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有關孔子的名言摘抄

有關孔子的名言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K 次

有關孔子的名言摘抄1

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有關孔子的名言摘抄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4、見得思義。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1、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5、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6、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8、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1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有關孔子的名言摘抄2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1·1)——學習並且不斷地溫習,不是很快樂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是很高興的嗎?

《論語》開篇如是說,可謂人人皆知的名言,尤其後一句,時常被人掛在嘴邊,動不動就乎來乎去地。

2、“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1·4)——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朋友是不是忠實誠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

這是孔子的弟子曾參說的。曾參,字子輿,後世名氣極高,曾被奉爲“宗聖”。

《禮記》中記載,曾子病危,童子看其鋪的席子很華麗,就冒冒失失地問了一句是不是大夫用的,曾子一想,是呀,我不是大夫,怎麼能違反禮制用大夫才能用的席子呢?就要求換掉。結果等席子換好,曾子也被折騰的一命嗚呼了。

3、“禮之用,和爲貴。”(《學而》1·12)——禮的功用,以和諧爲貴。

以和爲貴,常說,就來自這裏。

本句出自有子之口。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論語中稱有子,這是尊稱。這個人很老實,中規中矩,而且長得和孔子很像。孔子死後,幾個學生曾想立他爲偶像,代孔子接受弟子們的朝拜。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學而》1·16)——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孔子的.本意是,一個人只要有本事,就不怕沒人用。

5、“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2·11)——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這樣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講學習的方法。溫習的過程,也就是學與思的過程,只有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纔能有所收穫。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2·15 )——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疑惑, 反過來,如果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懈怠。

學與思的關係。

7、“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爲政》2·17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知道。

孔子的學生中,子路好勇武,性格直爽,但也顯得比較魯莽,大概有時候說話口無遮攔,不注意分寸吧,孔子看不慣,呵斥他:仲由,我不是告訴你什麼叫知了嗎?怎麼一眨眼功夫就忘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知道。

記住,再忘了的話,小心打板子。

這裏,孔子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裝腔作勢,不懂裝懂。

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爲政》2·22)——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那怎麼可以。

說得好啊!

9、“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3·1 )——這樣都可以忍受,還有什麼不可以忍受的呢?

前面還有一句“八佾舞於庭”,是說魯國大夫季平子用六十四人的規格在自家院子裏舞蹈奏樂。按周禮規定,只有天子纔有資格用八佾(一佾八人),其下諸侯爲六佾,卿大夫爲四佾,士用二佾。季平子的級別,只配用四佾,顯然違反了周禮的規定,屬僭越中的僭越,所以孔子極其憤慨。

還有一種解釋是這樣的,是針對季氏而言的:他這樣的事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去做的呢?

現在我們說這句話是忍無可忍的意思,但感覺後一種解釋更好。

10、“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4·8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值了。

有點怕怕的感覺。爲真理而死,死得其所乎?我也不知道。唉!反正說什麼的都有,各位看着辦吧。

有關孔子的名言摘抄3

1、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2、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道不同,不相爲謀。

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7、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0、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1、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12、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1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4、聽其言而觀其行。

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8、過,則匆憚改。

19、有教無類。

20、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2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2、不學禮,無以立。

23、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2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5、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7、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28、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30、(“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1、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2、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3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6、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9、不學詩,無以言。

4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2、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43、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4、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45、禮之用,和爲貴。

4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7、巧言令色,鮮矣仁。

4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0、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3、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4、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55、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5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58、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59、放於利而行,多怨。

60、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6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6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5、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6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6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6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70、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7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7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

7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4、放於利而行,多怨。

75、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7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7、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78、剛、毅、木、訥近仁。

79、不遷怒,不二過。

8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8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8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83、巧言亂德。

8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8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86、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8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88、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8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90、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91、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9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有關孔子的名言摘抄4

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二、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三、學而時習之!

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五、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七、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八、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九、子曰:“有教無類”。

十、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十一、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十二、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十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十四、 三思而後行!

十五、 敏於事而慎於言!

十六、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十七、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十八、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十九、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二十、 德不孤,必有鄰!

二十一、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二十二、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二十三、 其身正,不令而行!

二十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二十五、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十六、 聽其言而觀其行!

二十七、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二十八、 不學禮,無以立。

二十九、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十、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三十一、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三十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十三、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三十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十五、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三十六、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十七、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三十八、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