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家風家訓徵文1500字

家風家訓徵文1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4K 次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家風家訓徵文1500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家風家訓徵文1500字

家風家訓徵文1500字一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後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爲是家裏人的一種行爲,是好是壞。我認爲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着,因爲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爲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爲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鬆。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爲就要使用殺手鐗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爲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家風家訓徵文1500字二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麼”的隨機調查採訪。從被採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後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範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爲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並不鮮見。爲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爲管理或道德規範,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爲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於家譜中,懸掛於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爲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於矇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侷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於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並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於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作文網。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麼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裏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裏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裏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於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爲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着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家訓、家教、家風並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衝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爲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着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衆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爲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願,古今同理,現代尤甚。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衆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爲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願,古今同理,現代尤甚。
 

家風家訓徵文1500字三

家風又稱爲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裏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學以增智,學以立身”,把勤於學習作爲培育良好家風的常態任務。聖賢由學而成,才能由學而得。一個政黨會因學習而強大,民族會因學習而富強,同樣,家庭會因學習而不斷進步和發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開始從家庭的薰陶、而後在學習和工作的實踐中長期培育而成。古往今來許多有識之士,無不重視以文化人、以學治家,把個人的修身立業與培養良好學習家風聯繫在一起。從小就養成善學、愛學、勤學的習慣,才能不斷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氣質風範,也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古人說:“學者非必爲仕,而仕者必爲學。”黨員幹部不僅要做勤於學習的表率,還要激發家庭成員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通過學習立身立德、增智強能,這樣也能使良好的學習家風薪火相傳。

“爲官發財,應當兩道”,把甘於清貧作爲培育良好家風的價值追求。是爲子女留下萬貫家產,還是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檢驗黨員幹部是否具有良好家風的重要標誌。唐代詩人羅隱就有“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爲子女謀”的名句留傳後世。李克強總理對政府官員也有着擲地有聲的話語:“爲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爲公衆服務,就要斷掉髮財的念想。”當官即不許發財,這是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職業要求決定的,也是家庭教育必須遵循的。事實說明,家財越多越有可能滋生懶惰心理,扼殺創造精神,這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極爲不利的。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優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給子女,這樣才能爲家人贏得長久的榮譽和尊敬,爲家庭帶來長久的歡樂和安詳。

“儉以養德,德由儉來”,把樂於節儉作爲培育良好家風的行爲準則。崇尚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就有“勤於持家,儉以養德”之說。節儉,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唯有從小就接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防止產生優越感,自覺克服驕嬌氣。節儉既是一種美德,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護身法寶。現實中,有的黨員幹部就是從追求奢侈生活開始,逐漸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要自覺遠離奢侈欲的誘惑,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思想,不僅自己要以儉爲榮,還要讓子女過過窮日子、苦日子,使他們真正把節儉作爲一種意識,嵌入靈魂深處,作爲安身立命之本,成爲生存智慧的理性選擇。

“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把嚴於管教作爲培育良好家風的重要環節。家庭給人以歸屬感,成爲人們內心情感最柔軟的一部分。正因爲此,家庭容易成爲人性弱點的避風港,原則易在親情面前變通,底線易在親情面前突破。對家屬子女管理不嚴,常常導致家庭不幸。黨員幹部要自覺把好作風貫穿於家庭生活之中,經常向家人宣傳政策法規,幫助他們劃清是非、美醜、榮辱的界限,對枕邊風善而從,惡而棄;對子女的不正當要求,要堅決予以拒絕。同時,“身教重於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專一;要求家人潔身自好,自己首先要遠離低級趣味。只有這樣,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個追求進步的家庭,一個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家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