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適合幼兒園小班閱讀的繪本總結

適合幼兒園小班閱讀的繪本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適合幼兒園小班閱讀的繪本總結

適合幼兒園小班閱讀的繪本總結

導語:圖畫故事書是最受孩子歡迎的一類。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庭中,這類書的數量都大大超過其他類別的圖書。下面本站小編分享了適合幼兒園小班閱讀的繪本總結,一起來看看吧!

適合幼兒園小班閱讀的繪本總結

1、《愛心樹》

本書是世界繪本的經典作品之一,出版30年來,一直是繪本世界的著名典範,歷久不衰,魅力驚人,銷量超過600萬冊。這是一個由一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和一個貪求不厭的孩子,共同組成的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在這個故事裏,人們更多的是把樹看成爲母愛的化身。是啊,如果不是愛,又怎能讓樹奉獻了一切還無怨無悔呢?可以說整本書中最讓人潸然淚下的一句話,就是那句"樹很快樂(and the tree washappy)"--樹枝被砍光了、樹幹被砍斷了,已經犧牲到了沒有什麼可犧牲的份兒上的樹,依然還是那麼一句話。當看到結尾處那個被喚爲男孩的老人,佝僂着身子坐在樹樁上,"樹很快樂"那幾個字又一次跳入眼簾時,又有幾個人能不感動呢!

2、《長大以後做什麼》

童年,每個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美好心願:長大以後做什麼?也許有人已經忘了,或是沒有勇氣再提起,但孩子們純真質樸的語言告訴我們:不管年齡有多大,只要你有夢想,有熱情,有行動,就會擁有無限的可能,未來就會對你敞開。書中的問題“長大以後做什麼?”這是一個讓每個孩子都滿懷期待、馳騁的話題。蒲公英想做一隻威武又善良的大獅子,小魚想做一頭大鯨魚……這本書用童謠般活潑流暢的語言,簡單的故事,讓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力,把孩子心中豐富多彩的世界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同時,這本書的繪圖顏色鮮亮、飽滿,充滿了歡快的氣氛,內容積極,寓意明確,圍繞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反覆進入重複的情節,讓孩子找到閱讀的快樂之感。

3、《膽小的老鼠》

吱吱是一隻膽小的老天。他整天待在家裏,直到有一天,他想出去找點巧克力蛋糕吃。可是,要是他迷路了該怎麼辦呢?或者要是讓那隻大黃貓碰上了怎麼辦呢?於是吱吱在腰上繫了一根線,這樣他就可以順着線找到回家的路。吱吱於是走出家門,向漆黑一片的走廊裏走去……所有的小老鼠們都會喜歡這個關於勇敢和險中求生的歷險故事。

4、《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講的是一場鱷魚和牙醫之間的心理較量,用簡單、反覆的語句刻畫了鱷魚和牙醫每時每刻戲劇性的心理變化。他們相互懼怕,可是那顆蛀牙把他們湊到了一起。兇惡的鱷魚只得乖乖聽牙醫的擺弄,而紅臉的牙醫也只能壯着膽子上。這種反差不禁讓人開懷大笑。鱷魚都知道該刷牙,小朋友就更應該自覺了。這是一種快樂的略帶諷刺意味的生活教育。作者五味太郎是日本著名圖畫書作家,他繪畫選擇近似真實的風格以便有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至今已出版了三百多本創意獨特的圖畫書。

5、《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可愛的鼠小弟想吃樹上的蘋果,他觀察到小鳥、猴子、大象、長頸鹿、袋鼠和犀牛得到蘋果的方法,然後一一模仿,結果當然每次都失敗。鼠小弟既不會飛,又也不爬樹,也沒有長長的鼻子或脖子,個頭小跳不高,也沒有那麼大力氣。看着別人憑着與生俱來的能力一個個拿到了蘋果,鼠小弟怎能不着急?正在鼠小弟非常沮喪的時候,海獅來了,它使出了頂球的絕活把鼠小組弟拋到樹上,兩人合作摘到了蘋果。在這個愉快的故事中,孩子們每翻開一頁就能看到一個新的動物,每個動物都有它們的特長。孩子會隨着故事的發展去猜測:下一頁上場的會是誰呢?鼠小弟吃到蘋果了嗎?怎樣才能吃到呢?爸爸媽媽們可以從旁引導,重複的文字和句式能幫助孩子很好地把握相關的語言點,而畫面中蘋果數量的變化也能幫助孩子建立數數和減法的初步概念。

6、《雲朵麪包》

2005獲波隆那國際童書展"文學類最佳插圖獎"入選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韓國優秀插畫作品展"韓國"年度最佳兒童圖書"。韓國兒童圖書研究會推薦圖書,臺灣省小學生課外閱讀推薦繪本。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從雨樹上摘下雲朵,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將雲朵加糖發酵,也不是每個爸爸都可以在裝豆芽一樣的盒子車上吃到雲朵早餐。可是可是啊,就是那麼一點點,一點點從天而降的想象,生活就像雲朵一樣輕盈地飄了起來,飛過城市的上空,小心翼翼而驚喜非常。這就是被童話照亮的瞬間啊,此刻你有沒有發覺,自己的心正在變得好柔軟,並且發出美麗而輕微的嘆息呢?簡單的構圖,線條拙樸,洋溢着天真、善良與好奇,值得反覆回味。下雨天的清晨,一片小云朵掛在了樹枝上,孩子們非常好奇,小心翼翼地把雲朵抱回了家。媽媽將雲朵做成麪包,吃了麪包的他們竟然像雲朵一樣飄了起來!用雲朵做的麪包,像雲朵一樣浮起的故事,載着孩子的心進入奇妙的童話世界。而從孩子們給爸爸送早餐的故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孩子們的愛心和孝心,在一陣淡淡的麪包清香中,分享着這個家庭的溫情與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