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000字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000字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000字

導語: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衆開放,爲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以學習、教育、娛樂爲目的。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1000字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000字

觀後感一:

歷時三年的改擴建工程,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館。3月11日,我有幸來到這裏參觀,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氣勢磅礴。

走進國博,置身於寬敞明亮的西大廳,透過7扇銅門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天-安-門廣常南北兩側的樓梯,猶如一幅寬厚的臂膀。聽講解員介紹,銅門、樓梯,彷彿敞開的胸襟,懷抱遠方,迎接八方來客,寓意着國博的博大與包容。對着銅門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我想,這也是放在這裏的寓意吧。   新國博建成後,形成了“兩軸一區”的建築特點。“兩軸”,分別是長330米的藝術走廊構成南北軸線,由西大廳、中央大廳、東大廳串連而成的200米長的東西軸線。“兩軸”的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對稱之美。“一區”,是指在地下一層形成了由國博劇嘗學術報告廳、演播室組成的展示區。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兩軸”“一區”,然後跟隨講解員踏上了“復興之路”。經過修改完善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重新開幕。這是國博改擴建工程竣工後最新推出的第一個基本陳列。陳列通過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x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爲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爲什麼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爲什麼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遙這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 陳列共分爲五個部分: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條“復興之路”上,聽着講解員耐心細緻的講解,看着一幅幅珍貴的照片、油畫、文物展現在眼前。讓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築風格和展示上,我同樣得到一些感觸:原建築與新建築的結合、展覽上歷史文物與多媒體科技的融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改擴建充分考慮到原建築已在人們的腦海中經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設計時非常注重與原建築風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個外立面保持不變,新建築向東擴建40米,向地下擴建兩層,向地上擴建一層,新建築嵌入老建築之中,新老建築形成有機的結合。不僅保持了改擴建部分建築風格與原有建築的協調,而且增強了整體建築的層次感。陳列的亮點在於展示手段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是照片、油畫、文物等靜態的展品,還增加了多媒體半景畫文物組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鐵路多媒體互動場景,空間模擬了一輛火車,有車頭工作艙,有座椅,牆上的電視是動態的草原景象,讓人彷彿置身於開往西-藏的列車之上。既強化了視覺效果,豐富了陳列內容,又使觀衆有了更多的參與項目。國博精心設計使修改後的陳列更加大氣莊重,增強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豐富感,彰顯出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深邃魅力。

觀後感二:

剛來到海南博物館大門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高興。遠遠看去一棟莊嚴宏偉的大樓豎立在我們的面前,我深呼吸,聞到了一股濃厚又古老的氣息,彷彿又回到了古代。這些氣息不是來自裏面的國寶嗎?我帶異常激動心情進入了博物館的展廳,剛進到展廳,我嚇了一跳,展廳裏文物一件件安安靜靜的躺在那裏,在展廳裏沒有人喧譁;打鬧,只有照相機和安靜的人們在慢慢的觀賞它們的美麗,雖然它們常年沉睡於土裏,但他們的色澤和光華是泥土掩埋不了的。要不然它們不會被我們發現,更不會出現在展廳裏。

海南省博物館能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領略海南島的歷史奇觀、古代文明及海南島人的精神。

博物館分爲5個參觀區.

第1個是介紹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衆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 本館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

第2個是介紹三件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亓北古劍爲國寶,三件文物都夠得上重器之稱。

三件珍貴文物重在於承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代表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工藝水平;閃耀着歷史之光、民族靈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華文化底蘊之光。 本廳展示的三件文物,爲海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第3個是介紹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開始,隨着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啓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瀰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鬥的動力。

第4個是介紹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爲豐富的文物寶藏。近年來,隨着我省文博事業的長足發展,全省各級博物館的藏品也不斷增加 。 本展館薈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渾厚凝重的銅器、 絢麗奪目的陶瓷器、筆墨精妙的書畫等。這些文物是海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 見證。它們濃縮地再現了海南古代文明的發展軌跡,展示其同祖國大陸源遠 流長的密切聯繫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離開博物館後最大的感觸是:我國的國寶不能掉入任何人手裏,因爲這是中華名族五千年繁榮富強的見證,也是中華人民的財富,是中國的魂。

觀後感三:

時間能夠改變一切,見證滄海桑田的變遷,淪爲了歷史。

那麼,歷史是什麼?它是時間的印記麼?抑或是每個歷史時刻、每個歷史事件都被時間所固定而成爲永恆?而在歷史的點滴時刻,又有哪些震撼的絕響,久久不能平息,幽幽縈繞於後人的耳際?一座城市有着怎樣的發展史,它是怎樣改變一個地區、一個族羣、一個國家的?2011年,3月20日,帶着這樣的疑問和好奇,我們小組一行三人,帶着一種探索的情緒,帶着一種對歷史的敬畏,帶着對古代人民的敬仰,乘坐公交車來到了――杭州歷史博物館,參觀展覽,穿越時空,回望歷史,思索未來。

