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成功不靠大學(馮兩努)

成功不靠大學(馮兩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K 次

教育這種東西,真巧妙,正如水一樣,可以載舟,也可覆舟。中華民族之所以出現過倒退,由燦爛的春秋戰國、秦漢,退到近代的地步,原因之一也是讀書人太多,出現了一個病:"士途臃腫"症。

成功不靠大學(馮兩努)

學者不事生產,清談誤國,是一件嚴重的事。

香港之所以,原因也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學少,少了一種空洞的、迂腐的、窩囊的、頹廢的、頑固的、的、拘束的、苟且的、退縮的、逃避的。

生意人務實,面對困難的挑戰而苦幹,勇取而堅定地克服現實的因難,從生活鬥爭中掌握了生存和的真知識,真學問。

加拿大政府,最近搞了一個教育調查報告,爲什麼呢?因爲他們的教育政策出了大問題,因爲大學教育面臨極大的挑戰,原本幾十間大學,要裁減起碼一半。讀了這個報告之後,我深深爲加拿大人慶幸,發覺他們畢竟扯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中國皇帝自私,爲了鞏固政權,打擊天下英才,實行用高尚的迂腐教育,針對最有精力、最有造反潛能的英才一網打盡,扼殺人才。後世歌頌唐太宗的,不外是半諷半頌的一句:"太宗皇帝真長策,天下英雄盡白頭"。

只有大學,纔可以將中最有挑戰性,最勇敢的二、三十年光陰,送進圖書館去。

見到那些本來甚有前途的年輕人,在圖書館內磨死知識,真爲他們但心,人類的前途,真會被大學這東西吞蝕。

英國人極有,統治殖民地的政策有三件活寶貝:第一,開辦一個跑馬場;第二,開辦一間高級會所;第三,開辦一間大學。英國人的統治政策,和唐太宗的科舉考試,真是不謀而合。

讀大學,是應該的,但大學之後,便要踏入社會,將學到的有用知識,變成謀生工具,讀了書而不能自己的生活,讀書不是冤枉了嗎?

但可惜得很,很多人卻老是在書中鑽,在研究院內搞些無聊的研究,老是鑽牛角尖,將本來簡單易明的東西,鑽到一塌糊塗,令世人不解。

讀書人因爲有高度自卑感,便將學問變得玄之又玄;但社會不需要這些理論,世人要的,是如何活得好而已。知識本身,是人類克服了困難而得來的經驗,本應是吸收了知識之後,令自己更高更強更勇猛。

可惜得很,讀書人用知識來唬人,借大學研究爲名,逃避,不肯"落手落腳"的去搞實際上的生產工作。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呢?美國曾經發生了一單官司,由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向一間報館提出了控訴。亨利·福特是將汽車變爲大衆化的一位傳奇人物,以前的汽車,是高級分子的專有玩物。

亨利福特有見及此,認爲汽車這種東西,可以憑着流水作業生產方法而降低成本。結果,福特做到了,他建立了福特車廠,併成爲美國人的民族英雄。

福特是一位白手興家的人,真是不招人忌是庸才,名成利就之後,招惹了不少是非,其中一項,是一位記者講福特先生是一位不學無術的人。這麼一句說話,觸怒了福特先生,於是雙方對簿公堂。

在法庭上,爲了證明福特先生有無學問,主審法官做了一個問答比賽形式的考試,測驗福特先生是否一名真正不學無術的人。面對着這種小學生遊戲,問些好像:X加Y等於幾多的問題,令福特先生啼笑皆非。

福特先生教訓他們,這類死記知識遊戲,自己的手下有大把專業人才,只要一按桌頭的掣,便得到正確的答案。

懂得答題目的人,不算有學問,因爲這類學問幫不到成千上萬的人改善生活的。福特先生藉此告訴世人,什麼是真正的學問,真正有學問的人要有一定的.胸襟。

這種胸襟,是包容萬物的量度,能容納別人長處的人,才懂得將別人的優點配合起來,發揮作用。

讀書人和商人以及政治家的分別,便在這裏,越有學問的人,越有偏見,越排斥別人,越不能合羣,只有從商從政的人,明白世界在變,天下間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他們懂得藉助別人的長處,揉合以爲已用,這便是"知人善用"的功夫了。

同時,有真知識的人,懂得運用知識賦予的權力,改善生活。社會在變,世界在進步。真正的知識,是在於拿捏住變和進步的關鍵地方,將自己了,以求適應社會所需。

這個道理,正如張五常教授的文章中講及趙x陽碰見佛利民時,趙x陽主動告訴對方,自己沒有學問,只受過中學的教育罷了。佛利民即時說:

“不要把在學校的多少與學問的高低混爲一談。有些人在學校唸了很多年書也沒有什麼學問。有些人唸書不多,但學問卻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