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高考作文萬能素材

高考作文萬能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還有兩天,高考的鐘聲就要響起了,下文是勵志網整理的高考作文萬能素材,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考作文萬能素材

讓奧運會變成“搖錢樹”

1984年,美國洛杉磯獲得了舉辦第23屆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這雖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市議會卻毫無興奮之情,因爲他們知道,以往舉辦奧運會的城市都欠債累累,理所當然的,洛杉磯也不會例外。

就在市議會進退兩難之際,一位叫彼得·尤伯羅斯的商人站了出來,他向市政府提出能否由他個人出資承辦這屆奧運會。市議會拿不定主意,他們不得不向國際奧委會求助,希望對方允許私人辦奧運的請求。無奈之下,國際奧委會只得打破《憲章》的清規戒律,同意了這一前所未有的“另類”要求。

很快,尤伯羅斯把自己一手建起的旅遊公司賣了1000萬美元作爲啓動資金。同時,以他爲主席的奧運會組委會開始運轉了。在工作進入軌道後,尤伯羅斯還招了200名工作人員,制定了嚴格的紀律和工作章程。

想要舉辦奧運會最關鍵的一點,便是需要大量資金建體育場館,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拉贊助。聰明的尤伯羅斯拉贊助的方法別具一格:他規定正式贊助單位限制在30家以內,每家出資不少於400萬美元,贊助商可以取得本屆奧運會中某項商品的專賣權。

爲此,各大公司使勁提高贊助費,尤其是可口可樂公司和百事可樂公司,可口可樂公司先下手爲強,一下子出資1300萬美元擊敗百事可樂。而柯達和富士,柯達只願出100萬美元。尤伯羅斯手腕一翻,富士就主動送上700萬美元。

就這樣,尤伯羅斯輕輕鬆鬆地就拉到了3.58億美元的贊助。同時,他還以2.5億美元的天價,賣出了奧運會的的電視轉播權(以前都是無償轉播)。不僅如此,尤伯羅斯還以700萬美元把奧運比賽播放權賣給了廣播電臺。而在火炬傳遞過程中,他以1公里3000美元的價格賣給市民。只要你出3000美元,就可以舉着奧運火炬跑上1公里。如此一來,尤伯羅斯就有足夠的資金舉辦奧運會了。

最終,在那一屆奧運會上,吸引了140個國家和地區的1960名運動員參加。令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那一屆的奧運會舉辦得非常成功,一舉扭轉了過去舉辦奧運會經常出現財政虧損的局面。

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尤伯羅斯總計贏利2.5億美元,開創了一個舉辦奧運會的“洛杉磯模式”。

高三男生放棄複習赴京捐骨髓稱救人比高考重要

湖北省襄陽市襄陽一中高三學生張文馳赴京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張文馳放棄高考複習捐骨髓救人的舉動,被網友們譽爲“最美中學生”。

與福建的一名4歲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當即確認了捐獻意願。爲了及時救助這名4歲的患者,正在進行緊張高考衝刺的張文馳,決定先來京捐骨髓,等身體恢復後再趕回去投入高考複習。對於因身體原因有過一次高考失利經歷的張文馳來說,關鍵時刻放棄複習時間赴京捐獻骨髓,意味着有再次落榜的可能。而且,他剛通過了南方航空公司招飛初檢,高考分數線只要達到二本線,就極有可能成爲一名民航飛行員,圓自己的飛行夢。假如高考失利,其前途命運又將如何?對此,張文馳比誰都更清楚。可貴的是,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救人。在作出這一抉擇時,他沒有豪言壯語,只用一句樸素的“救人比高考更重要,救人的事沒什麼好猶豫的”表明心跡。應該說,明白這一道理不困難,可真要付諸行動則很難。

爲快遞小哥期待“依法處理”擊節叫好

近日,一段“車主掌摑快遞小哥”的視頻刷屏了。並非因爲熱鬧而被圍觀,而是一個頻頻動手打人、一個沒有任何反抗的對比反差,讓一場看似是非分明的糾紛變了味。被打的快遞小哥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自己很委屈,已經報案了。對於期待的結果,這位小哥回答了四個字:“依法處理”。目前,毆打快遞員的出租司機因尋釁滋事已被北京警方依法處以行政拘留十日的處罰。

