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言警句 > 經典國學名言警句精選

經典國學名言警句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K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肯定對各類名言警句都很熟悉吧,名言警句主要是指人們普遍熟悉的成語、俗語、諺語、格言、詩詞等。那什麼樣的名言警句纔算得上是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經典國學名言警句精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國學名言警句精選

經典國學名言警句精選1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

3.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宋真宗《勵學篇》);

4.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顧憲成);

5.鐵肩擔道義,妙手着文章。 (清·楊繼盛);

6.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清·鄭板橋·對聯);

7.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清·曹雪芹·紅樓夢);

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清·曹雪芹·紅樓夢);

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清·趙翼·論詩);

10.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1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1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魯迅·自嘲);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梁惠王下);

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15.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史記·留侯世家)。

經典國學名言警句精選2

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爲,那就是勇敢的表現。)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譯:以爲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人皆可以爲堯舜——《孟子》(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爲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爲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爲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燬。)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爲有利。)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千經萬典,孝悌爲先——《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穫。)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纔是明智的行爲。)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纔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纔是真正的讀書。)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譯:儘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爲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爲時已晚。)

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學不可以已——《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譯:學過的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去複習它,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論語》

(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已學過的知識,不斷地學習、溫習,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爲老師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譯: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譯: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老了只能後悔、歎息。)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覆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學而不化,非學也——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爲學習。)

好學而不貳——《左傳》

(譯:愛好學習但不三心二意。)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著,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