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誰動了我的奶酪》|書籍簡介

《誰動了我的奶酪》|書籍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誰動了我的奶酪》|書籍簡介

《誰動了我的奶酪》|書籍簡介

導語:由美國暢銷書作家斯賓塞·約翰遜著作的《誰動了我的奶酪》,裏面的主人公分別是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誰動了我的奶酪》|書籍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誰動了我的奶酪》|書籍簡介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創作的一個寓言故事,該書首次出版於1998年。

書中主要講述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找尋奶酪的故事。

該書自1998年9月出版後,兩年中銷售2000萬冊,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2018年12月21日,《誰動了我的奶酪?》入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書單。

內容簡介

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鬱鬱寡歡、怨天尤人。

創作背景

《誰動了我的奶酪?》出版於1998年。根據約翰遜自序,他在1979年就對該書有了基本構想,但直到1998年,才最終將它變成文字,約翰遜解釋說,“事實上,我只是發現了生活中的一些真相,然後編了一個很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讀者閱讀和體會它。”

人物介紹

老鼠嗅嗅

他能夠及早嗅出變化的氣息。說明他始終保持着警惕,並不沉迷於安逸現狀,無所作爲。即使在遍地美味奶酪的環境下,也能時刻注意着微小的變化,管中窺豹並未雨綢繆。

老鼠匆匆

他能夠迅速行動。在奶酪消失後,沒有猶豫不決,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迅速掌握當前情況,快速分析出最佳做法,放棄空空如也的奶酪站,立即行動,開闢新方向,尋找新的食物來源。

小矮人哼哼

他因爲害怕改變而否認和拒絕變化。當他認爲擁有了全世界時,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當他失去所擁有時,歇斯底里的抱怨整個世界,不從自身尋找問題所在,甚至自欺欺人,幻想着有一天失去的東西會再等回來。於是乎,只得飢腸轆轆頭暈目眩的在原地苦等永不復返的奶酪。

小矮人唧唧

他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他也曾渾渾噩噩的在自己編織的迷惘中醉醺醺地活着,當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時,他也曾手足無措,他也曾幻想,他也曾抱怨,但當這一切都無濟於事時,他能看清現狀,在最後關鍵時刻選擇改變。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誰動了我的奶酪

在紛亂複雜的社會迷宮中,要想做到積極適應變化絕非易事。這就需要人們摒棄先前對工作和學習造成消極影響的態度和性格。比如書中哼哼和唧唧看到無數各式各樣的奶酪堆積成山,散發着誘人的香味,就忘乎所以的撲上去,盡情享受着美味,沉浸在成功的現實巨大滿足感和喜悅感當中。而後漫長時間中,他們每天一成不變的來到奶酪C站,心無旁騖的享受着奶酪,做着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幻想着奶酪用之不盡取之不竭。這種不勞而獲且被眼前勝利衝昏頭腦的假象是十分危險的。生活中人們也是如此,實現了短期目標或者獲得當前利益後就容易停滯不前,這是由於人天性中的惰性引起的。所謂惰性就是指因主觀因素而無法按照既定目標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人懶惰的本性,不易改變落後的習性,不想改變舊思想、舊行爲方式的傾向。當一個人有惰性心理時,做事就會一拖再拖,遲遲不肯行動,人的惰性就像惰性氣體的作用,阻礙化學反應的發生,成爲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所以首先應該客服惰性[]。像哼哼和唧唧一樣被惰性牽着鼻子走,就是錯誤的例證。在正確的榜樣,嗅嗅和匆匆身上,看不到惰性的影子。因爲他們倆始終保持警惕,不懈怠不放鬆,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消沉,不被勝利的果實奪取上進心。最大的難度和最有利的支撐都是心理和精神,所以首要任務要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大多數人只是恐懼改變,並不恐懼現狀。而殘酷的事實證明,現狀纔是罪魁禍首,才最需要去恐懼。在社會這樣一個迷宮中,且不說奶酪會在將來冷不丁的某一天遠去,人們尚且不能保證其質量能否一成不變。數不清的因素威脅着奶酪的存在以及它的質量,這就需要引起恐懼。作爲直接相關方,人們若是冷眼旁觀的看着奶酪離自己遠去,或是對其變質束手無策,這是何其的令人恐懼。所以應在兩種恐懼之間加一個天平秤,到底孰輕孰重,應有一個判斷。最有利於判斷的方法則是要預測保持現狀的結果,而非只關注於保持現狀能夠得到的東西。利用對安於現狀所帶來後果的恐懼,去戰勝改變的恐懼。

改變並不可怕,因爲改變絕非放棄已然擁有的,轉而尋找新的奶酪,這也只是其中一種做法。另一種做法作則是改變自己,提高自己,保證自己已有的奶酪不變質,或者越變越美味,越變越充足。根據自身的現有狀況,拿捏哪種改變能夠使個人追求最大化。

藝術特色

隱喻

奶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裏所謂的奶酪就只是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人們生命中最需要的東西,就像是書中四位主人公賴以生存的食物;它也可以使人們在生命的某個時期最想得到的東西,譬如,它可能是一份高薪工作、一段幸福美滿的戀情、一個健康有魄力的身體、一種心靈深處的寧靜。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有着不同種類的奶酪。而奶酪的消失則代表着日常生活中失業、感情破裂等。而奶酪又不可能永遠新鮮高質量,它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變質,就像生活中人們旁邊的環境事物一樣,雖然沒有消失,但是其本質已然改變。

迷宮:迷宮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現實的社會,另一種則是內心的世界。現實社會有的時候就像是一個大迷宮,人們在裏面兜兜轉轉,尋尋覓覓,卻好似永遠找不到出口,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角落,最終還是逃不出迷宮的手掌心,只得在原地徘徊。現實世界不斷在變化着,每一次改變都增加了迷宮的複雜程度,讓人們更加迷茫。而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是一個迷宮,多少人隨波逐流,沒有認真傾聽過內心的聲音,漫無目的地前進,不知自己渴望的方向和目的地。日復一日循規蹈矩,機械化的行動早已使原始的內心與現在的世界格格不入,心中的迷茫也扭成了一團亂麻,像迷宮一般,理不出頭緒。

鞋子:書中匆匆的鞋子自始至終掛在脖子上,似乎給人一種傻里傻氣的感覺,實則不然。脖子上的鞋子代表着匆匆超乎常人的行動力和決心。在生活中的改變猝不及防的出現時,匆匆能夠迅速穿上鞋子,調轉方向,向新的目的地前進。這不僅僅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魄力,還是許多人都望之莫及的能力。而唧唧的鞋子,在他尋找到自以爲的理想的天堂的時候,就已經束之高閣了。這就代表了他已經被美好的現狀衝昏了頭腦,被暫時的成功矇蔽了雙眼,丟失了行動能力。終於有一天,他幡然悔悟,穿上久置不用的鞋子,這說明他已經開始踏入嶄新而又充滿希望的征程。

作品影響

該書1998年出版後,在兩年內銷售了2000萬冊,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2001年,經中信出版社引進至中國後,連續128周雄踞中國各大媒體暢銷書排行榜前列,已有7箇中文譯本。

2018年12月21日,《誰動了我的奶酪?》入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