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我們原來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我們原來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3K 次

      1、巴菲特還住在家鄉奧馬哈的那套老房子裏,這成爲其節儉人生觀的招牌動作。不過,原來他有5套房子,但只在其中兩套居住。
   
    2、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的傳奇廣爲人知,鮮爲人知的是,可口可樂的前總經理唐納德•基奧一家,在50多年前就是巴菲特家的街坊鄰居。巴菲特當年初出茅廬搞投資,去過基奧家幾次,屢次降低“投資門檻”拉委託資金,但最後仍然被拒絕。
   
    3、我一直認爲,巴菲特對於媒體的情有獨鍾,如他對《華盛頓郵報》的著名戰例,不光是出於投資價值的估算,他對於政治一向熱衷。《滾雪球》印證了我的想法。他的父親上大學時就主修新聞,後來是在爺爺的堅持下,才“放棄了高腦力、低收入的新聞行業”,轉而銷售保險,開始了家族的金融生涯。巴菲特家族與傳媒世家就此擦肩而過。
   
    4、衆所周知,巴菲特是史上最堅決的抄底愛好者。現在看來,這是有遺傳的,不管是基因還是文化遺傳。在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中,巴菲特父親打工的銀行倒閉了,比失業更慘的是,他的錢也存在這家銀行裏,而兩個孩子(包括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沃倫•巴菲特)正嗷嗷待哺。
   
    這個時候,父親作了一項絕不遜色於兒子的勇敢決策:他開了一家股票經紀行——在全世界沒有人想買股票的時候(此時距離市場的底部還有七八年!)。隨後,儘管美國天災人禍不斷,羅斯福的當選又讓他深惡痛絕,但父親的股票經紀公司日漸走上軌道,巴菲特一家的生活在大蕭條中奇蹟般地日益改善。範衛鋒相信,這一段成功地“過早抄底”的家庭經歷,根深蒂固地、從童年時期建立了巴菲特在絕境中的樂觀主義信仰。
    
    5、人們一直竭力從巴菲特的童年中,找出日後成爲股神的線索。但在我看來,這種努力基本告於失敗,僅有一些的案例也過於牽強附會。比如,巴菲特從小喜歡收集瓶蓋,當然包括他後來投資的可口可樂公司的瓶蓋,可這不足以解釋:爲什麼他放棄了收集過瓶蓋的其他公司(包括百事可樂等N家汽水公司)呢?
   
    6、現在我周圍的`朋友之所以熱衷股票,往往是因爲打工不如意,生意更不好做。但巴菲特在專業投資之前的青少年時期,已經是個成功的個體戶。童年時期的送報賣口香糖之類,可以不算。14歲時,他已經靠課餘小經營,賺到1000美元(1944年),15歲時,他投資了父親的建材公司,還用自己賺的1200美元,買了40英畝的農場。17歲時,身家5000美元(相當於現在5萬多美元)
   
    7、大多數股民炒股十幾年仍未見過中金公司的CEO,但巴菲特10歲時就和父親拜訪過西德尼•溫伯格——華爾街歷史名人,當時高盛的掌舵者。西德尼在巴菲特出門時擁抱了他,問“你最喜歡哪隻股票,沃倫?”巴菲特一輩子都記得這句話。在這次擁抱68年之後(2008年),他在金融危機中出手投資/援助高盛。如同可口可樂的瓶蓋、少年時送《華盛頓郵報》,巴菲特與投資對象的關係,常常能夠追溯到幾十年之前。
   
    8、巴菲特的父親是國會議員,其政治風格和兒子在投資圈內一樣:孤狼主義。不在政治/投資的人際圈中過份拉幫結派,以政治/投資理念(而非人際關係)決定投票/股票的選擇。
   
    9、巴菲特屬於典型的蔫壞小孩。不善運動——乒乓球除外;不善泡妞——連姐姐都不樂意帶他玩,因爲嫌他太土;不善交際——在讀了戴爾•卡內基的書之後有所改善,時常去百貨商店偷東西,專門去拋空老師喜愛的AT&T股票。這種青春期的挫敗曾造就無數偉人/惡人,而巴菲特把全部的青春期動力用於一個領域:賺錢。
   
    10、PIMCO(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旗幟人物比爾•格羅斯,當年上學時精研賭術,據說是靠賭博賺錢讀完大學。巴菲特與衆多投資大師一樣,年輕時對賽馬頗有心得,並和朋友寫出自己的馬經《穩健之選》。他利用父親的國會議員“特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父親幫他從國會圖書館,把幾百本賽馬預測的書全部借出來。事實上,巴菲特的投資道路和一般人類似,都曾琢磨旁門左道,熱衷奇門遁甲,只不過他在30歲以前已經走完這條歧路,而很多人在這個年齡剛開始入市。
   
    11、打算效仿巴菲特在大學裏做生意、賭馬的學生務必注意,儘管巴菲特不愛埋頭苦讀,但成績不壞。他的同學回憶,“在會計課上,導師還沒有把200個學生的考卷發完,他就已經站起來交卷了——儘管他把大量時間花在了打鼓和唱歌上”。這一點和比爾•蓋茨類似。

我們原來所不知道的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