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历史典故 > 杨奇函的故事,当年高考结束后媒体对杨奇函的采访报道

杨奇函的故事,当年高考结束后媒体对杨奇函的采访报道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W 次

杨奇函的故事,当年高考结束后媒体对杨奇函的采访报道

2015年10月8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推出“负负禅师”杨奇函最新作品集《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并于10月24日携手三联书店五道口店举办新书发布会。作者杨奇函是清华大学学士、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

《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是杨奇函首部作品,书中文章多是作者以朋友之坦诚与读者的真诚交流。作者文风犀利,分析问题直指要害、切中实质,可能有人在读毕会叹“很受伤”。但更多人读后大呼过瘾,因为作者犀利文风下是冷静的分析,和对社会、人情的洞察。社会很残酷,大家不会因为你的天真和善良包容你的无知和过错,再好的庇护也不如自己活得清醒。

下面为大家梳理一下杨奇函的故事,看两篇当年高考结束后媒体对杨奇函的采访报道

杨奇函的报道(一)

专访以高考文科总分65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杨奇函

摘自:东北网2008年8月31日报道

有一根属于自己的锯条,有一张可以打磨的砂纸,当一名优秀的木匠曾是他的梦想。今年,他高考以文科总分65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其中作文获59.5分。

杨奇函:我是个善于积累的人

“儿子,你上报纸了。”4日早,杨奇函的妈妈从鹤岗的家里给正在哈市学习英语的杨奇函打来电话。头一次上报纸的杨奇函也显得有些激动,他说,他现在有一种“十年窗下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的感觉。

个头不高,长得偏瘦的杨奇函,说起自己出口成章的本事时说,这要源于他无论走到哪儿,都不放过积累文学素材的机会。

杨奇函是个善于积累的人。“我每次走在路上都会观察街道两边的牌匾,我不会放过每一个积累文学素材的机会。每一次同学外出旅游拍回的照片我都会观察照片的背景里是否有一些古诗。如果有,我立刻默背下来。”

杨奇函每当看到优美的好词、好句、段落时都会誊写到笔记本中,然而这在他看来还远远不够,他自认为自己的文学底蕴不够。杨奇函很少读小说,唯一看过的一部小说就是《达·芬奇密码》,就是这一本书,他读了五遍。第一遍看这本书时是看故事情节,第二遍是看逻辑关系,第三遍着重看历史知识,第四遍是巩固知识,第五遍看内在联系和思考自己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受到了哪些启发。

曾梦想成为优秀的木匠

读书要有一个消化、吸收、再创造的过程。有了一定的文学积累,写作时就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说醉跨游龙是一个词,看到这个词之后我马上就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经过思考我就会根据这个词写出:天霄毕,风云雨,才俊择龙椅。醉跨游龙八万里,看君英雄起。”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有一根属于自己的锯条,有一张可以打磨的砂纸,当一名优秀的木匠。”杨奇函说,他从小和大舅家比他大6岁的表哥一起玩,舅舅是个木匠,舅舅打的家具非常精致。“我从小也喜欢做木剑和木刀,做好了之后就和表哥一起对打。”

杨奇函还是个玩变形金钢和堆积木的高手,其他孩子玩变形金钢能变出5个形状,他就能变出7个形状。“可能是玩变形金钢开发了我的智力。”杨奇函说。

姥姥称我学杂了,得寻思寻思

“我是在姥姥身边长大的,是姥姥瘦小的身躯支撑了我的知识大厦,蹒跚的步伐迈开了我的锦锈前程。复读的一年当中,也是姥姥给我当的陪读。”杨奇函认为,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姥姥,姥姥没有文化,但特别有思想,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怀。他说,今后上班赚的第一笔钱要给姥姥买几身像样的衣裳,因为姥姥太节俭了,从不买新衣服。

姥姥的分析能力很强,杨奇函说:“当我在大庆实验中学复读,姥姥给我当陪读时,考试成绩一直上不去,我的班主任老师是心理学硕士,对我的分析是:知识学的特别多,应该反思、沉淀。而姥姥的分析结果与老师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述方式不同罢了,姥姥称我学杂了,得寻思寻思。”

选择清华为让自己更严谨

“我在班级里既是让老师高兴的开心果,也是让老师头疼的狼牙棒。上课接话是常事,而一次英语老师问我,数学留了多少作业,我说留了一堆。老师不相信,问其他同学,别的同学告诉她,留了两张卷子。这时我又改口说,我刚才说的是留了一对作业。这让老师哭笑不得,无可奈何。”

一个老师眼中的小刺儿头在复读阶段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杨奇函说,许多人都问他,你的作文写得好,喜欢诗词歌赋,为什么不选上北大偏选择了清华大学呢?杨奇函说,由于自己还比较浮躁,他希望到一个严谨的学术环境中学习,清华大学可能更加适合他。

选择了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杨奇函说,他认为自己选择的专业比较容易就业,他今后要走的是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