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家》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3篇

《家》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家》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3篇

導語:《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着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本站的小編帶來的《家》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3篇,歡迎閱讀。

《家》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3篇

一《家》讀書筆記名句摘抄

1、往事依稀渾似夢,都隨風雨到心頭。

2、現在夢醒了,可是什麼也沒有,依舊是一顆空虛的心。

3、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4、如今我對自己故鄉,像來往匆匆的過客。

5、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運和自然的愛子。我只是一個勞動者。我穿着自己的圍裙,在自己的黑暗的工廠裏,做自己的工作。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6、無論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兩個不同的面目,爲着兩種不同的人而存在。

7、天空沒有一片雲。一輪圓月在這一碧無際的大海里航行。孤獨的,清冷的,它把它的光輝撒下來。地上,瓦上都染上了一層銀白色。夜非常靜。

8、雖然環境的關係很大,但環境也是人造的。我們又何嘗不可以改變環境?人無論如何應該跟環境奮鬥。能夠征服環境,就可以把幸福給自己爭回來。

9、人原來是這樣健忘的,同樣的一個人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變換了兩個面目。過後他又想,大概正是因爲這樣健忘,所以才能夠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罷。

10、擁抱着親人的時候,多希望時間就停止。

11、昨天的事固然很使人傷痛,但是隻有它可以安慰我。

12、人的身體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以。

13、深深的腳跡疲倦地睡在那裏,也不想動一動,直到新的腳來壓在它們的身上,他們才發出一陣低微的嘆聲,被壓碎成了奇怪的形狀,於是在這一白無際的長街上,不再有清清楚楚的腳印了,在那裏只有大的和小的黑洞。

14、平靜的水面被擾亂了,湖裏響起了大的響聲,盪漾在靜夜的空氣中許久不散。接着水面上又發出了兩三聲哀叫,這叫聲雖然很低,但是它的悽慘的餘音已經滲透了整個黑夜。不久,水面在經過劇烈的騷動之後又恢復了平靜。只是空氣裏還瀰漫着哀叫的餘音,好像整個的花園都在低聲哭了。

15、人們躺下來,取下他們白天裏戴的面具,結算這一天的總賬。他們打開了自己的內心,打開了自己的“靈魂的一隅”,那個隱祕的角落,他們悔恨、悲泣。爲了這一天的浪費,爲了這一天的損失,爲了這一天的痛苦生活。自然,人們中間也有少數得意的人,可是他們已經滿意地睡熟了,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溫暖的被窩裏悲泣自己的命運。無論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兩個不同的面目,爲着兩種不同的人而存在。

16、不知道什麼地方送來一絲一絲的哭泣,聲音很低,似乎被什麼東西壓住了,卻瀰漫在空氣裏,到處都是,甚至滲透了整個月夜。這不是人的聲音,讀書筆記.也不是蟲鳥的哀鳴,它們比較那些都更輕得多,清得多。有時候幾聲比較高亢一點,似乎是直接從心靈深處發出來的婉轉的哀訴,接着又慢慢地低下去,差不多低到沒有了,就好像一陣微風吹過一樣,但是人確實覺得有什麼東西在空中震盪,把空氣也攪動了,使得空氣裏也充滿了悲哀。

17、他們寧願自己同時在臉上笑,在心裏哭,卻不願意在這時候看見所愛的人流一滴眼淚。

18、青春是美麗的東西,那麼就讓它作爲我的鼓舞的泉源罷。

19、如果你戀愛,一心去戀愛。

20、家並不排斥愛情,它只是給愛情提供一個紮根的地方。

21、街燈已經燃起來了,方形的玻璃罩子裏,清油燈的燈光在寒風中顯得更孤寂,燈柱的影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

22、風颳得很緊,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樣在空中飛舞,沒有目的地四處飄落。左右兩邊牆角各有一條白色的路,好像給中間滿是水泥的石扳路鑲了兩道寬邊。

23、在後面走的弟弟是一個有同樣身材、穿同樣服裝的青年。他的年紀稍微輕一點,臉也瘦些,但是一雙眼睛非常明亮。“不要緊,就快到了……二哥,今天練習的成績算你最好,英文說得自然,流利。你扮李醫生,很不錯,”他用熱烈的語調說,馬上加快了腳步,水泥又濺到他的褲腳上面。“這沒有什麼,不過我的膽子大一點,”哥哥高覺民帶笑地說,便停了腳步,讓弟弟高覺慧走到他旁邊。

