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關於讀書的經典美文

關於讀書的經典美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關於讀書的經典美文

關於讀書的經典美文

導語:書,是心路中的一朵鏗鏘玫瑰,靜心讀書,不負歲月,愉悅時光,總有一本書是懂你的。以下是本站的小編蒐集的關於讀書的經典美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讀書的經典美文一:《談讀書》

作者:弗朗西斯·培根

譯:王佐良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睾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算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此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

賞析:

《談讀書》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政治家、哲學家、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名篇。本文開始講了讀書的三個用處:怡情、博彩、長才。然後又談了讀書的方法,比如有些書可以前嘗輒止,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嚐。最後,作者認爲讀書就像治病一樣,不同的書治療不同的疾病,比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

本文滿篇都是名言警句,給人啓迪,發人深思。筆者認爲,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讀書就要多讀好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思考這個世界,這樣你的眼界會更加開闊。

關於讀書的經典美文二:讀書

【英】 莫洛

打開你的書來——

正如漆黑的夜裏,一根火柴劃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輝;

正如清晨起來,把一扇朝東的窗子打開,微風攜來新鮮牛奶一樣的空氣,沉醉着你,使你全身感到舒暢;

正如一扇鎖着的門,你用鑰匙把鎖開啓,於是,久閉的門“吱"的一聲開了,你便用徐緩的步子,渡進一座美麗的園林;

正如在夢的搖籃裏,你恍惚走進一座幻想的拱門,如流雲之飄忽,你竟忘記了歸來;

正如在沙漠之上,海一樣的籃天,突然在你眼前出現了瓊樓玉宇,那神奇變幻的海市蜃樓;

正如在不見人跡的幽谷之中,你徘徊復徘徊,忽而聽到了熟悉的足音;

正如走進八月的果園,各色各樣的水果累累垂掛在枝頭,你打開記憶的袋子,任意盛裝採擷來的美好果實;

正如獵人到積雪的山林,懷一片赤忱和熱望,去追逐野獸,而且獲得了獵物;

正如玻璃杯子裏盛滿了醇酒,痛快地暢飲,給了你燃燒和興奮;

正如冬日雪夜的爐邊,戶外的朔風令人寒慄,但爐碳的殷紅卻爲你添了幾分溫暖;

正如一株忘憂草,你和着蜜漿咀嚼吞下去了,便好象拂去了心上沉積的塵埃;

正如悲哀的六絃琴,你用纖纖的柔指挑彈,於是在顫抖的琴絃之上,震響着哀愁的音調,教人微痛的心潮泛起愁波;

正如一個滔滔不絕的健談的老者,在夏夜的藍天繁星之下,爲你敘述動人的故事,讓你笑,讓你落淚,讓你拍手稱快,讓你懷疑,也讓你憤怒得猶如瘋子......叫你的情感縛住一根線, 牽住他的手跟他走;

正如你迷失在一座魔林裏,有數不盡的奇異怪誕,讓你忙煞一雙貪婪的眼睛;

正如走進上帝的伊甸園,你大膽採食了智慧的果子,於是你通曉了一切......

——打開你的書來,讓你走進書本里去,或者做一個夢,或者洗一個思想的澡,或者去尋求無價的人類的聰明才智。

關於讀書的經典美文三

每一個清晨,喜歡打開陽臺的窗戶,深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感受新的一天自然的美好。很多時候,也會靜坐於陽臺的一角,當一縷陽光從窗外透進來,心情便如陽光般明媚。

一杯清茶在旁,一曲音樂伴隨,一本好書相陪。喜歡這種有書相伴,有音樂可以聆聽的日子,在靜靜的時光裏,細品慢時光的悠閒,靜享生活的簡單和美好,彷彿有着花開的芬芳,輕輕一捻,詩意濃濃。

有人說:“歲月就像一條長河,而我們就是在堤岸上行走的人。”沿着這條生命長河行走,每個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長經歷和生活軌跡,於是便造就了每個人獨有的生活方式

於我來言,則喜歡在閒暇的時光裏閱讀,偶爾也會敲打鍵盤抒寫心情的文字,讓思緒成文,讓日子變得簡單而又美好。生活雖然如此平常,卻也能在簡單中尋找到詩意。

年輕時期,喜歡讀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瓊瑤的《窗外》、席慕容的詩集《七里香》。在書香薰陶的日子裏,許多書陪伴着我一路走過,在作家們抒情的詩歌和散文中,領略文字的魅力。

很多人說,現在這個社會,做什麼都是要以現實爲主,你要想成功要想去賺大錢,並不是讀書就可以了……對於他們的言行,我多半是微笑着聽之認之,幾乎不會去解釋。

陸小曼曾有一句話:“你不必去討好所有的人,正如不必銘記所有‘昨天‘。”生活終歸是自己的,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你想怎樣去做,與他人無關。

我喜歡閱讀,不是爲了要達到一種什麼目的,而是在讀書中,享受一份寧靜;在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裏,尋找一份簡單和快樂。

曾經有讀過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作,他在一首詩裏寫道:“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就像有句話所說:你的氣質裏,藏着你讀過的書。

時光流逝,歲月會讓一個人由青絲變白髮,更會讓一個年輕的女子改變了容顏。

即便沒有了青春的樣貌,而在書香的薰染下,氣質卻歷久彌香,我們依然可以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擁有詩和遠方。

漫畫藝術家豐子愷說:“你若愛,生活哪裏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裏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而我想說,你若讀書,生活處處有詩意。

