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孔子關於教育的名人名言

孔子關於教育的名人名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孔子是我國偉大思想家,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孔子關於教育的名人名言,歡迎閱讀本文!

孔子關於教育的名人名言

1.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釋義: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2.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摘孔子《論語》——釋義: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3.割雞焉用牛刀?——釋義: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4.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釋義: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從中獲得新知識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釋義:懂得學業的人不如喜愛學業的人,喜愛學業的人不如以從事學業爲快樂的人。

6.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釋義:既有志於學習和追求真理卻又以貧困爲恥辱的讀書人,不值得與他討論真理。

7.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釋義: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着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8.聽其言而觀其行。——釋義: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爲才肯相信。

9.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釋義: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摘孔子《論語》——釋義: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11.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釋義: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1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摘孔子《論語》——釋義: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13.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摘孔子《論語》——釋義: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羣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

1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釋義: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釋義: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別人的壞事。

16.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釋義:孔子說:“一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17.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釋義:他的聰明可以學得來,他的裝傻別人趕不上。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論語》——釋義:君子能夠協調左右但並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1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釋義:不在那個職位,就不謀劃那方面的政事。

2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釋義: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釋義: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準備好他的工具。這是一種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須先具備做這件事的先決條件才能事半功倍。

22.有教無類。——摘孔子《論語》——釋義:對人進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類。

2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摘孔子《論語》——釋義:不該說話的時候卻搶着去說,這叫急躁;到該說話的時候卻閉口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便隨便插嘴,這叫沒有眼色。

24.道不同,不相爲謀。——釋義:政治主張不同,不互相探討。這裏講的是一條結交的原則,以道同爲原則,道不同,不相爲謀。因爲彼此政治主張不同,就無法互相探討。交友也是一樣,不同道的人難以相友。

25.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爲可知也。——摘孔子《論語》——釋義:一個人不應該發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愁沒有爲官的本領。不應該發愁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瞭解自己的才能。

26.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釋義: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27.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摘孔子《論語》——釋義: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摘孔子《論語》——釋義: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學習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學習的,這是最下等的人。

2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釋義: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論語》——釋義: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31.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釋義:(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擡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1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3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釋義: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3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摘孔子《論語》——釋義: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34.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釋義: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衆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3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里仁》——釋義: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36.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摘孔子《論語》——釋義:死和生聽憑命運的安排,富與貴在於上天的決定。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那麼四海之內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3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釋義:君子心胸坦蕩故待人接物猶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爲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懷憂慮之心。

38.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摘孔子《論語》——釋義:一個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39.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爲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爲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摘孔子《論語》——釋義:子張問:“什麼是五種美德?”孔子說:“君子對人民施加恩惠,卻不耗費財用;使百姓勞苦,百姓卻無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卻不貪婪;安寧矜持卻不驕橫;威嚴卻不兇猛。”……子張又說:“什麼是四種惡行?”孔子說:“事先不經教育,犯了罪就殺頭叫做肆虐;不先告誡便要求有成效,這叫粗暴;發佈命令遲緩,卻突然限期完成,這叫殘害人;同是給人賞賜,卻出手吝嗇,這叫只進不出的財務衙門。

40.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釋義: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41.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摘孔子《論語》——釋義: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馬鞭去做一個車伕,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幹我喜歡的.事。

4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釋義: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爲疑惑而更加危險。

43.《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釋義:《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着鮮豔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4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釋義: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45.當仁,不讓於師。——摘孔子《論語》——釋義:面對着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46.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論語》——釋義: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4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論語》——釋義: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麼能事奉鬼呢?

48.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摘孔子《論語》——釋義:雖然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具體情況應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麼用處呢?

4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釋義: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給別人。

5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釋義: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爲恥,所以稱他爲“文”。

51.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釋義:瞭解一個人,要看他的所作所爲,不僅瞭解他的過去,還要觀察他的現在,這樣的話,對那個人的瞭解還會不全面嗎?

5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釋義: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點,我就學習,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爲借鑑而改掉。

53.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釋義: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54.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釋義:對可以交往的人而不與之交往,是錯失了人;對不可以交談的人而與之交談,是失言。”他認爲只有聰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55.見得思義。——釋義:意思是看到貨財,要想到道義

5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摘孔子《論語》——釋義: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57.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釋義:用公平正直來對待怨恨,以恩德來報答恩德。

5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釋義: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