蹭壞了他人愛車,雙方應負有何種責任,需要專業鑑定,最終由法律說了算,不是誰富有、誰氣勢大,就可以任性動手。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再有理,也不能不把法律放在眼裏,用粗暴的手段始終不能解決問題。

人都說,遇事要講理。這首先是在情感和常識意義上判定對錯,有些看似“理”氣十足的事,往往在當事人心中有一個結果,但既不能“得理不饒人”,像那位車主一樣揪住不放並施以暴力;也不能“理虧心虛,任人欺負”,像快遞小哥一樣如綿羊般被隨意打罵。實際上,所謂的“理”,也只不過是一個不成文守則,關鍵還是靠法律。

其實,施暴打人的背後,也凸顯出對規則的不尊重、對法治的不敬畏。如果沒有受到他人來自生命的威脅,爲何要選擇先動手?如果有清晰可辨的責任,爲何不等待警察依法處理?如果心中有對規則制度的基本遵循,爲何還會輕易地當街撒氣?可見,表面上是在釋放心中的不滿,實際上是在踐踏社會普遍形成的對法律制度的守護。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法律保護下的個體,人人遵守才能人人受益,隨意破壞必將自食其果。在法律面前,沒有更公平正義的解決方式,更何況是一件小糾紛?

與施暴打人者對比,受委屈的快遞小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期待的處理結果是“依法處理”,值得我們擊節叫好。尊重法律,何嘗不是尊重每個人的權利,何嘗不是尊重每個人的人格。當強勢主體遇到弱勢羣體、當有權有勢者遇到普通老百姓、當“土著老炮兒”遇到“外來漂流者”,身份的大小、職業的貴賤、姿態的高低,不能成爲評判的標準,也不能變成頤指氣使、欺軟怕硬的“凌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別讓你的情緒衝破法律框架,別讓我的權利受到無情踐踏。我們需更有敬畏之心,既抱有善意,又充分尊重法律,如此進步的終將是整個社會文明。

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

習近平19日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衆共同的精神家園,要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我國是一個網絡大國,正在由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截止去年底,我國網民已達到6.88億,我國網絡的開放程度和活躍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網絡的飛速發展不僅給網民帶來了“紅利”,也成了助推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對穩就業、促升級發揮了突出作用,並正在推動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爲”。我們要着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發揮好“互聯網+”的作用,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爲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提供新的平臺,創造新的業績。

但是網絡也不是“法外之地”。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爲牟取非法暴利,而罔顧道德法紀、背“道”而行。如近期遭曝光或關閉的一些網站,由於他們財迷心竅、疏於管理,或不善不會管理,致使部分網站或網絡欺詐,或淫穢低俗,或擾亂秩序,或爲了迎合點擊量,故意製造虛假新聞,散佈謠言,製造恐慌,等等。對於這樣的不法商人,故意擾亂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要人人共起而誅之。廣大網民應自覺行動起來,加強監督、加強舉報,發現一個,舉報一個,曝光一個,讓有關單位加以嚴懲,絕不手軟、絕不姑息。窮追猛打,打得讓他們不敢、不願再破壞我們的“精神家園”爲止。

我們不僅要捍衛好、愛護好的我們的“精神家園”,也要用好這個“精神家園”,時刻爲我們自己“充電”、“補鈣”。通過互聯網瞭解民情、彙集民智這個“渠道”,而今已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特別是在信息公開化、行政透明化、執政法治化的今天,互聯網信息量大、即時性好、交流範圍廣等特點將越來越被大家所默認與運用,其價值和重要性不僅被廣大網民所認可,也被越來越多的黨委政府工作人員所感知。通過網絡掌握大量新聞信息,有利於“運籌於帷幄之內,決勝於千里之外”。通過網絡瞭解網民的意見建議。使我們想辦法、辦事情更符合實際,更符合人民羣衆的需要,更加迅速、準確地爲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辦急事。作爲普通網民也可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蒐集整理些相關資料,以便更有力地指導幫助自己的工作,借鑑他人的經驗做法,更好地補充自己知識與閱歷的“短板”。“網絡民意”在問政、監督、反腐等領域所發揮的作用也必將日益顯現,並將越來越發揮無法替代的作用。

