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讀書的名言名句分享

讀書的名言名句分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讀書的名言名句分享,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讀書的名言名句分享

讀書的名言名句分享【1】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2、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3、書,能保持我們的童心;書能保持我們的青春。

4、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赫爾岑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佚名

6、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7、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

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9、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朱熹

10、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爲理想而奮鬥。——蘇格拉底

11、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庫法耶夫

12、書籍使我們成爲以往各個時代的精神生活的繼承者。——欽寧格

13、活着的時候,疑慮牽掛着死;死的時候,又眷眷戀棧着生。無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杏林子

1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15、學問對人們要求最大的緊張和最大的熱情。——巴甫洛夫

16、書籍使人們成爲宇宙的主人。——巴甫連柯

17、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18、思考才使我們閱讀的東西成爲我們自己的。——洛克

19、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20、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21、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裏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高爾基論青年》

22、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23、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4、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明)黃宗羲

25、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鑑別力。——赫爾岑

26、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27、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28、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29、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30、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佚名

31、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2、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劉向

33、人們似乎每天在接受命運的安排,實際上人們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運。——佚名

34、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5、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36、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特萊斯

3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38、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39、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40、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41、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陳壽《三國志》

42、讀書之於頭腦,好比運動之於身體。——艾迪生

43、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44、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4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46、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47、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裏,不讀書就完全不可能瞭解人。——高爾基

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49、書籍是幼年人的導師,是老年人的護士,在岑寂的時候,書籍使我們歡娛,遠離一切的痛苦。——柯里葉爾

50、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51、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52、要多讀書,但不要讀太多的書。——B·富蘭克林

53、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臧克家

54、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願,重複這個顧問的次數。———凱勒

55、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着,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

56、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57、任何時間皆可讀書,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約定時間地點。——J·艾肯。

58、書籍是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世代相傳,更是給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禮物。——愛迪生

59、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後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後才戰勝生活。——汪國真

60、生命的全部的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左拉

讀書的十大好處【2】

一、養靜氣,去躁氣。靜可觀變,靜能制動。而煩躁則失態,躁動則生亂。靜是一門真功夫。對閱讀學習來講,“板凳要坐十年冷”,特別要注意靜心研讀,不怕坐冷板凳。閱讀要求環境安靜、心理平靜、內心清靜,心不在焉、心煩意亂、心浮氣躁是讀不進書的。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的狀態,實際上也是一種修煉自我的氣功狀態,是個人品性修養、意志磨礪與心理能量積累的過程。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閱讀,寧神定氣幾十年,座位下的地面硬是被鋥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跡,馬克思也成就了人類千年的思想家。

荀子在《勸學篇》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逐步積累的過程,需要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堅持做到閱讀學習,天長日久,自然而然身上的寧靜之氣就會越來越多,浮躁之氣就會越來越少,就能練成排除干擾、鬧中取靜的功夫,增強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定力,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樣在大事、急事、難事及各種突發事件來臨之時,才能夠做到氣定神閒,沉着冷靜,從容不迫,有效應對。

二、養雅氣,去俗氣。閱讀能夠長知識,明事理,修品性,脫俗氣。古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閱讀高。”一個不愛閱讀的家庭是沒有出息的家庭,一個不愛閱讀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不愛閱讀的社會是沒有發展的社會。難怪古今中外有見地的人常以書香門第爲榮,飽學之士常說人世間第一美事還是閱讀,溫總理最愛看人們在乘坐地鐵時手拿書讀的場景。愛閱讀,眼界就會變得開闊,思想就會變得深刻,精神就會變得崇高,品德就會變得高尚,舉止就會變得高雅,就會提升整個做人與處事的層次和魅力,使知識產生出無窮的力量。

而不愛閱讀,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就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整個社會就會變得市儈氣十足,銅臭氣日盛。鄧小平同志曾經在批評那些不愛閱讀學習的幹部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注意學習,忙於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要變質,那麼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整個社會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怎能一日離開閱讀?

