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經典禪語 > 佛心禪語一生活智慧

佛心禪語一生活智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體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生活智慧佛心禪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

  佛心禪語一生活智慧精選

佛心禪語一生活智慧

1. 生命的價值遠遠超過世間任何物質的價值。可是現在的人恰恰相反,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方向,對物質過分地貪求,物慾高漲,忘卻了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荒蕪了生命,實在可悲可嘆!

2. 做人的六條標準:知因果、講良心、守道德、立志向、養識見、充才幹。

3. 心中無慾真解脫。“無慾”並不是什麼都不要,或什麼都不做,而是忘我地、無我地、不爲我地去要、去做。只有達到無慾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熱愛自然,融入自然,此時哪怕只是見到一片樹葉,你也會感到深深的幸福和滿足。

4. 禪是一種生活的藝術、生活的方式,是覺者的生活體現,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內涵。

5. 生死爲此岸,涅槃爲彼岸,煩惱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煩惱中流,離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這個過程都在我們當下的一念完成。

6. 貪、嗔、癡三毒是一切煩惱的總根子,是我們衆生迷惑的根源。

7. 懂得知足、滿足的人,纔是真正富有的人。否則,即便在極樂世界也是個煩惱的人、貧窮的人。無明是煩惱的根源。貪慾是災難和痛苦的禍端。

8. 我們用功夫,就是打掃心地,讓心地乾乾淨淨,生長一切善根、生長一切善法。

9. 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無事是仙人,無心是聖人。

10. 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於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11. 在修行的過程中,翻來覆去的拉鋸戰就是精進與懈怠在戰鬥,就是道心與偷心在戰鬥。什麼叫偷心呢?苟懶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貪圖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12. 以煩惱爲特徵的生活境界就是世間法,以覺悟爲特徵的生活境界就是出世間法。

13. 榮辱相依,福禍相成,進退相輔,有無相生,長短相較,高低相傾,先後相隨。世界萬物,在一定條件下,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只有淡然對待,靜心思考,才能在各種處境中,坦然處之,找對途徑,選好方法,獲得成功,享受快樂。

14.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果能在這個問題上,不存任何疑惑,直下承當,然後念茲在茲地保任,人生的問題就解決了。(註釋:“念茲在茲”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15. 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

16. 在世間什麼是富,什麼是貧呢?“慈母在堂名之爲富,慈母不在名之爲貧。”

17. 生活是一件藝術品,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爲最美的一筆,每個人也都有認爲不盡如人意的一筆,關鍵在於你怎樣看待。與其整日被庸人自擾的愁悶所困擾,不如以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淡看一切。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困難的第一步。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點豁達,讓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18. 能夠管好自己的心靈,就能管好一切。

19. 人的一生,沒有一人的一生,沒有一味的苦,沒有永遠的痛;沒有邁不過的坎,沒有闖不過的關。讓我們像楊柳,看似柔弱卻堅韌,狂風壓頂難催折;讓我們像勁竹,拱土而起望日月,傲然挺立見精神;讓我們像荷花,出身淤泥不染塵,亭亭笑看水世界。保持個性,完善自我,追求真實,呵護幸福,就足夠了。

20. “空”是突破、超越、發展、轉變的意思,而不是空無的空;不是消滅一個東西,而是不斷地超越。

  佛心禪語一生活智慧摘抄

1. 能夠在喜、怒、哀、樂面前,應付過得去、排解得開、不生心、不動念,那纔是真正的自在,那纔是我們做功夫所要達到的境界。

2. 業由心造,一切染淨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3. 口頭禪人人會說,心頭道個個難修。

4. 快樂與痛苦、擁有和失去、成功與失敗……都是一念之間的分別。因緣生滅,春秋輪迴,皆屬自然,很多事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都必須經歷。無需迴避,勇敢面對,坦然接受現實,然後甩掉心靈的包袱,相信禍福也只是一時的悲歡。學會原諒生活,就是爲了更好的生活。

5. 學佛的最後落腳點就在日常的做人做事當中。學佛首先就是努力做一個好人,希望人生過得更圓滿、更有意義。

6. 既然每個人都有改善生存條件的權利和需求,那就必須相互尊重。爲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顧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將其物質財富據爲己有,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爲。