24、人原來就是這樣健忘的,同樣的一個人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變換了兩個面目。

25、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26、如果犧牲是必需的話,做犧牲品的決不是我。

27、他一個人站在黑暗中看到別人笑、樂,他好像自己活在另一個世界裏一樣。

28、家隔開夜的恐懼,沒有隔開夜。家隔開雨的寒冷,沒有隔開雨。

29、“我承認自己是個懦夫,我不敢面對生活我沒有勇氣。我只好讓自己變得糊塗點,可以在遺忘中過日子。”

30、有時候幾聲比較高亢一點,似乎是直接從心靈深處發出來的婉轉的哀訴,接着又慢慢地低下去,差不多低到沒有了,就好像一陣微風吹過一樣,但是人確實覺得有什麼東西在空氣中震盪,把空氣也攪動了,使得空氣裏也充滿了悲哀。

《家》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3篇 第2張

二 《家》讀後感

篇 1

《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其中一本。描寫19世紀20年代初,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與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反封建鬥爭與民主主義的覺醒。

高家大少爺高覺新,由於是長子,在那個年代,長子自然被家長寄予厚望,加上他聰慧,讀書又好,不僅得到雙親的鐘愛,私塾先生的讚美,看見他的人都說他日後會有很大的成就。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對前途充滿了美麗的幻想,他對化學感興趣,打算以後去上海或北京的大學繼續研究,還打算出國留學。總之年少的他躊躇滿志,大有抱負。如果他是出生在當下這個時代,那麼他必定會有所作爲,但是,他是生在那個年代裏。

中學畢業後,家裏並不打算讓他繼續求學,而是讓他成家,接替父親料理家事,他縱有萬般不肯,但是他所受過的舊教育薰陶以及懦弱的個性讓他不敢不能也不會反抗,他默默地順從,最多隻會關上門用鋪蓋矇頭痛哭一下。結婚成家,工作養家,從學生到成人,中間沒有任何轉折點,這條路由家裏安排好,他只管默默照做照走,一切都由不得自己[]。

父親離世後,才滿二十歲的他則要擔當起家裏的重擔,看似稚嫩,但只能老成持重。處在複雜的大家庭裏明爭暗鬥中,他漸漸發明的他的一套處世方法,他極力去和大家庭其他成員保持和平,甚至犧牲時間去討好這些太太們,而換取安靜的生活。他忍受一切不義行爲,從來不曾說過一句反抗的話,他或者完全是爲了敷衍別人,任人撥弄。

畢竟也接受過新式教育,他也渴望改變,但是無情的現實讓他屈服,他只能藉助訂閱的報紙刊物,在文章裏面撫慰一下自己。於是,一個雙重人格的人物出現了:在舊社會的舊家庭裏他是一位暮氣十足的少爺,跟兩個兄弟在一起時又是一個新青年。他閱讀着新思想書報,過着舊式生活。

後來,他有兒子了,他想:“我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應當由他來替我完成。”這是許許多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的夙願,自己做不到的企盼下一代替自己完成。

在他身上既有舊制度的約束,也有新一代的思想,加上懦弱的個性,讓他時時活在矛盾中,活得壓抑鬱悶。

對於老大不敢做的事,老二和老三倒是勇敢地做了,他們勇於反抗包辦婚姻,最後勝利屬於他們。

如果說大少爺代表的是舊社會逆來順受,受封建制度束縛的保守人士,那麼,三少爺覺慧便代表新一代青年。他最具勇氣,雖然略顯幼稚,他讀了一些新思想的書籍,眼界變得寬廣了,他想要做一個跟他長輩們完全不一樣的人,他比他的兩個兄長勇敢,因此他才能吶喊出:

“你們總是忍受,你們一點也不反抗。你們究竟要忍受多久?你們口裏說要反對舊家庭,實際上你們卻擁護舊家庭。你們的思想是新的,行爲卻是舊的,你們沒有膽量!你們是矛盾的。”

