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考個狀元其實並不難

考個狀元其實並不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明朝第一次舉行全國考試的時候,草民郭翀輕輕鬆鬆考取了筆試第一,就等着面試了。朱元璋看着他的筆試卷子,心潮澎湃:“妥妥的接班人,我大明朝要火!”於是吩咐公公:“讓小郭走上殿前,我要和他談談心。”
  
  卷面成績滿分的郭翀聽到公公喊自己的名字,驕傲地擡起了頭。這一擡頭,了不得,醜出風格、醜出水平的郭翀把朱元璋結結實實嚇了一跳。沒等郭翀開口,朱元璋就給了他3個字:“你走開。”
  
  之後,明太祖走下龍椅讓其他考生站成一排,一張臉一張臉瞅過去,親自挑選了“顏值擔當”——吳宗伯,定爲當年的新科狀元。
  
  只看“顏值”的話,長得不好看的人在古代就完全沒有活路了嗎?不,老祖宗們還有另一項清奇的加分項目:名字。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壽。考官們發現,考生中有個叫王壽彭的,於是跟撿到寶似的擬定他爲狀元。他們在慈禧面前說出了理由:“他名爲王壽彭,壽比彭祖,也祝老佛爺您福如王母三千歲,壽比彭祖八百春。”慈禧一開心,就欽點王壽彭爲狀元。
  
  名字不僅要取得好,還要寫得好看。
  
  明永樂年間,孫曰恭抱着爲國讀書的志向,一路殺到了殿試,成爲高考第一名。然而,當考官們按名次碼好卷子,經朱棣審批後準備拆封填榜時,天上一道閃電劈中了孫曰恭同學。
  
  “第一名:孫曰恭。”主考官剛落筆,朱棣就怒了。因爲古人豎着寫字,“曰恭”連起來寫,就成了一個“暴”字。
  
  朱棣一下子就有小情緒了:“暴”字豈不是在諷刺我通過武力奪取政權?我要是聘他爲狀元,豈不爲天下人所恥笑?
  
  於是孫曰恭就這樣無情地被剝奪了狀元名次。
  
  這還沒完。主考官忙換了榜眼的卷子來看:樑禋。
  
  朱棣看了看,卻不認識:“這個樑……樑……”
  
  主考官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這個樑……卷子看上去也有點問題,陛下慧眼識珠,要不看看第三名的?”
  
  第三名叫邢寬,朱棣一下子開心了:“好聽,邢政寬和,符合我寬厚仁慈、一代明君的形象,就他了。”
  
  好的,那顏值不夠,名字還土氣的話,是不是隻能理直氣壯地自暴自棄了呢?也不是。實在不行,你可以考了又考,一考再考,成爲“復讀機中的戰鬥機”,憑藉擊敗99%的工齡逆襲而上,獲得金榜題名的機會。
  
  爲了讓更多的復讀生感受到皇恩浩蕩,北宋特別推出了科舉限時特惠:考齡和考試次數達到標準,就能獲得特奏名,直接面見皇上,參加殿試。這個就叫“特奏名殿試”,第一名也叫“狀元”。只要過了特奏名殿試,就能當官了。這個特奏名殿試的難度,怎麼說呢?基本相當於讓一個正在學高數的大學生解一個二元方程式。
  
  宋神宗元豐年間,一位70餘歲的老儒,在特奏名殿試中摸着試卷,還沒來得及掏出老花鏡看題就犯起困。主考官殷切地跑過來點醒他,名字和准考證號寫好,答題卡你就隨便填填吧。老人家提起筆,洋洋灑灑地寫下:“臣年老了,看不懂題目,也不想看懂。只願皇上長命百歲,世界和平。”
  
  就是這26個字,開啓了老人的幸福生活。
  
  上面這些科舉考試的故事,充滿了魔幻主義後現代色彩。實際上,上面這些只是特例,科舉考試總體上還是公平的,給了很多讀書人機會,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今天的高考也一樣。很多人說高考這種一考定終生的做法不妥,甚至有人提出高考無用論、大學無用論。這些說法廣爲流傳,難免使一些孩子對考試產生消極情緒。
  
  但我總覺得,有獨木橋,總比沒橋好;能通過一次考試定終生,總比以出身定終生好。在中國,促進階層流動、防止階層固化最有用的一個方式可能就是高考了。
  
  所以,對將來要高考的孩子,我有一條作爲過來人的建議:珍惜高考,好好高考。畢竟,它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公平的時刻。

考個狀元其實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