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清華學生喜愛的十本好書2020

清華學生喜愛的十本好書2020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K 次

清華學生喜愛的十本好書2020

清華學生喜愛的十本好書2020

導語:大學是幾乎是人生學習資源最多、時間最充裕、自由度最高、試錯成本最低的已知地點了。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最新的清華學生喜愛的十本好書,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清華學生喜愛的十本好書2020

一、《三體》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其中《三體》經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三體III:死神永生》獲得2017年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

該系列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二、《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所作的長篇小說,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書共三部,於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爲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衆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書中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三、《哈利·波特系列》

1991年, 喬安妮·凱瑟琳·羅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在從倫敦去曼徹斯特的火車上看到窗外一個戴 魔法媽媽着眼鏡的小男巫朝她微笑並揮手時,萌生了進行魔幻題材寫作的想法。她在七年後,把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於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1997年誕生了,並讓全世界的人爲之喝彩!

哈利·波特系列歷險小說憑着出奇的想象、層層迭出的懸念和利於兒童閱讀的語言,幾乎是一夜之間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少年讀者。羅琳又先後創作了《哈利·波特與密室》(1998)、《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1999)、《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2003)和《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5)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2007)。羅琳也因創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和參與電影而名利雙收。

四、《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

該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本書被譽爲“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五、《詩經》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詩經》共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在內容上共分風、雅、頌三大部分。它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的寫作手法,開創了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歷代詩人的詩歌創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詩經》的影響。

六、《鄉土中國》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2005年出版的書籍,這裏講的鄉土中國,並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裏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018年4月,《鄉土中國》排名清華大學借閱榜第6位[]。

七、《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開放人文)》是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方面的一個重大進展,它記錄了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是對人類生活的完整一貫的敘述,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爲什麼是歐亞大陸人征服、趕走或大批殺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亞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爲什麼小麥和玉米、牛和豬以及現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現在這些特定地區,而不是其他地區?在這部開創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實上有助於形成歷史最廣泛模式的環境因素,從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毀了以種族主義爲基礎的人類史理論,因其突出價值和重要性,本書榮獲1998年美國普利策獎和英國科普書獎,併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作品。

八、《鄧小平時代》

《鄧小平時代》是1998年11月1日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學術著作。

該書的作者是楊繼繩,主要講述了對中國經濟改革作的分析、中國社會在改革過程中的社會變遷以及學術見解。

楊繼繩同志的這本書是他多年來新聞採訪經歷親身見聞,是他的見聞實錄,又是他的思考和評述,他用新聞記者敏銳的眼光來觀察,用學者的頭腦來思考,用記者的文字來表達,雖然書中許多觀點我難以苟同,但確實是本值得一讀的書。——劉吉

這不是一本歷史學著作,但歷史學家可以從中得到大量鮮爲人知的可靠史料。這不是一本經濟學著作,但對中國經濟改革作了深刻的經濟分析。這不是一部政治學著作,卻給讀者提供了許多政治方面的論述。這不是一部社會學著作,人們卻可以從中瞭解中國社會在改革過程中的社會變遷。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但讀起來那麼輕鬆愉快,因爲是用記者的生動文筆來表達深邃的學術見解。

九、《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是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查德·道金斯創作的科普讀物,首次出版於1976年。

作者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們生來是自私的。人類窺見了社會關係中基本的對稱性和邏輯性,在人們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後,人們的政治見解當會重新獲得活力,並對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柱。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也必將對自己受苦受難的許多根源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讀者。

十、《談美》

《談美》寫於1932年,是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後的“第十三封信”,《中學生》雜誌曾選刊了其中的部分篇章,同年11月由開明書店出版(《談美: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700.1/2593開明書店民國二十二年 出版)。他曾說:“在寫這封信時,我和平時寫信給我的弟弟妹妹一樣,面前一張紙,手裏一管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什麼書也不去翻看,我所說的話都是你所能瞭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強要你全盤接收”。作者自稱是“通俗敘議”《文藝心理學》的“縮寫本”。(需要說明的是,與朱光潛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談美書簡》相比,《談美》更爲本真,更少意識形態上的色彩,因而也更好讀。)

本書順着美從哪裏來、美是什麼以及美的特點等問題層層展開,提出了他的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人生的藝術化”。朱先生以一種對老朋友的語氣娓娓而談,將他對藝術與人生關係的深刻體悟滲透在質樸清新的文字中,“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朱自清語)。全書最後呼籲人們“慢慢走,欣賞啊”,認爲“欣賞之中都寓有創造,創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