三少爺是勇於打破舊社會封建制度的一個代表。

書到三分之一時,一個人物出場了,梅表姐。這個梅表姐我略略記得拍成電影時是由飾演林黛玉的陳曉旭飾演的。充滿了悲劇色彩的梅表姐一出場便是怨婦狀,活脫脫一個林黛玉形象。與大表哥(大少爺)錯失的姻緣,又經歷失婚,讓這個女人的心境蒼老如老嫗,悲觀厭世。這種絕望的情緒讓患了肺病的她加速了死亡。她的死倒了喚醒了一個人,就是琴小姐的母親,她目睹梅表姐身後的情形和她的母親的慘狀,她就再也不敢逼迫女兒做不願意做的事了。

大少奶奶這個人物,她因難產而死,突然我發現她跟一個人很像,就是《飄》裏面的玫蘭妮,是一個天使般的女性,少有的完美的女性,她嬌弱,但是非常堅強勇敢,純然沒有一點私心陰暗心機,極度善良,是愛的化身,獲得人人喜愛。大少奶奶面對自己丈夫昔日的舊戀人,哪怕是丈夫至今仍對她念念不忘,她也沒有半點惱怒嫉妒,她全然的真心的喜歡心疼梅表姐,她的死讓人覺得比梅表姐的死更讓人惋惜。

劍雲這個人物筆墨不多,他默默地愛着琴小姐,但是因爲自卑從不敢表白,甚至不敢讓她知道,筆者說他甚至比大少爺更加懦弱,書中並沒有透露他的結局,只說他也得了很重的肺病,疾病加上心病,估計結局也不會太好的。

還有婢女鳴鳳也是一個悲劇,被老太爺逼迫給一個老頭子做小,本來她與三少爺互生情愫,無奈她的身份讓她根本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命運,而三少爺也保護不了她,她只好一死了之。

總之,在舊社會女性大多是悲劇的,上至小姐,下至丫鬟都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小說是虛構的,但是時代背景是真實的。那個年代我們沒有經歷過,無法體會,但透過書裏描述的也能感受到舊社會封建制度下活着是多麼的不容易,就萬分慶幸自己生在這個年代這個國家了。

我發現本書用“底”這個字作爲“的”來用,比如:“她底眼裏發出光輝”,現在文應該是:“她的眼裏發出光輝”,我查了下字典,原來這個“底”字有多種意思:1.最下面部分;2.末了;3.根基;4.圖案的基層;5.何,什麼;6.到達;7.的。一字多意,難怪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了。最近在自學英文,也覺得甚是難學,但英文單詞的意思總不及我們中文複雜,想想也就不覺得太難了,甚至還慶幸自己生在中國,掌握了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

篇 2

初讀《家》時,我還是十來歲的毛頭小子,是仰慕巴金老人之名而選擇讀這一本以爲作者既是名家其著作自然深奧的書。然而,隨着手指的翻動,我居然“一路順暢”——原來,《家》竟然離我們這麼近,巴金用的是平淡的語言將一箇舊的家庭的崩潰,與青年一代追求革命事業的旅程娓娓道來,彷彿是用平凡的雙手在一個廢墟上一磚一瓦壘起一個美麗而雄偉的“家”,書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雖年代已不屬於我們這一代,但就因這神奇之筆,所有的人物便似仍在我們的眼前,每一件事,似乎纔剛剛過去。

《家》讓我看到了三十年代中國“家”的現狀:流離失所、支離破碎!因此而爲“家”的“主人”或哭泣,或佩服,或喝彩,或祝福……《家》其實不是簡單的“高家”,而應是一個社會,巴金將社會濃縮於一個家中,通過“家”而將整個社會描繪得淋漓盡致。

高覺新,讓我懂得了怎樣區別“家”的“大”與“小”。高覺新自以爲“井水不犯河水”,自己的事業必定風平浪靜,大可子承父業,創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然而,我進入“家”中,才知道高覺新的願望原來是這般的幼稚。在軍閥混戰、外敵入侵的亂世,他這種願望只能是可望不可及。巴金成“家”,便是對這種社會及造成這樣的社會的各種因素進行批判。同時促使讀者提升認識:有國纔有家,任何事情均離不開現實。當時,筆者對高覺新是感覺是:胸無大志——是的,好男兒應志在四方,胸懷大局!如此不思進取,不正是造成這樣的家、這樣的社會的人爲因素嗎?但之後細細想來,其有其的難處,畢竟,他是家中的長子長孫,高家需要他的“理智”——無疑,這是社會使然。因而恰恰缺少了對社會的責任感,顛倒了國與家的次序,未能做到先“大家”後“小家”。