在喜歡的一草一木一花間,在那些與書相伴的日子裏,縱然是四季交替,歲月流逝,而那些閱讀的日子,便是歲月給予的最美好的時光,它讓我學會了微笑面對生活,執筆去寫詩和遠方。

漫漫人生路,用詩意的心情去生活,一路淺笑前行[]。如若可以,我願就這樣,一直與書相伴,以平常心,用心情的文字抒寫生活的篇章,這也算是生命裏一種美好的遇見吧。

關於讀書的經典美文四

起初對書的興趣,源於父親的啓蒙。小時候,我是聽着他的故事長大的,對書充滿好奇。如朋友般親密起來,則始於十七歲,當時我正在天津外院附校上師範班,父親來信囑咐我多看書,充實自己。由於上中專是他一手包辦的,出於怨恨,我抄了一首打油詩回敬他:“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又涼來冬又冷,收拾書包好過年。”沒想到,幾天後父親突然在學校出現,手裏拿着一幅他的字。一進宿舍,便把它貼在我的牀頭,讓我從頭到尾讀一遍:

“秋窗日午,小院無人,抱膝獨坐,聊嫌枯寂,宜讀莊子秋水篇;菊花滿前,案有旨酒,開懷爽飲,了無塵念,宜讀陶淵明詩;黃昏日落,負手庭除,得此餘暇,綺懷萬動,宜讀花間諸集……淡日臨窗,茶煙繞案,瓶花未謝尚有餘香,宜讀六朝小品。”

那天父親說了很多,主要是勸我多讀書,他說:“你在信中質問我,問我爲什麼不是梁啓超?爲什麼不是傅雷?我也感到慚愧,不能給你更好的生活,但我有我的難處,等你長大了就懂了。但是,不能因爲這個就自暴自棄。如果嫌父母沒出息,那你就做個有出息的人,不要重複他們的人生,步他們的後塵。”後來父親給我辦了一個借書證。

我開始有意識地讀一些閒書。因爲《紅樓夢》迷上詩詞,囫圇吞棗讀些唐詩宋詞的選本。後來又迷泰戈爾、徐志摩、戴望舒和北島他們,摹仿着寫一些小詩,又是參加全國大學生詩歌大賽,又是給報社投稿,轟轟烈烈,最後均以失敗告終。再後來,又迷上外國文學,特別是那些充滿異國情調的愛情故事,《簡·愛》《傲慢與偏見》《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亂世佳人》等等,如醉如癡,對他們那種酸酸甜甜的生活充滿嚮往。

現在想來,十七八歲真是一個神祕莫測的年紀,你不知道它會突然喜歡上什麼,或者說不知道哪些人和事,會突然闖進心扉並牢牢佔據。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那種淒冷纏綿、紅袖羅衫的文字,覺得那是最美的語言。當我有了一些人生閱歷和經驗後,讀書的疆域才慢慢擴展。

漸漸地,我對書的感情與日俱增,甚至到了“一日不可無此君”的地步。在它的引領下,我的世界變得多彩而遼闊,在屠格涅夫的草原上狩獵,在海明威的大海里捕魚。因爲韓愈的“黃昏到寺蝙蝠飛”,對蝙蝠有了好感。自從戀上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對烏鴉沒了偏見。記得有一年在上海,夜宿某酒店,半醒半寐,忽聞鐘聲,竊喜,因爲張繼的“夜半鐘聲到客船”,思緒瞬間飛到姑蘇城外的寒山寺。這就是文學,悄無聲息,改變着你我和生活的模樣。

好書讓人癡迷,物我兩忘,甚至生死。《閱讀史》中,有一幅攝於1940年倫敦大轟炸期間的照片,坍塌的圖書館,靠牆的書架尚未倒塌,瓦礫堆中三名男子各自站在書架前看書。這可以解讀爲與災難的對抗,也能理解爲讀書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郁達夫自嘲,生怕情多累美人,於是愛書。孫犁自謙,說自己既無它好,又無它能,只好愛書。其實愛書也不易,就像我年少時囿於財力大多借書,但借來的書往往看得不過癮,既不能在上面寫字,也不能勾勾畫畫,很是束縛。等手頭寬裕可以任意妄爲了,又愁沒地方放,畢竟房價太高。還好,現在終於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書房。

書房不僅是藏書之所,更是靈魂的棲息地和精神的避難所。隨着房門的關閉,紅塵的喧囂與繁雜拒之門外,即便窗外朔風呼嘯或暴雨如注,又奈我何?心靜如水,任千里煙波在文字間浩渺。與書相對,敬畏之情縈懷。世間何物不朽?思想。能夠準確記錄思想的恰恰是文字,所以說文字是不朽的,經典是寶貝。

藏書之樂,樂在尋尋覓覓和先睹爲快。若在自娛之外惠及他人,像北宋宋敏求那樣就更好了(但一定要有借有還),藏書上萬,好以書會友和校勘典籍。當時有的外地人爲了方便借閱,便在他家春明坊附近租房住,後來粉絲越來越多,以致人滿爲患,而周邊的房價也水漲船高,租金一漲再漲,堪比現在帝都的學區房,一時傳爲奇談。

這就是愛書人的桃花劫。前些日子於文字間邂逅池谷伊佐夫,小驚喜,又一書癡。對他來說最開心的事,就是去神保町書店街淘古舊書籍。那的每一家書店,和店裏的每一本書,都瞭如指掌,繪製成圖,註明書店地址、經營特色、老闆姓名,書的位置和價格。真是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他買書,有的藏而讀之,有的藏而不讀。前者是因爲內容,後者則出於對古書的慈悲與愛慕。

愛極則藏之,這便是真正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