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職場“傻”智慧,傻人有傻福

職場“傻”智慧,傻人有傻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4K 次

別人總是對看得見的機會爭得頭破血流,收效未見得很好,而我更注重潛在的機會,然後用心地去培養。這個過程會顯得很吃虧,甚至很傻,但結果是總有機會主動來找你。或許,這就是爲什麼傻人總有傻福吧。

職場“傻”智慧,傻人有傻福

我的一位朋友叫關盼盼,一沒有驕人的學歷,二沒有任何關係背景,僅僅幾年時間,就從一名最底層員工晉升爲銷售主管。問及她的升遷祕訣,她笑言:“傻唄!”

故事先得從盼盼應聘工作講起。

盼盼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科畢業生,因爲喜歡外語,過了英語六級。這樣的學歷背景,在她踏上社會之初,並無明顯優勢。當時,她投出幾十份簡歷,迴應者寥寥。

好在有一家不錯的智能化公司通知她面試。盼盼過關斬將,成爲最後留下的.6個人之一。公司提出:“你們6個先到人力資源部實習4天,我們做最後考察。”

說是實習,其實就是整理檔案,將公司一年來的文件資料進行分類和歸檔,苦力活而已。第一天6個人累得頭昏眼花,第二天有兩個人乾脆不來了。第三天,一位同學憤怒地說:“剛聽到內部消息,這家公司今年不招人了,這不是捉弄人嘛!”第四天,僅盼盼1個人來上班。

不幸的消息果然被言中。盼盼忙活一上午,快下班時,人力資源部王部長把她喊過去,“真不好意思,昨天總公司發來傳真,指示下一步公司要搞機構整合,暫時不招人了。因爲我一直開會,所以才通知你,很抱歉。”盼盼“哦”了一聲,部長又說:“你下午就不用來了。”

遲疑了一會兒,盼盼說:“資料已經整理了一大半,如果現在別人接手,還得重新梳理,不如讓我幹完吧。”

部長笑笑,說了句“那辛苦了”,盼盼又回到瞭如山的文件中。離開的時候,她把文件盒分門別類整整齊齊地擺好,又把衛生打掃一番,輕輕帶上門。走廊裏,恰巧碰到部長,部長欲言又止,拍了拍她的肩膀說:“再見!”

盼盼又回到了成千上萬的求職大軍中。同學們得知她的前段經歷,都嘲笑她當免費勞工,盼盼不以爲然:“也沒什麼,就當鍛鍊自己一下吧。”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盼盼仍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正在這時,轉機來了,一個陌生的電話打來,詢問她:“我們公司銷售部正在招人,人力資源部王部長極力推薦你,你願意來嗎?”盼盼愣了一下,頓時明白了。

後來,盼盼才知道,那次實習,她給王部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鑑於總公司的臨時決定他愛莫能助,卻一直保留着她的個人資料。等到公司機構整合完畢,再次招人時,立刻想到的就是她,並且親自向總經理推薦。

如果說,這次機遇的獲得,源於盼盼淳樸厚道的天性,那麼,她之後的職業道路,則更多地把這種天性與智慧融爲一體。

到銷售部工作後,盼盼經驗能力都有欠缺,一直謙虛謹慎,默默學習。

這一年,當地一家大型醫院新建了病房大樓,需要大量智能化設備。公司覓得商機,緊鑼密鼓地開展公關,很快在衆多競爭者中佔得先機。某日,公司請醫院管理處馬處長吃飯,盼盼一同參加。馬處長雖是位女同志,但在醫院地位很高,公司領導頻頻敬酒,不吝讚美之詞。

席間,談到馬處長的兒子正讀高三,英語成績不理想,立刻有人提出:“盼盼英語水平不錯,不如給您兒子當輔導老師吧。”馬處長求之不得,盼盼當然明白其中深意,順口答應。此後,只要有空,盼盼就到馬處長家做輔導。幾個月後,小夥子英語成績顯著提高。

盼盼沒想到,高考前不久,公司領導給她打電話,憤憤地說:“從今天起,你不要再去馬處長家輔導功課了。這家醫院的人,不靠譜!”

原來,公司這單志在必得的生意,竟被其他人搶了去。馬處長解釋了一大堆意外狀況,公司領導仍暗自埋怨她出力不夠,彼此差點翻臉。

盼盼更沒想到,馬處長也給她打來電話:“妹子,馬上要高考了,這段時間我兒子已經習慣了你的輔導,你看……我可以按天給你算報酬的。”

盼盼想了片刻,回答道:“大姐,您別多心,買賣不成仁義在,我當然會一如既往地輔導。只是有兩個要求,一是別談什麼報酬,二是暫時先瞞着公司,畢竟領導還在氣頭上。”馬處長感激不已。

馬處長的兒子如願考上大學,盼盼也一直與她保持良好私交,有空就帶點水果到她家坐坐,只是閒聊,絕口不提生意。

同事挖苦盼盼:“當初醫院建大樓的時候,馬處長還算用處不小,現在大樓都投入使用一年了,你還跟她交往,不是白費勁嘛,太傻了。”

盼盼搖頭,“一來馬大姐這人確實不錯,二來以後的事誰說得清呢。”

果然,人算不如天算,不少公司都認爲,這家醫院的大樓啓用後,多年之內不會有大的項目可以合作。沒想到,三年後,人家在郊區設立分院的計劃便果斷出爐。

而此時,馬處長已榮升爲主管基建的副院長。關於分院智能化建設這塊,馬副院長首先想到了盼盼。

這單業務的簽署令盼盼在公司聲譽鵲起。更令人驚奇的是,此後,總有業務主動聯繫她,她又接連談成了幾單合同,讓公司領導刮目相看。五年後,順理成章地晉升爲銷售主管。

談及自己的成功,盼盼說:“別人總是對看得見的機會爭得頭破血流,收效未見得很好,而我更注重潛在的機會,然後用心地去培養。這個過程會顯得很吃虧,甚至很傻,但結果是總有機會主動來找你。或許,這就是爲什麼傻人總有傻福吧。”

我終於明白,在職場上,有一種智慧叫做“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