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經典臺詞 > 喜劇歌舞片《愛樂之城》臺詞

喜劇歌舞片《愛樂之城》臺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愛樂之城》英文片名“LA LA LAND”在韋氏字典裏被解釋爲:一種沉溺在夢境中一般的、脫離殘酷現實的精神狀態。下面喜劇歌舞片《愛樂之城》臺詞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喜劇歌舞片《愛樂之城》臺詞

喜劇歌舞片《愛樂之城》臺詞

1.當人們令你失望,你更要勇往直前,因爲早晨到來,又是陽光燦爛的一天。

2.一次小小的邂逅,可能就是苦等的機遇。

  

3.我們追尋的不過是另一個人的愛,一股悸動、一個眼神、一個碰觸、一支舞,凝視一個人的雙眼,點亮一整片天空。

4.我只需要這瘋狂的感覺,與噗通亂跳的心,但願它一直都在。

5.總會有個地方能讓我實現,對自己的期許。

6.就這樣一文不名,我跳上巴士,來到這裏,勇敢或瘋狂,未來見分曉。

7.沒人喜歡爵士,連你都不喜歡

因爲你,我現在喜歡了

8.敬那些做夢的人,哪怕他們有點傻,敬那些痛着的心,敬我們製造的混亂。

9.正是那一絲絲瘋狂,讓我們看見新的色彩。

10.人最愛別人傾注熱情的事物。

11.音樂與機械打造的彩色世界,召喚我躍上大銀幕,活在每一個場景中。

12.你爲什麼把「浪漫」說得好像很不堪?

我不知道,洛杉磯就是這樣,什麼都崇拜,什麼都不重視。

13.你可以自己寫角色,寫跟你一樣有趣的東西。

14.爵士就是…每次都是新的,每晚都是全新的,非常非常刺激。

15.如果那麼墨守成規,要怎麼當革命者?

你緊抓着過去不放,但爵士是放眼未來。

16.等你拿到這個角色,你必須要付出一切,全力以赴,這是你的夢想。

《愛樂之城》,情懷還是套路?

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熱的電影《愛樂之城》,其英文片名“LA LA LAND”,在韋氏字典裏被解釋爲:an euphoric dreamlike mental state detached from the harsher realities of life", 即一種沉溺在夢境中一般的、脫離殘酷現實的精神狀態。

西方電影的取名向來直截了當,“LA LA LAND”亦屬此列。不過,這部電影的港譯片名——《星聲夢裏人》,不論和原文的“LA LA LAND”,抑或內地版本的《愛樂之城》比較,卻更深得我心。

因爲不僅在粵語中“星”和“聲”二字發音相同,和開頭帶着重複音節的“LA LA LAND”異曲同工,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僅用寥寥五個字便把整個故事的輪廓勾勒出來。“星”是關於夢想,“聲”是關於音樂,“人”是關於愛情。而“夢裏人”更讓我聯想到古詩《隴西行》的名句“猶是春閨夢裏人”,雖然陳陶寫的是晚唐戰亂帶來的骨肉分離,與《愛樂之城》聲色犬馬的基調相去甚遠,但也在某種程度上預先泄露了電影的不完美結局。

迴歸正題,《愛樂之城》只是個發生在一對普通的青年男女之間的冗長故事——一心要成爲演員和編劇的咖啡師Mia(Emma Stone飾演),和對傳統爵士樂有着宗教式狂熱的酒吧鋼琴師Sebastian(Ryan Gosling飾演),相遇在五光十色的洛杉磯。他們攜手度過了猶如維瓦爾第的協奏曲般美妙的四季,卻沒能堅持到過完第二年的冬天。“別時容易見時難”,二人重逢已是五年後,彼時Mia身邊有了丈夫,Sebastian惟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感喟。

《愛樂之城》以睥睨衆生之勢獲得14項奧斯卡獎提名,評委們似乎更熱衷於這種輕彈淺唱的打情罵俏,多過深刻反思的宏大題材。怪不得那邊廂還在爲實現諾貝爾文學獎零的突破而筆耕不輟的村上春樹,也在最新推出的小說裏摒棄了他一貫擅長的政治隱喻,返璞歸真地寫出了“莫談國事,只談風月”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畢竟像反戰、平等、女權等等宏大的題材對於普通人來說實在是過於遙遠,近期另一部成爲熱點的影片《降臨》,同樣吸引了不少鐵桿粉絲的好評,但作爲典型的科幻題材,觀衆更多是以一種隔岸觀火的角度去討論外星人那套構思精巧的圓形文字系統,或是故意讓觀衆對主角的命運產生誤解的“敘詭”技巧,畢竟,在現實中也沒有幾個人有過跟一羣不知道比地球人高到哪裏去了的外星人談笑風生的經歷。

反觀《愛樂之城》這樣平淡無奇、甚至有些老套的情節,更容易讓觀衆把自己代入到電影之中,幾乎每個人都能從這部片裏面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導演Damien Chazelle深諳此道,他竭力去渲染純粹的音樂、夢想與愛情,這都是大多數人成長路上必然經歷過、並深有體會過的東西。