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嚴格遵守“網絡七條底線”。讓我們攜起手來,更理性、更客觀、更全面地反映問題、反映民生,更地爲黨分憂、爲民解難,真正擔負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惟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精神家園”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暢通、越來越具有力量。惟如此,才能讓我的“精神家園”越來越天朗氣清,越來越生態良好,越來越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惟如此,才能更加加強網絡內容建設,更好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更好地培養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我們的“精神家園”放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更加迷人的光彩。

消除冷漠,法律不應缺位

上週末,廣東消防的官微突然密集發聲,言辭極爲嚴厲地憤然迴應了一段在網上流傳甚廣的視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這段名爲《火災拍攝者殘忍42秒》的視頻,拍攝於4月14日廣州市花都區的一場火災。當時火災中的罹難者趴在着火房間的窗臺上逃生不成、苦苦哀嚎,而視頻的拍攝者卻對此袖手旁觀,反而無動於衷地穩穩拍下了這殘忍的42秒,視頻中呼救的男子最終在大火中喪生。

聽聞這樣的消息,無論是誰都無法不爲之寒心,但類似的事件在近期卻不是孤例。前不久在全社會引發輿論軒然大波的“如家酒店女生遇襲”事件中,人們就震驚於爲何在酒店這樣封閉且管理嚴格的空間裏,居然會出現女生被陌生人拖拽而沒人阻攔的咄咄怪事。更有網友針對這種社會現象而專門組織社會實驗,以模擬街頭綁架兒童試探路人反應——結果竟然在9次測試中沒有一例出手相援。

近段時間如此集中爆發的幾起社會熱點事件,不得不讓人深思爲何社會冷漠呈蔓延之勢,而且不少當事人還自覺理所當然。

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的形成自然有多重複雜因素,但國家和社會對於見義勇爲在制度保障上的支持力度不夠也是重要原因。當前,各地出臺的見義勇爲條例還難以做到免除人們的後顧之憂,幫了人卻要自己承擔損失,甚至幫了人反倒要被人訛詐,於是乎出手相助者“流血又流淚”越頻現報端,明哲保身者就越多。

冷漠蔓延對全社會都是一劑致命的毒藥。社會秩序的維繫,除了國家力量的介入,一個社會天然的自我管理和調整能力事實上是更爲根本的。人們之間解困濟厄的守望相助,帶來的不僅僅是暖暖的溫情,而且也是維繫共同體的生活紐帶。反之,對於他人困境的漠不關心,總有一天也會應驗在自己身上,這種人們社會關係之間的支離破碎,將慢慢腐蝕社會道德的基礎,進而引發大量我們始料不及的社會問題——正如花都火災中出現的情況一樣。

在今年的兩會上,不少人大代表都在呼籲要對見義勇爲予以立法,其中有人認爲囿於見義勇爲方面的法律制度還不健全,我國社會的道德感和安全感會爲此產生危機。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此類的呼籲顯然是極爲必要的。當然,爲見義勇爲立法,也需要注意道德與法律的邊界。將道德層面的見義勇爲規定爲人們的法律義務固然在現實中沒有可操作性,但爲見義勇爲提供組織、人員、資金、榮譽等方面的充分保障,卻並不過分。

爲見義勇爲提供製度保障,最終是爲引領社會風氣做出示範。我們常常講要“懲惡揚善”,其實“懲惡”與“揚善”往往也是一體兩面:如果一個社會的正氣不能弘揚,見義勇爲的精神備受排擠,那麼各種不良風氣和違法犯罪行爲就必然會乘虛而入,社會治理的成本也將急劇增加。消除社會冷漠,法律不應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