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讚揚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讚揚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導語: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那麼,讚揚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讚揚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讚揚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1】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摘自《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3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2】魯迅是從正在潰敗的封建社會中出來的,但他會殺回馬槍,朝着他所經歷過來的腐敗的社會進攻,朝着帝國主義的惡勢力進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潑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筆,畫出了黑暗勢力的鬼臉,畫出了醜惡的帝國主義的鬼臉,他簡直是一個高等的畫家。他近年來站在無產階級與民族解放的立場,爲真理與自由而鬥爭。   ——摘自《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2—43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3】你們到中國來,我們感謝,所有的中國人民都感謝。我沒有什麼東西送給你們,就把我書寫的一首魯迅的詩送給你們。魯迅是中國黑暗時代的偉大革命戰士、文學戰線的領導者。他寫的是一首舊體持,有四句,原詩爲:“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這一首詩,是魯迅在中國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裏寫的,說明他在完全黑暗的統治下看到了光明。 ——摘自陳晉著《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第1535頁,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魯迅的簡介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生。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到進化論思想影響。曾考取南京水師學堂,1902年到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1905─1907年,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爲、梁啓超爲首的改良派展開大論戰時,站在革命派一邊,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封建制度進行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並同早期共產主義者李大釗等取得一致步調,堅決反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妥協、投降傾向,成爲“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在這一時期開始接觸馬列主義。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爲反動當局通輯,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辭去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其間,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徹底放棄了進化論思想。

1927年10月到達上海研究馬列主義理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不顧某黨反動政府的種種迫害,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其他革命文藝戰士一起,同某黨反動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動文人、反動文學進行不懈的鬥爭,粉碎了反動派的文化“圍剿”,成爲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

1936年初“左聯”解散後,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1927─1935年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後十年的雜文,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爲指導,創造性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鬥精神。這些作品都收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僞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蒐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化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8年出過《魯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國成立後,著譯已分別編爲《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重編不包括譯文的《魯迅全集》共16卷出版。

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終年55歲。1956年在上海遷移並重建了魯迅墓。毛澤東親自爲魯迅墓題字。北京、上海、紹興等地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1951年1月7日,新中國第一座人物性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館建成並對外開放。該館由周恩來總理題寫館名。

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位於阜成門內宮門口西三條21號,1923年10月,魯迅從朋友處借貸購下這一小院,後親自設計,僱人施工,建成一座簡樸的小四合院。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在此居住。後成爲魯迅博物館的一部分。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魯迅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魯迅的名言

1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2 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 我好象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4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着不自滿的人前進。

5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7、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8、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纔有真進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12、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13、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15、凡是總須研究,纔會明白。

16、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17、必須敢於正視,這纔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8、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

19、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20、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之脊樑。

21、我們中國人對於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爲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

22、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生平,還粉飾黑暗。

23、說過的話不算數,是中國人的大毛病。

24、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25、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26、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爲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28、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29、搞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30、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裏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裏。

31、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32、哈兒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嚴厲。

33、智識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軟。心活就會胡思亂想,心軟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識非剷除不可。

34、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35、幼稚對於老成,有如孩子對於老人,決沒有什麼恥辱的,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

36、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38、從來如此,便對嗎?

39、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40、文人作文,農人掘鋤,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際,文人偏要裝做粗人,玩什麼“荷鋤帶笠圖”;農夫則在柳下捧一本書,裝作“深柳讀書圖”之類,就要令人肉麻。

41、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42、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43、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

44、與名流者談,對於他之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了被厭惡。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爲合宜。

45、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

46、我們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脫掉衣服,但上陣要穿甲。

47、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8、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於也頹廢的快。

49、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50、巨大的建築,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爲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