三、養才氣,去迂氣。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閱讀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長才。”勤奮閱讀,廣泛涉獵各科知識,能夠使人視通今古,學養深厚,才高八斗。然則閱讀有善讀與不善讀之別。善閱讀者,能夠把書讀活,把書本知識與實際工作融會貫通,真正轉化爲幹事創業的本領,使人才華橫溢,才氣大增;不善閱讀者,只會機械地閱讀,被動地接受,死記硬背書本上的隻言片語,食而不化,人云亦云,迂氣十足,書生氣濃,不善於解決實際問題。

時代迫切需要千萬個善於治國理政的人才。年輕幹部閱讀學習就是要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領導藝術與水平,切實增長解決實際問題、處理矛盾糾紛的才幹,而不是爲了裝點門面,增加個人炫耀的資本。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要求要始終帶着問題閱讀,對現實中的各種疑難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不斷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力求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四、養朝氣,去暮氣。當清朝的鴻儒顯貴閉目塞聽,視西方的天文物理地理算術爲“奇淫巧技”,並無情地封殺本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所著的《海國圖志》之時,曾經顯赫世界的大清帝國早已老態龍鍾,無可奈何地淪落到被新興的西方列強蹂躪欺凌的地步。而《海國圖志》則東渡日本,對明治維新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一個國家國策的悲哀,更是閱讀人的悲哀。不善閱讀者,“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滿足於“子曰詩云”,看不到當今世界的飛速發展與變化,墨守成規,抱殘守缺,暮氣沉沉。

而善閱讀者,“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寫宇宙文章”,會用開放的`視野、寬闊的胸襟、敏銳的眼光,自覺地跟蹤當今世界的最新發展與變化,頭腦清醒,意氣風發,朝氣蓬勃。這樣的人經邦濟世,必定“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開拓,敢於創新,使整個社會充滿創新活力。爲此,我們迫切需要善於閱讀,具備世界眼光,擅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和創新思維,讓一切創新的活力競相迸發,創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整個社會蒸蒸日上,煥發出勃勃生機。

五、養銳氣,去惰氣。明代袁了凡著有一本《了凡四訓》,有一句話讀來讓人難以釋懷:“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爲因循二字,耽擱一生。”“因循”就是惰性太大、懶懶散散、得過且過,就是常說的混日子。人都有好逸惡勞、貪圖安逸的惰性,但“玉不琢,不成器”,管不住自己哪能成就事業、造就人才?越是志存高遠,勤於閱讀,越會發現自己知之甚少,就會越發努力學習,那種求知進取的力量真可謂銳氣十足,即使天大的困難也銳不可當。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西伯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孔子處困境而寫成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創作了《離騷》,左丘失明後完成了《國語》,孫臏膝蓋骨被剜去後撰修了《孫臏兵法》,呂不韋謫遷蜀地,《呂覽》卻流傳於世,韓非在秦國被捕,這纔有了《說難》、《孤憤》,《詩經》共三百篇,大都是聖人賢士抒發內心憤懣而寫作的。當今的年輕幹部應當繼承和發揚這種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珍惜大好時光,毫不放鬆自己,樂於探求真理,勇於挑戰自我,在增長知識、提高本領上一往無前,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上銳意進取。

六、養大氣,去小氣。宋真宗趙恆爲提倡閱讀的風氣,廣開閱讀人登仕之途,御筆親作了一首《勸學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這首短短的篇章,倡導男兒要爲自己的榮華富貴而發憤閱讀,迷醉天下士子幾近千年。可讓宋真宗無法預料的是,毛澤東卻說,“閱讀是決定中國命運的要緊一着,要爲改變中國之命運勤奮閱讀”,周恩來卻說,“爲中華之崛起而閱讀”。

兩相比較,不難辨別何爲大氣,何爲小氣。縱觀歷代閱讀人,爲一己之利而閱讀,雖也能讀個功名,但因只顧封妻廕子,富不過三代;然爲國爲民而閱讀,雖身無分文而心憂天下,力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則是何等的大氣磅礴,萬世流芳,讓人景仰和效仿。年輕幹部就是要自覺地把個人命運同黨和國家的命運緊緊聯在一起,爲了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富裕幸福而發憤閱讀學習。

