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幼兒園大班科學小故事

幼兒園大班科學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8.56K 次

導語:我們在享受着他人的發明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益處,我們也必須樂於用自己的發明去為他人服務。——富蘭克林。這裏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三篇幼兒園大班科學小故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小故事

今天,我們已習慣了將冷熱的變化用多少度這一量化概念來表示,因而無論誰對温度計都不陌生。然而,温度計究竟是怎樣誕生的,那些温度又是怎樣確定的呢?

18世紀以前,人們是無法準確表示氣温的微小變化的。為了測定出如今普通温度計上的每一個刻度,發明家大約花了一千多年的時間。

最初,冷熱是憑人們的感覺主觀臆測的,因為那時沒有温度計,大多數人説冷了,那就是冷了。

公元2世紀,一位叫加萊的希臘醫生提出建議:為了看病的需要,最好分四個等級來表示人體的冷、熱變化。加萊的建議??冷熱的四個等級就成為沒有温度計之前的温度標示了,這個不足為奇的温度準衡,在17世紀之前,一直被醫學界採用。

當人們生活得還不十分精緻的時候,粗略的説明勉強可以應付人們瞭解温度變化的需要,但是對於科學研究説卻不同了,它需要進行準確的温度測量。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應該有一個計量冷熱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要發明温度計的原因。

1575年,意大利學者希羅的一本科學著作出版了。在這本書裏,他描述了許多離奇的設備。後來,一些細心的學者研究了這本著作,他們指出,這些離奇的設備中有一台儀器能夠證明物體受熱會膨脹。

對物體熱脹冷縮特性的認識直接導致了温度計的出現。

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計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在1593年製造的。他在一根一端附有玻璃球的管子裏面裝入帶色的液體,然後把這根管子倒放在水裏製成了最原始的温度計。這時如果在球外面用不同温度的物體與球靠近或接觸,由於管內空氣熱脹冷縮,水面就會發生升降,這樣從水柱的高低就能分辨出温度的變化。這種温度計叫空氣温度計,它是現代温度計的鼻祖。空氣温度計雖然很靈敏,但很不完善,容易受外界大氣壓變化的影響,從而使所測的温度不夠準確。

後來,伽利略的學生繼續研究,把管子製成密封的,並用酒精來代替空氣。如此一來,測出的温度就準確多了。但是,因為酒精到攝氏78度就開始沸騰,所以它不能用來測量一般的高温。

1714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名叫華侖海特的儀表商用水銀代替了酒精,克服了上述的缺點。因為水銀在攝氏350度才開始沸騰氣化,在攝氏零下39度才開始凝固。所以水銀温度計能測出較高或較低的温度。

不過,那時各種温度計所取刻度的含義很不統一,都是各取所需。比如,英國皇家學會實驗部主任羅伯特?胡克把水的結冰温度作為一個起點;有的醫生以正常血温為起點;而牛奶場的商人則以牛奶溶點為起點;還有的天文學家以巴黎天文台地下室的温度為温度計的起點,等等。有人統計了一下,這一階段約有27種不同刻度的温度計,它們的確方便了確定温度起點的個人,卻給更多的人帶來了麻煩。為此,1740年,大家經協商後一致同意以水的冰點和沸點作為温度計標準刻度的依據。但應給這兩個温度作怎樣的標記呢?學者們又各抒己見了。

最初,發明水銀温度計的華侖海特提出,把水在一個大氣壓下的冰點定為32度,沸點定為212度,中間劃為180格,每一格定為一度,這就是華氏温度。用華氏温度計量出的温度度數,常用“F”來表示,例如華氏82度就記作“82攝氏度F”。

對普通人來説,華氏温度計使用不便。

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攝爾西斯設計製造了一種温度計,他把一個大氣壓下的水的冰點定為零度,沸點定為100度,中間劃分100格,每格定為一度,這就是我們今天最熟悉的攝氏温度。氣象台預報氣温變化時就是採用他制定的標準。用攝氏温度計量出的温度,常用“C”來表示,例如25攝氏度,記作“25℃”。

此後,國際上對温度標準還曾進行過多次修改,現在科研活動中多已採用1968年制定的國際實用温度。國際實用温度還用絕對温度來表示攝氏温度。絕對温度是英國物理學家開耳芬在1848年提出的,所以也叫開耳芬温度,簡稱開氏温度。它用“T”來表示,度數後面用符號“K”來表示[]。例如攝氏零度是水的冰點,用絕對温度來表示則是:T=273K。絕對温度可使熱力學中很多定律的公式變換起來更簡單,計算起來更方便。

今天人們普遍使用的温度計大多采用攝氏温度,它仍是利用液體的膨脹或收縮來測量温度變化的,液體被密封在一個玻璃泡裏,玻璃泡又與一根細玻璃管相連。温度較高時,液體膨脹並在管內上升;温度較低時,液體收縮並在管內下降。液麪最高處的管子上的刻度可以準確地顯示當時温度是多少。

體温計是温度計中的一種,現在這種在小玻璃管上刻刻度,玻璃管下端裝儲存水銀的小玻璃泡的現代體温計是由英國醫生奧爾布特於1867年創制的。

當洋葱細胞受損破裂時,一種叫蒜氨酸酶的活性物質被釋放出來。蒜氨酸酶一旦接觸到無味的異蒜氨酸,就把它催化生成很不穩定的1-丙烯基次磺酸,隨即被快速轉化成硫代亞磺酸脂和硫代磺酸鹽。這兩種物質就是生洋葱刺激性氣味的來源[1]。整個過程在室温下只需要不到30秒的時間。除此之外,一種叫LF合成酶的物質同時可以很快地把丙烯基次磺酸催化成一種叫丙硫醛-S-氧化物的催淚素(簡稱PSO),瀰漫在空氣裏的PSO使我們流淚,也是造成生洋葱辛辣味道的原因[2]。

當然,實際情況比上述解釋要複雜一些。事實上,從異蒜氨酸(isoalliin)轉化而來的硫代亞磺酸脂和硫代磺酸鹽有很多種,它們具有非常相似的結構,統稱為異構體。異蒜氨酸是由一種叫做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合成的。如大家所知,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原料。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則是為數不多的幾種含硫的氨基酸。基本上,洋葱裏所有的具有香味和催淚作用的物質都含有硫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