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言名句 > 名人偉大哲學名言名句

名人偉大哲學名言名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81K 次

成功的道路就是做你能做好的工作,做好你所做的工作,並且絲毫不貪圖功名。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分享的名人偉大哲學名言名句,歡迎閱讀參考。

名人偉大哲學名言名句

名人偉大哲學名言名句

1、一個人,快樂舒暢地作了今天的工作,同時快樂舒暢地迎接明天的工作,是應該受到人們的讚揚和鼓勵的。——狄更斯《遊美札記》

2、人類的真正區別是這樣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雨果《悲慘世界》

3、那些不能牢記着自己的過去的人,命中註定要一再地重複自己的過去。——桑塔雅娜

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長歌行》

5、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巴爾扎克

6、教育應當在學生及其社會、自然環境之間造成一種和諧的聯繫。——《泰戈爾評傳》

7、傻子自以爲聰明,但聰明人知道他自己是個傻子。——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8、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爲理想而奮鬥。——蘇格拉底

9、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爾斯泰

10、學問是光明。——高爾基《淪落的人們》

11、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奧斯特洛夫斯基

12、教育不應當只從智力上着眼,必須力求使受教育者變得更加敏銳、文明,更加寬容仁慈。——《泰戈爾評傳》

13、天才尋找障礙,障礙創造天才。——《羅曼·羅蘭傳》

14、人的善意是可信可喜而不可依賴的。

15、當你的希望一個個落空,你也要堅定,要沉着!——朗費羅

16、童話並不真實,但其中含義深長!

17、要想戰勝它,就得先了解它。——《雨果傳》

18、春天吹得紛飛的花瓣,並非爲了將來的果實而生,只是爲了一時的興會。——泰戈爾《流螢集》

19、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愛因斯坦

20、世界上最快而以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高爾基《外國名人名言錄》

21、弓弦越拉得緊,生命之箭射得越遠。——羅曼.羅蘭《母與子》

22、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雪萊

23、事業是欄杆,我們扶着它在深淵的邊沿上走路。——高爾基《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

24、精神的溝通用不着語言,只要是兩顆充滿着愛的心就行了。——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25、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愛因斯坦

26、成功的道路就是做你能做好的工作,做好你所做的工作,並且絲毫不貪圖功名。——朗費羅

27、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華盛頓

28、真正的科學家應當是個幻想家;誰不是幻想家,誰就只能把自己稱爲實踐家。——雨果《海上勞工》

29、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世界名言錄》

30、每教好一個孩子,就減少一個敗類。——《雨果詩選》

3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2、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羣星。——泰戈爾

33、在學問上每前進一步,就更接近這真理一步。——《托爾斯泰傳》

34、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林則徐

35、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6、讀書是好的,但必須記住,書不過是書,要自己動腦筋才行。——高爾基《在人間》

37、兒童受教育的環境,應當是在一個以人的愛爲指導精神的天地裏。——《泰戈爾評傳》

38、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愛因斯坦

3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40、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41、衡量一個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沒人看見的時候幹些什麼。——孟德斯鳩

42、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愛因斯坦

43、用鞭子教不出人來。——高爾基《童年》

44、名氣就像某些特別的鮮豔的花兒一樣含有毒性物質。——巴爾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45、說慌是美妙的。在人類的一切發明中,最美妙的發明是善良的上帝!——羅曼.羅蘭《母與子》

46、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戲劇集》

47、被人愛和愛別人是同樣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夠受用一輩子。——托爾斯泰《哥薩克》

48、一個年輕人,心情冷下來時,頭腦會變得健全。——巴爾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49、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50、享受着愛和榮譽的人,纔會感到生存的樂趣。——莎士比亞《查理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