高老太爺,讓我理解了中國停步不前的原因和發展所必須的條件。高老太爺是一個慈祥的老人,他不想覺慧“出去”,目的是希望他平安,希望他“好好讀書”,出人頭地,爲高家光宗耀祖,不但自己忍辱負重,且以自己意志強加於人。

高覺慧,是時代先進青年的縮影和代表,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認識到建設美好家園應具備的胸懷和態度。高覺慧,以其當時的家境,自然不愁食、住、穿,按現時標準,豐衣足食不在話下。其拼着性命所追求的,卻是一種自由,比豐衣足食更加高尚的自由。是的,家是生活的港灣,但當時的社會背景,不會也不可能讓你獨善其身。覺慧的“我們四川社會裏衛道的人太多了。他們的勢力很大……”便是對整個社會背景的高度概括和無奈嘆息,更是一個熱血青年對不公平社會不滿情緒的渲泄和鞭撻。同時表達了當時進步青年追求新社會、新生活的期盼和吶喊。或許,當時的覺慧開始只是想擁有一個簡單的家。但這樣的一個社會,擁有一個完整的家談何容易?於是,同所有熱血青年一樣,爲了國家而作出了最終實現自己理想的決定。“國破山河在”,只要一息尚存,便當奮鬥終身——巴金不正是親聞目睹時代的黑暗,而拿起自己的筆桿子作武器,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嗎?同時,又頌揚了革命青年爲革命毅然奮鬥的一種高尚精神。不甘爲人魚肉,而選擇了屬於自己的生活。《家》給每一位讀者應當是一種啓迪:家,需要大家共同建設!《家》中的年代造就了很多熱血青年,共同爲抵制外敵的入侵、開創中國新局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巴金的《家》,讓筆者閱讀了一個時代,理解了“什麼樣的家”才能成爲“美滿的家”。但願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愛“家”之心人人皆有,讓家之魂永存,便是時代之福、社會之福!

篇 3

巴金先生的《家》算是我看過的第一個經典書籍,過去聽說過這本書,以爲是一個溫暖的故事,家這個字,怎麼聽都那麼溫馨,看完後才知道,溫馨的家也可以寫出悲劇,故事發生在軍閥混戰時期,講的是覺新,覺民,覺慧三個兄弟的愛情,以他們的愛情,來反應當時的社會。

家是一個在別人看來羨慕不已的家,但家裏的三兄弟並不這麼認爲,他們被束縛住了,但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爲他們知道自己被束縛住了,有太多人被束縛住,卻絲毫感覺不到,過着別人安排好的生活,也許在外人看來很是幸福,其中的悲傷只有自己知道。三兄弟性格不同,所以應對的方法各有不同,也代表着社會上的幾類人,每個人都有應對的方式,沒有對與錯,錯的不是人,而是當時的風俗,沒有人可以躲的過。家是避難所,也是牢籠,它給了你優越的條件,也給了你太多的責任。

《家》體現了青年對愛情的渴望,對自由的嚮往,爲了愛情和自由,每個人都做出努力,爲之而奮鬥,甚至獻出生命。從開始感到覺慧的活力,到後來憤慨覺慧的不爭,最後欣喜覺慧跳出牢籠。故事跌宕起伏,而且文筆極好,文字樸實無華,但描述的景象躍然紙上,描述的心情讓人感同身受,覺新述說自己揹負的壓力時,我差點哭出聲來。

也許三兄弟是三個人,也可能三兄弟就是我們自己,覺新是我們的奴性,聽從他人的安排,然後爲他人的安排找各種理由,爲自己的錯誤,找到一個完美的解釋。覺民是我們的理智,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把握事情的尺度和理解他人。覺慧是我們的心,代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嚮往,心之所向,爲之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