7. 幸福和富有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你放下了多少。對物質世界的一切越執着,越說明你是它們的奴隸。內心一絲不掛,纔是萬物的主人。

8. 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要有感恩的心態,要有奉獻的精神,因爲一個人的存在是與周圍的所有人、與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開的。

9. 佛是沒有煩惱的人,佛是歡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無私奉獻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體現出來的人。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10. 學佛先從做人開始,把學佛落實在做人做事當中。這樣,信仰纔有根底,學佛纔有落實的地方。

11. 只有爲生命全心全意地活着,臨終纔會對生命毫無眷戀。來時不知從何處來,但我們有權利也有能力知道臨終將往何處去。

12. 所謂的良心,就是將信仰和因果變成了一種現實的自覺和關照力。

13. 很多時候購物並非我們真的需要,而是出於一種攀比和炫耀的心理,是佔有慾在作怪。東西只有少,我們纔會知道它的珍貴,纔會懂得珍惜。人是因爲心中沒有崇高的理想,纔會裝進許多“垃圾”。

14. 心態傾斜的時候,可以去幾個地方看看:孤兒院,遠離了親人的溫暖,是人生最大的不幸;邊遠山區,貧窮沒什麼,唯有正視現實,生存纔是硬道理;醫院,生命最值得珍愛,其它皆是浮雲;墓地,你擁有得再多,最終亦是殊途同歸,適當降低物慾的追逐,心態平衡了,你救贖的也正是你自己。

15. 盲目的、沒有節制的自由恰恰會給我們帶來不自由,而對貪、嗔、癡的約束則體現出人類的智慧與覺性。

16. 吃虧是福口中念,有幾人真肯吃虧?難得糊塗牆上掛,有哪個甘心糊塗?

17. 要解除生命當下的煩惱,就是要敢於承擔,而不是躲避。

18. 無人可篡改你的人生,只是在困苦曲折中,我們要多些把握自己的勇氣,敢於堅定地選擇,更要大度地放棄。內心強大,不是一味的隱忍,而是在經歷百轉千回後,發現自己依然倔強地站立。只要靈魂不倒,誰也摧毀不了你,別爲了拒絕凋零後的悽美,而懼怕盛開時的絢爛。

19. 願是大海,實踐是高山,以行山填願海,這就是菩薩的精神。

20. 有些事不可避免,有些事無力改變,有些事情無法預測。抱怨無用,明智的人會一笑置之,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常發生。我們無法保證事事順心,但能夠做到坦然面對,該放則放。培養對生活美好的感覺,浪漫與感恩的心態,以新鮮感看生活,將意外視爲禮物,相信自己:你能讓生活充滿美好。

21. “放下”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而是放下你對事物執着的心、貪戀的心,放下你的私心和顧慮。但是,責任心,利益集體、利國利民的心和團隊精神是不能放下的。“手中有權,心中無權”“手中有錢,心中無錢”……若對財色名利世間的一切都能如此,還需要放下什麼?

22. 我們做人,何妨像一朵花,多給人一些欣賞、一些芬芳、一些氣質、一些美感。怕的是做人像一根刺,逢人傷人,遇事害事。修道者要做靈山會上的那一朵花,給人喜悅。禪,就是一朵花,喜悅芬芳。

23. 學習佛法,一個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24. 修行首先要戰勝自己心胸狹窄的關卡、畏首畏尾的關卡。戰勝自我,把自我的下劣心、分別心、貪圖安逸享受的心能夠戰勝得了,修行就一定會一往直前。

25. 人身難得,既得人身早修行;明師難遇,既遇明師快請法。

26. 生命是無常的,這給我們提供一個改造生命、解脫生命的機會;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變的東西了。

27. 佛和衆生的關係,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贖者的關係,而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師父和徒弟的關係。

28. 真修行者,重在默默的行持,而不是在口頭上到處說。

29. 修行人就是要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鍛鍊自己、考驗自己——鍛鍊自己抵制煩惱的力量,考驗自己的定力。

30. 時時刻刻讓你的心安住在當下,就能把心獨立起來;心獨立起來了,妄想就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