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休學創業不是誰都玩得來勵志文章

休學創業不是誰都玩得來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8.03K 次

六七月,高考結束,大學畢業來臨。十八九歲和二十四五歲,都要開始一段人生新旅程。

休學創業不是誰都玩得來勵志文章

是繼續升學研讀,還是直接創業?是去大公司找份工作,還是下海撈金?面對在媒體上被渲染得如同英雄般輝煌的成功創業者們,哪顆年輕的心不蠢蠢欲動?但是,創業理想並不是依靠熱情和衝動就能成就的。

被稱為“80後創業新貴”茅侃侃,在此方面經歷頗豐,他的經驗和感悟,值得一讀。茅侃侃

1983年出生於北京。小學五年級開始玩電腦,14歲開始在《大眾軟件》等雜誌發表數篇文章,並自行設計開發軟件。初中畢業、高中肄業,在經過六份工作的摸爬滾打後,2004年正式創業,時任時代美兆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構師兼首席運營官。

學歷神馬的都是浮雲?

在“80後創業新貴”的報道中,被問得、寫得最多的一條就是,我初中畢業、高中肄業,李想同學是高中畢業,放棄高考,直接創業。

不得不承認,無論我們以為歐美的教育體制多麼先進,還是中國的教育體制如何不完善,但確實在歐美與中國的創業故事中,普遍出現了學歷神馬都是浮雲的現象。大部分受到正統教育的人的創業故事往往都不如低學歷的看起來那麼刺激,但事實是,擁有正統教育背景的創業者與高級打工者(或者説高級職業經理人)佔據了商業領域的絕大多數,他們是創造財富的主要羣體。

學歷什麼的也許是浮雲,中國的教育體制目前看來也許還不完善,然而這都是你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若要創好業,高等教育是大多數人必須面對的一個過程。

大學是大多數創業者必不可少的一段經歷,雖然現在某些大學教育、大學教師的素質出現悲催的問題,甚至存在着某些大學教育內容的同質化、老化問題,但是,一個真正會學習的學生,在大學中學到的不一定是知識本身,而是通過3年至5年的歷練,掌握一種系統歸納、學習知識的方法。

這是絕大多數同學忽略的。

死學知識是沒有意義的,就像我們可以把整個課本和題庫都背下來,以優異的成績考過幾乎所有的測驗,以全部都是華麗麗A+的成績拿到大學畢業證書、英語四級甚至六級證書。可是這一切毫無意義,最多證明你有超羣的記憶能力而已,而記憶力在創業所需要的技能裏,意義並不很大。

高等教育對創業的作用是什麼?是靈活地掌握知識,是用系統的學習方法來為將要走上創業之路的我們提供學習技能的手段,而靈活掌握知識的能力,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技能。

技能要被社會認可,而不是畢業戳

拿我自己引以為傲的英語舉例吧。説心裏話,你讓我現在直接去考英語四級、六級,我掛掉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我天生討厭背課本,更別提背詞庫了。否則我就不會在高中一年級因為地理會考不及格而喪失高考的資格了(注:1998年北京市教委在當時的規定是十科會考如果有一科不及格加之補考也不及格,則不能參加高考,最多獲取高中畢業資格)。

作為天生討厭背誦而喜歡選擇性記憶的我,對英語首先就存在一種天生的喜好,也許跟名字中的侃侃有關,我是個對語言文字和説話感興趣的人。因此我自己會從老師的教學方法中吸取有用的自學方法,再配合上自己的一些小技巧。

譬如,我喜歡看電影,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去電影院看或者從網上下載,我往往答曰更喜歡攢DVD碟片。其實通過碟片看大量的好萊塢影片,除了滿足我對電影的熱愛以外,更多的是幫助我完成了英語聽力這一關。因為我可以先看一遍有字幕的,基本瞭解情節和大意,再看上兩三遍沒有字幕的,這樣便於我根據劇情的發展和自己對劇情的記憶,將影片中的人在什麼場景説了什麼話,為什麼同一個意思在這個場景這麼説,在那個場景那麼説?諸如此類的問題弄清楚,隨着看電影數量的增多,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潛在的.聽力習慣。英語的至高境界就是人家説英語,你不必在心中翻譯成中文再應對,而是一旦在你看過的、經歷過的那個場景裏,英文成了你語言下意識的第一反應,説直白點,通過大量的DVD電影,我聽英文跟聽中文之間本身的差異不大,形成了下意識反應。這就叫靈活、融於自我、融於生活的知識掌握。

要掌握一門地道的語言,一定要從本地俚語學起,這是掌握語言文化精髓的根本。什麼叫本地俚語?舉個簡單的例子,北京話中有一句“我去你大爺的”,這就叫俚語。當然俚語未必是髒話,何況“你大爺”本身也不是髒話,更多的是熟悉的朋友之間開玩笑用的語氣助詞。但我估摸着你要跟一個正統在北京語言學院學過中文的老外大喊一聲:“我去你大爺的。”估計他摸半天腦袋後還得問你:“你去哪兒?是要去我叔叔家嗎?”所以,要想練好英文,你要多去境外的聊天室(大多數時候雅虎聊天室是個不錯的選擇,或者用Skype,練口語,更要練練寫字),在那裏面你會看到很多你在課本上根本見不到的文字應用模式和對話模式,然而,如果你學習英文就是為了國際溝通,(否則你學它幹嗎?)那你就要學習人家最生活化、最地道、最容易聽得懂且輕鬆的溝通表達方式,而不是課本上那一套。如果你生搬硬套,到了美國萬一不小心遇見個交通事故,並非你的責任,但你已經被撞得夠嗆了,警察過來問你“Howareu”的時候你還會下意識的這麼説:“Iamfine,andu?”是的,我在講的是一種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是可以在大學系統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的,我並沒有讓你一定要掌握大學課本里的那些關鍵知識點。如果你做到了,我可以負責任地説,你有可能四級過不去,但你在真的國際交流應用中,一定是那個最牛的。只要某一項技能你真的做到被社會(而不是被大學的成績和那個畢業戳)認可,你愛怎麼退學都沒人管你,因為你有一技之長。