經過了一個半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坐落於吳山中麓的杭州歷史博物館。因爲與著名景點城隍閣和清和坊古街近在咫尺,在通往博物館的道路上人流如織,川流不息。我們沿着山路拾級而上,但是隨着與博物館的距離越來越近,周遭的環境越發顯得安靜。沒有明顯的路牌指示,我們在詢問路人,幾經周折後,才找到了杭州歷史博物館。與山下的吳山廣場的喧囂繁華相比,那裏顯得異常安靜,靜得令人不安,但這種不安絕不是恐懼。

來到了博物館的前廳,那裏的遊客寥寥無幾,領取了相關介紹資料後,我們開始了穿越之旅。從宣傳手冊上我們得知,杭州歷史博物是杭州市唯一一座反映杭州歷史的城市綜合性博物館,館內展廳共分三層,陳列品以歷年杭州出土的珍貴、精品文物爲主,全面又重點地反映了杭州的歷史面貌,2004年杭州歷史博物館被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首先我們進入了一樓的原始社會至六朝南北朝時期展廳、隋唐至吳越市區時期展廳以及運河廳。杭州是我國七大古都之 一,歷史文化悠久,有“中華禮貌曙光”之稱的良渚文化就在那裏升起,個性是吳越國和南宋建都杭州時期,留下豐富歷史遺蹟。在一大塊鋼化玻璃下,是南宋臨安府治印花方磚,方磚上的印花依稀可見,歷史的遺蹟就靜靜地躺在我們的腳下,我們第一次感到歷史離我們是那麼的近,感受到一股夠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信息向你詮釋。“映物隨色彩,含空無表裏。持來嚮明月,閃爍愁成水”,詩人韋應物吟詠水晶的名句過於旖旎,不足以形容這尊國寶級的鎮館之寶——戰國水晶杯,細細端詳,晶瑩剔透的水晶杯載着歷史烈酒的醇香,杯底殘留着往昔的光榮與夢想。杭州文化的繁榮與錢氏家族三代五王的不懈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吳越國的開過之君錢繆,他用自己的眼睛和手,製造出當時絕無僅有的星象圖,是中華人民的驕傲。仰望穹頂,好一個星斗爭輝的天空,絲毫不遜於紅塵的熙攘和富麗。

之後我們來到了二樓的兩宋時期展廳、元明清時期展廳以及第二課堂實踐區。宋室南渡後,杭州迎來了空間鼎盛的黃金時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位移,給杭州留下豐富的歷史人文遺珍。在二樓的展廳中,超多展示了兩宋和元明清時期的尊、壺、琮、爐、洗等曼妙器具,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自然流露出對古人巧奪天工的感嘆,我們彷彿置身於藝術的殿堂,一下子就觸到了藝術的穹頂。杭州歷史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第二課堂實踐區。這塊區域主要是針對青少年的課外體驗活動,不僅僅有自己設計雕版印刷。還有模擬考古的活動,爲青少年簡單愉快地瞭解歷史,豐富家鄉歷史文化知識,帶給很好的途徑和平臺。三樓陳列的是形式各樣的古代書畫珍品。當我們仰視着那些精美的字畫,似乎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飛翩翩得向你走來,那字裏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雲,感覺妙不可言。

穿梭了歷史瑰寶的藝術長廊,我們更全面細緻地領略到了杭州人文、歷史、藝術、文化方面的知識。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我們無不在爲我國悠久的歷史禮貌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而感到驚歎。但是,除了自豪之外,對於博物館的冷清,不禁引發我們的思考。與著名的商業街僅僅數步之隔,應對着免費的門票,爲什麼只是漠視。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對於歷史的木然,是不是精神財富的缺失呢,同時參觀了歷史文物,身爲大學生的我們又就應領悟到什麼。或許這就是剛開始所感覺到的不安吧。

唐太宗曾有句:以史爲鏡,能夠知興替。它說明我們就應敬畏歷史,而不是隻是將其藏至博物館供人們觀賞的玩物。畢竟,歷史博物館的厚重和底蘊也不是一次參觀就能體會和感悟的。此外,每個人在瞭解了歷史之後都需認真的去思考它給我們帶來的教訓,去思考我們今後就應怎樣去做。它不僅僅僅反映了過去的以往,更是今人做人處事的方向標。

沉睡在都市喧囂中的歷史何時能被喚醒,而我們又能爲人類歷史留下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