不僅如此,爲了喚起觀衆的“集體回憶”,那些根植於美國流行文化,尤其是電影文化的符號貫穿全片始終。譬如讓Mia萌生明星夢的英格麗·褒曼,她在《卡薩布蘭卡》中的迷離眼神,和主題曲中的一句“But kiss is still a kiss in Casablanca”,早已成爲電影史上的不朽經典。

可以想象,從小浸淫在好萊塢文化中長大的觀衆,在片中的一張海報、一個招牌,甚至一字一句裏找出這些文化符號時會心一笑的愉悅,這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心有靈犀,就好比我們在《西遊降魔篇》裏面聽到那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十幾年前《大話西遊》中至尊寶的表白:“如果要給這份愛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電影中另一個着力渲染之處便是洛杉磯的風情,從格里菲斯公園俯瞰的萬家燈火,到與太平洋相接的碧海銀灘,再到略有起伏的公路、雕塑一般佇立的棕櫚樹、色彩斑斕的塗鴉等等,甚至連某些狹隘的小巷、外牆斑駁的舊房子,還有那個風格古怪的中國城,這一切在《City of Stars》的旋律中都毫不違和地融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這座星光之城。

較之譭譽參半的主演Ryan Gosling和Emma Stone,《愛樂之城》裏面的洛杉磯,本身就是表演得最靈動的主角,爲自己拍了一部引人入勝的旅遊宣傳片。

但是,對比筆者所接觸到的洛杉磯,片中的洛城又太不食人間煙火了。筆者曾開車前去男女主角太空漫步的格里菲斯天文臺,那天晚上,整條山道上停滿了車,特斯拉線圈和傅科擺周圍人山人海;當我站在名店林立的'好萊塢大道旁抽菸,間或會有衣衫襤褸的黑人上前向你索要一根;聖莫妮卡海灘邊上的老舊的遊樂場,裏面使用的遊戲代幣上面都已長出了銅綠;城裏有數不清的藝術館,即便是毫不起眼的一間,也收藏了一屋子印象派名家的真品……

大概是限於影片的長度,導演Chazelle把絕大多數的鏡頭留給了別墅、泳池、派對,以及構圖精巧的風景,或許這樣的洛杉磯,正是他心目中“LA LA LAND”應有的樣子。

正如我們在片中看到一個經過修飾的洛杉磯,導演Chazelle似乎把大部分的心思花在如何用浮於表面的精緻包裝來喚起觀衆的情懷。相比起那些美輪美奐的小細節,《愛樂之城》在主線上卻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

導演宣稱以這部作品向上世紀前半葉盛行的歌舞片致敬,爲此採用了古老的2.55:1比例銀幕,甚至鏡頭的色彩平衡也有意調得有些泛黃,以呈現一種久遠的年代感。遺憾的是,即便在後期製作儘可能還原成那個時代的樣子,兩位主演的平庸舞技依然難以讓當下的觀衆如臨其境地感受到歌舞片的魅力。

而談及夢想,《愛樂之城》也遠遠沒有導演Chazelle上一部作品《爆裂鼓手》那樣強悍的力度。男主角Sebastian言必稱要捍衛爵士樂的傳統,卻爲了生計不得不加入了一個演奏電子音樂和流行音樂的樂隊,這樣的劇情已經有些勉爲其難,而Mia由無人喝彩的小劇場獨角戲演員一躍成爲國際影星更是足夠荒誕。難道只能說導演想要兼顧的情懷實在太多,可是限於影片的長度無法把男女主角的奮鬥史講述清楚來解釋?

如果說,“夢想”在這部電影中不得不讓位於“愛情”這個主題的話,《愛樂之城》在講述愛情故事的技法上也乏善可陳。並非說這個故事不夠驚天動地,而是這段感情的開始和結束都顯得突兀。

當看到Mia在和時任男友的飯局上不辭而別,轉而向Sebastian投懷送抱的時候,我大感錯愕。而這對任性地在一起的戀人,在花了大半篇幅去做談情說愛的白日夢之後,中間僅僅隔着一個“五年後”的字幕,Mia便已嫁作他人婦。誠然,春花秋月何時了的美夢終歸要回到現實,但是這個轉折令人感覺就像一架飛機不斷地往前飛行,直到燃料耗盡不得不迫降。

在整部片臨近結尾時,這對戀人還一同坐在格里菲斯天文臺旁邊深情地向對方表白“我一直都愛你”,一眨眼,陪在Mia身邊的男人已經不是Sebastian。儘管這一幕顯得很生硬,可是此刻整個放映廳的觀衆竟然出奇默契地同時發出了低沉的一聲嘆息,隱約還有稀疏的啜泣。

我想起從前看過那部叫《Once》的電影,同樣是文藝範的愛情片,同樣是兩個因爲音樂而在一起的戀人,在錄完了他們自己寫的歌之後分道揚鑣,回到各自原來的生活裏,那一刻我真的爲他們沒有在一起而感到難過。

正如《山河故人》裏面所說的,“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離開的。”而每一次離別都讓人悲傷,可是此刻,我們並非全然感傷於Mia結婚了,新郎不是Sebastian,我們也顧不上去留意《愛樂之城》的情節上這樣那樣的硬傷了,只是不約而同地想起來某個曾經出現在自己的生命裏,卻已不聯繫的人,與其說《愛樂之城》成功地以情懷感動了觀衆,不如說觀衆被自己的故事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