啥時候學歷才能真成浮雲?

在擁有一技之長的你面前,學歷神馬的才是真浮雲。但事物是看兩面性的,我依然不鼓勵正在大學學習的同學在沒有一個出路的前提下就提前退學,為了創業而創業,或者説為了逃避學習而選擇創業,原因有二。

首先,雖然我也知道中國的大學教育本身存在問題,這也是社會公認的,

但這就是現狀。好,就像工作或者創業一樣。也許你有你的夢想,但在你實現夢想的路上,註定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做很多你未必擅長、喜歡但還一定要去做的事情,社會就是這樣。那麼既然你為了夢想可以去學一些自己不想學的,逼着自己做一些自己曾經討厭做或者做不來的事情,併力求為了實現夢想將它們做好,那你就沒有理由把創業當做一種對不愛學習的逃避,因為現在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創業。話説如果把上大學當做一項工作任務來看的話(你放心,工作後你的老闆給你的任務真永遠未必是你喜歡的),你連現在的本職工作學習都做不好,都無法對自己狠一點逼着自己熬下來,有什麼理由腆着臉跟父母、老師、投資人、合作伙伴説你能把創業這件更痛苦、更復雜,雖然看起來很美的事情做好?你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你説你要創業?

其次,就算你是真的因為充滿了創業的理想與衝動才決定放棄學業去創業,也請多想兩個問題:對得起父母嗎?以及,你確定你能活下去嗎?也許你會説我跟李想放棄了學業,當年一個直接工作去了,一個直接創業去了,我倆這不是站着説話不腰疼嗎?其實你錯了!先聽我把剛才問那兩個問題的原因説出來。

對得起父母嗎?首先,父母供你一路走來,特別是學費高昂的大學,咱就不説對你寄予了多少期望吧,但至少為你花了不少錢吧?無論你日後是工作,還是創業,我要先提醒你,父母為你花的所有錢,在你工作或創業前,就應該算入你的工作生活或創業生活的成本里面,在滿足自己生活的條件下,先還給父母。

你確定你能活下去嗎?我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如果你連退學後養活自己都成問題,何談創業?哪怕你啃老啃上一年後能養活自己,這都沒問題,可你真的有把握嗎?別衝動,做決定之前冷靜地想一想再説!

你又會説了,你跟李想不都是退學的麼?不是都有了自己的公司和所謂的事業了麼?是的,沒錯,我不退學,我壓根也不可能上大學了,教委那麼明文規定的。其次,地理考試之前,我就估計自己掛掉了,何況初中畢業的時候我就想過考職高學計算機然後出來直接工作,但為了尊重母親的意見,我還是勉強選擇了普通高中。好吧,無論如何,我還是出來了,我工作了。但請讀者們注意,我賺到的第一筆錢是在1996年,那一年我13歲。1996年-1998年,我通過給《大眾軟件》、《互聯網週刊》等媒體寫稿,賺到過一些錢,我做的軟件《通用文件加密器》在大眾軟件上發表後,居然有人找我幫助給在中關村買電腦的他自己的商家做了一套《進銷存管理系統》,我又賺了錢。後來我給一家國有保密單位的民品機構做過一套數據挖掘後的分析系統,還是賺了錢。我從初二開始上網,那個時候有一家公司叫“瀛海威時空”,年輕的朋友可以去考古,上歲數的幾乎都知道,作為瀛海威時空的第一批會員,我還靠當時自己的能力成為VisualBasic那個開發版的版主,我清晰地記得每個月瀛海威會給我發3000個使用點(當時一個點代表一分鐘,1元錢一個點,撥號上網的電話費另算),所以,在那個遙遠的年代,哥上網基本沒花過上網費,只交過電話費。

好了,我的意思是,我在退學之前就知道我可以寫程序養活自己,而且我更知道在那個年代,要有個人能寫好代碼,是多麼值錢(現在會寫代碼的太多了,外包公司太多了就悲催了,可在我退學的1999年,那還是稀缺資源);我還知道,如果不寫代碼,我算算那幾次的稿費,我給這些IT類媒體寫稿也可以賺到足夠過日子的稿費(那個年代,IT平面媒體是王道,神馬《計算機世界》、《大眾軟件》、《中國計算機報》、《電腦報》,現在是浮雲,當年最給力);實在不濟,16歲也不算童工了,我隨便找個做計算機軟件開發的公司,拿出以前的作品,舒舒服服地給人打工,收入在當年也比我媽強了。現在你更懂了,我再小我也算得清楚,在1999年我退學的那年,我養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