七、養正氣,去邪氣。正氣不揚,邪氣必漲;邪氣囂張,百姓遭殃。中國傳統文化最講究禮義廉恥,要求閱讀人都要做品行端正、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君子要“治國平天下”,匡扶正義,弘揚正氣,首先自己必須行得直,走得正,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晚清中興重臣曾國藩每日“三省吾身”,甚至連偶爾在夢中與小妾私密也記錄下來,作爲內心尚存邪念的驗證。

顧炎武撰寫《日知錄》,“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因爲“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人的缺點和過失就是一點一滴改正並變得完美的,社會的正氣就是在這日復一日中逐漸樹立的。“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歷史的賬本上,既有清官好官的光輝燦爛,更有貪官污吏的醜惡面目。年輕幹部要時時溫習警醒自己,經常學習《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常修爲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堅決抵制一切歪風邪氣,努力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奉公守法,廉潔從政。

八、養膽氣,去怯氣。所謂“無知無畏”,那是一種愚昧的莽撞和盲目的自負。有識才有膽。藝高才膽大。建立在掌握科學知識、把握客觀規律、擁有豐富經驗、集中羣衆智慧基礎上的膽識,纔是科學的可敬的。毛澤東善閱讀,讀出了一條“以農村包括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締造了一個新中國,並以“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的英雄氣概,使中國人民挺起了腰桿。

鄧小平善閱讀,讀出了“實事求是”這個法寶,養成了他氣吞山河、不懼千難萬險的沖天豪氣,開創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事業;善閱讀,讀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國在複雜多變的世界形勢下,社會主義事業昂首挺立,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煥然一新;善閱讀,讀出了“科學發展觀”,使當代中國在激烈的全球競爭面前,走上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快車道。年輕幹部只有刻苦學習知識,深入調查研究,善於團結羣衆,才能不怕困難,不畏艱險,不懼風險,才能信心十足,底氣十足,膽氣十足,妥善駕馭紛繁複雜的矛盾鬥爭,有效推進實際工作。

九、養和氣,去霸氣。人們閱讀學習,說到底,就是爲了擺脫愚昧、野蠻與落後,追求文明、進步與自由,更好地與人類和平共處,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和事業旺,家和萬事興,國和享太平。和是中國文化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世界人民希望的理想目標。中國古代的一部《孫子兵法》,說的是“戰”事,求的卻是“和”事。難怪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許多有見識的軍事戰略家和政治家扼腕嘆息說:要是早一點通曉中國《孫子兵法》“和”的精髓,歐洲各國也不至於爲些蠅頭小利而付出那麼慘重的代價。

康德曾說,書讀得越多,我越崇敬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越覺得必須與人和睦相處。著名學者季羨林始終和顏悅色,從不以大學者自居,對任何人都非常客氣,也從不與人動氣,與人爭個高下。現在有一些年輕幹部,自以爲進過高等學府就高尚得不得了,手中大權在握就高傲得不得了,將來仕途看好就高貴得不得了,眼裏容不下別人,心裏瞧不起羣衆,與老百姓打交道頤指氣使,高高在上,說話辦事態度生硬,霸氣熏天,真是該好好改改了。

十、養運氣,去晦氣。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吉人自有天相,惡人會遭天譴。一部佛教經典上說,“人爲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爲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唯物主義者雖然不相信因果輪迴之類的說教,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僅是人們的一種心理願望和社會需求,更是社會的一種客觀存在和秩序約束。運氣好與壞,不在天與地,全在人自己。一個人好事做多了,自有美德留在人間,危難時刻必有好人相助,好運相伴;而壞事做多了,其結果必然是臭名遠揚,過街老鼠人人打。

年輕幹部刻苦閱讀學習,真心實意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必然能夠贏得羣衆的口碑,得到信任、擁護和支持,一路好運。相反,那些沒有真才實學而又虛情假意,不肯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的人,雖然也可能在官場上混上幾天,但有朝一日會被羣衆無情地淘汰出局。這正如老百姓所說的:誰對羣衆真心,羣衆就對他真心;誰把羣衆不當事,羣衆就把他不當事;愛民的幹部會走運,害民的幹部會倒黴;愛民的幹部會長命,害民的幹部會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