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座右銘 > 制怒的座右銘介紹

制怒的座右銘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1. 少些爭執,少些埋怨。這代表着自己的品位與境界,而品位與境界將決定你人生的成敗。

制怒的座右銘介紹

2. 發一次脾氣,不論時間長短,即使是一分鐘,我們心理、生理上的傷害,至少也需要三天才能恢復平靜。經常發脾氣,會嚴重損壞健康。爲一時痛快墊付一生成本實在是不值

3. 如果你有錯,你就應該認真反省自己,沒有任何發火的理由。如果你沒有錯,過失都在他那一邊,這事與你毫不相干,你更沒有理由發火!

4. 如果有人毀謗、侮辱、傷害你!他一定是對你不瞭解、有誤會,你們彼此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這不能完全怪他,你自己也肯定有不是之處?

5. 爭執、發怒會失去一個人的品位。如果對方要爭,讓他掙,讓他吵好了。到最後他吵的沒趣了,自然就不吵了。旁觀的人會說你有修養,他風度很差。品德高下,一目瞭然。是非曲直,自有評說,我們何必多費口舌?

6. 如果對方罵你你回罵,說明你接受了他的罵,你傻、你愚癡!試想,要是他罵不相干的人你會生氣嗎?所以對方罵你,你就當耳旁風,與自己不相干,心平氣和,既不生氣傷身,又讓對方尷尬難受

7. 剋制自己,儘量少發脾氣,這是修養。發脾氣,對自己身心有害,對方也有害。如果我們能夠忍受,能以不動心來處理,自己的定慧就會增長。定慧增長就是福德增長,定慧是因,福德是果。

相關閱讀:林則徐“制怒”座右銘的來歷

林則徐“制怒”座右銘的來歷,這還得從林則徐小時候受到的家庭教育談起。

林則徐的父親叫林賓日,是一位以執教私塾爲生的窮秀才。他不僅重視兒子的早期教育,也具有高超的教育藝術。

據林則徐回憶,父親教育他是:“講授書史,必示以身體力行、近理著已之道,罕譬曲喻,務使領悟而後已,然未嘗加之笞撻,即呵斥亦絕少。”即帶領兒子學習書史,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解釋清楚,不用多打比方就能明白,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從不打罵,就連呵斥也很少。

林則徐小時候非常聰明。4歲入私塾讀書,7歲時學習吟詩作文,學習成績出類拔萃,父親很滿意。

有一段時間,林賓日發現林則徐身上有脾氣暴戾、性子急躁、辦事粗心的毛病,常常爲一兩句話不對自己的心願,就生氣、着急、衝動、發怒。

所謂“衝動”,就是失去理智控制的心理狀態;而“發怒”,則是因衝動表現出粗暴的聲色舉動。

作爲私塾教師,林賓日深知,這種性格遇事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做出恰當的處置,不論是對兒子今天的學習進取,還是將來出門做事,都有百害而無一益。必須徹底克服。

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兒子克服這個毛病呢?

林賓日一方面加強自身的涵養,平日注意自己的言行,爲人處事謙恭謹慎,遇事不急不怒。即使兒子犯了錯誤,也決不以“長”壓人。林賓日的言行使林則徐受益匪淺。

爲了使兒子徹底糾正急躁、粗心的毛病,他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一個獨特的教育方法。

有一天,林賓日給兒子講了這樣一個“性急判官”的故事:

說從前有一個判官,是個遠近聞名的大孝子。他不僅自己非常孝敬父母,每當在衙門遇到犯人是不孝敬父母的,他絕不輕饒,一定要加重處罰。

有一次,兩個彪形大漢扭送來一個被五花大綁的年輕人,一進衙門就迫不及待地對判官說:“這個傢伙是個不孝之子,他不僅罵他娘,還要動手打他娘。”

判官一聽,頓時火冒三丈。不問青紅皁白,連喊帶叫喝令:

“你這個可惡的!來人呀,先給我結結實實地打他五十大板!”

這個年輕人剛要喊冤枉,他的嘴立刻被堵住,無法申辯。“噼噼啪啪”一陣暴打,屁股被打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

就在這時,一位年邁的老太太拄着柺杖跌跌撞撞地闖進堂來,邊哭邊喊:

“請大人快救救我的兒子呀!剛纔有兩個強盜溜進我家牛棚偷牛,被我兒子發現,想把他們扭送官府,誰承想,卻反被強盜給捆在走了……”

判官一聽,心裏一驚:

“莫非我剛纔下命令暴打的就是她的兒子?”

那老太太一看,被打得死去活來的.年輕人,正是她的兒子。老太太與兒子抱頭痛哭。

原來是誣告。這兩個強盜到老太太家偷牛,被老太太的兒子發現。兩個強盜怕事情敗露被告到官府受懲罰,靈機一動,便“以攻爲守”,惡人先告狀,把那老太太的兒子綁架到官府,讓官府處罰這家的兒子,以故意製造混亂,好“金蟬脫殼”,伺機逃脫。

判官發現自己上了當,捶胸頓足,追悔莫及。這時,判官突然想起來要嚴辦真正的犯人,立即令人把那兩個狡猾的傢伙給帶上來。

可不知什麼時侯,那兩個強盜早就趁亂逃之夭夭,不見了蹤影。

聽了父親講的故事,林則徐頓感震撼,受到極爲深刻的教育,並深深地印刻在腦海裏,終生銘記。不僅當時就促使他認識了自己的缺點和危害,就是在後來做了官,他總是在書房的牆壁上掛起親筆書寫的“制怒”的橫匾,作爲自己終身的座右銘,以時時提醒自己,警示自己,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