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老子《道德經》的精隨是什麼?

老子《道德經》的精隨是什麼?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8W 次

老子《道德經》的精隨是什麼?

老子《道德經》的精隨是什麼?

道德經》五千言,已經很精華了,如果再要在精華上提煉精髓,那麼,《道德經》的精髓,無非就是三點:

一、辯證法——關於方法

《道德經》最奇妙的一點,就是他的辯證法,看待任何事情,處理任何事情,都要用辯證法。而《道德經》的辯證法至少告訴我們以下幾點:

1.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對立的。陰陽、彼此、內外,物我、得失、成功失敗、榮辱、貴賤、為與無為、男女、教學、……如第一章的“道”和“可道”、“名“與“可名”、“無”和“有”。而二元的對立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反者道之動”。可以説,事物對立是絕對的。

老子《道德經》的精隨是什麼?

2.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又是相互依存的。事物的對立是絕對的,同時,事物的相互依存也是客觀的,也是絕對的。《道德經》第二章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不立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立了一物,必有另一物與之對應存在。

3.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又是相互轉化的。萬事萬物的對立,是發展的起點,萬事萬物的發展的過程。萬事萬物相互轉化,是發展的最終結果。世界之所以不斷變化發展,就是萬事萬物在不斷的相互轉化。

二、管理學——關於過程

管理學也可以説是統籌學,也可以説是謀術,老子是最講究謀的,要深謀遠慮,謀術還要分陰謀陽謀。用管理學的話説,管理需要從長計議,必須有明文的政策,和暗中的人心。

1.管理好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有利因素怎麼處理,不利因素怎麼處理,處理好了,都有用,處理不好,都沒用。“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處理好了,壞事變好事處理不好,好事變壞事。

2.管理好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用辯證法三原則,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永遠是對立的、統一的和相互轉化的[]。所以要學會“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必以身後之”,要做到“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最後才能達到"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才是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含義。直取利益,把自己利益與他人利益對立起來的人,得不到最大利益。

3.管理好現在和將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將來,都是現在的積累。將來不是一個結果,將來現在的延續,如果現在不努力不珍惜,將來就不存在。

三、成功學——關於目的

有人説,《道德經》不講成功,因為《道德經》講“無為”。這種望文生義得理解,真是害人害己。

世界上一切書籍,一切知識,都是在談成功,都是未成功而準備。《道德經》例外。

只是,到底什麼是成功,成功的方法是什麼,怎麼衡量成功,説法不一樣。《道德經》的成功學,精髓在以下三方面。

1.成功不是成就自己,而是成就他人。“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2.成功的途徑是付出,不是索取。“ 萬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3.成功的衡量標準是低成本零傷害沒有副作用。“夫唯不爭,故無尤。”不傷害到他人,不給自己帶來副作用,不要以生命為代價換取任何東西。“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道德經》是能者強者聖人講的,他不是弱者思維。他需要人站在天地的高度看問題。所以他的辯證法、管理學、成功學是其與眾不同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