讒巧的話易於得到人們的信任,耿直的激憤往往不容於時,難以申訴。讒巧之言多迎合對力的心意,曲意辯説,偽為心腹,所以容易使人相信;耿直的激憤往往憤世嫉俗,違背世俗的見解,常常不被理解,也難以申訴。這兩句可用以説明要善於區別“巧言”和耿直之言,不可輕信巧言,而使耿直之人孤憤難申;也可用以抒發讒人得信而得勢,好人受屈而難申的不平。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唐·劉禹錫《唐故監察御史贈尚書右僕射王公神道碑銘》。積:累積。澤:水。這兩句大意是:山由累積而高,水由累積而長。積累是量變的主要方式之一,勤於此,則山可高,水可長。學業亦如此,不斷的積累才能有所成就。可用於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