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關於寫清明節的文章

關於寫清明節的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清明也被稱爲清明節。下文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寫清明節的文章,歡迎大家借鑑。

關於寫清明節的文章

關於寫清明節的文章【1】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家家戶戶都去掃墓,有的去革命烈士紀念碑,有的在自己親人的墓前,燒上一些紙錢,以代表自己的哀思。

在清明節這天,按照以前的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這天,我們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的親人。

在清明節這天,人們差不多都要吃青糰子和糉子。青糰子是自己家做的,用菜汁來和麪粉,這樣一來,麪粉就是綠色的了。然後在裏面裝上蠶豆或豆沙餡,蒸熟了以後,吃起來可香了,而且還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如果你不瞭解清明節,你可以來問我或去查查資料,這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哦!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裏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爲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爲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着“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衆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爲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爲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爲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爲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爲她增光,爲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爲家鄉的建設、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我們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想想來這裏的目的,我們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爲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終於來到了目的地。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放上供品,點好香、蠟燭,把摺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以此寄託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髮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爲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

這裏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把準備好的食物拿了出來,把筷子擺好,接着拿出並點燃蠟燭、香和紙錢,然後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麼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間被淚水佔滿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麼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關於寫清明節的文章【2】

昨夜春雷轟鳴,驚動了大地,驚醒了鳥蟲。春雨綿綿,潤滑着乾涸的土地,沖刷掉楊柳的灰塵。早上起來,滿眼的青翠令人目不暇接,心情也舒暢無比。

不由想起同事講過的一位家在農村的同學,在一場春雨過後,早上起來做詩的故事,記得第一句就是:“早上起來,推開窗子,眼前一片綠麥。”很是有趣,深感人家那纔是真的觸景生情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南方尤其確切,幾乎每年的清明前後都會下雨,這時候的雨,於莊稼是貴如油,於萬物更是催化劑,你看春雨之後,路邊的野草閒花兒貪婪地呼吸着春天的空氣,爭先恐後地拔節、開放,讓你不由自己的要對它們注目。

春天的雷聲好象是從地底滾滾而來,由遠及近至你的腳下轟鳴着,震動着,似乎要驚醒沉睡在地下的先祖們,告訴他們清明節到了,該起來接受子孫的禮物了!

清明祭祖,上墳、燒紙,寄託哀思,懷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國的傳統也是文化。自殷商時代起,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對祖先的崇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認爲祖先可以和天地的主宰者對話,是與人間聯繫的主要媒介,還肩負着保佑子孫後代的重任。除此之外,殷人還認爲人即使身體不存在,靈魂也是存在的這個觀念也一直流傳了下來。

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涉及到每個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時候,報恩之情也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感激父母的生養之恩,表達個人對親人們的誠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課,使人性深處的道德理性重被喚醒。

這一天,即使遠在海外的遊子,也會遙祝自己的親人們在天堂裏生活得幸福快樂!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還加強了親友間的聯繫和團結,在共同的先祖和親人墓前,緬懷他們爲家族的繁衍壯大作出的一切,繼而學習他們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加強自身的修養,從而與家人親友一起,繼續發揚家族的傳統美德。

清明也被稱爲清明節,這一天悲傷的成份並不多,相反節日的氣氛倒是比較濃厚,因爲掃墓是與天堂裏的親人的一次聚會,先讓久違的親人們品嚐家鄉的小吃,再乾一杯醇厚的老酒,然後與各路後人相見言歡,互訴衷腸,向他們告知家族的各種悲喜信息,嘮叨嘮叨自己的心思,如此一來,對親人的思念就變得真實了。

我祖先的墓地早已淹沒在渭水河畔,不知我們從遙遠的地方化去的紙錢和敬獻的鮮花他們能否收到?但無論如何,在這一天,我都會遙祝自己的先祖們在地下安靜長眠……

我地下的先祖和所有故去的親人、友人們,請接受我的禮物,那是一串微帶鹹澀的
 

關於寫清明節的文章【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節都會讓情不自禁想起杜牧這首詩來,可惜天不作美,讓人斷魂的清明節竟沒有讓人斷魂的雨。

今天計劃是要畫畫的,但一起牀便被濃郁的祭祖氛圍給包圍了。既不能回家上墳,那就在這裏靜靜坐一會吧。

很多時候得感謝古人們創造的文化,詩意中歡樂和憂傷相互交織。端午節因爲屈原沉江,於是人們以吃的方式記念他,包棕子,煮棕子,世俗生活的談笑中紀念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中秋節,因爲民族性格的陰柔特性,也因爲驅逐韃擄,人們相約月圓之夜吃月餅。明月出關山蒼茫雲海間,我門懷人、品茗、看月呆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一支筆千百年來寬慰了多少離愁別恨的心。

清明節和寒食節時間相近,是以移植了寒食節很多習俗,固千年後兩節已融爲一體。蘇東坡曾寫一帖<寒食帖>這帖雖非爲清明節所寫,但跟清明節能粘上一點關係我就喜歡上了,‘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溼葦’。就連病也要病得有詩意,於苦雨中臥聞海棠花。可惜現在這屋大小雖如漁舟卻不漏雨,不免遺憾了點。清明節裏也應吃泡菜寒菜纔對,但家裏還是魚肉滿桌。

東方傳統節日情與景交融不可分割,只有有了空庖煮寒菜的心方能體味那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似有似無的細雨裏,上墳就不會因時間久遠而追思不起來,天空抑鬱,縱使天性樂觀的人也會低頭前行,默默燒香。但初春新綠,沒有冬的蕭殺,山川浸透着清新迷濛之美,上墳的人亦不會傷感甚深淚如泉下。此時的傷感是唯美的。情與景俱在春寒裏。

清明時節,桃花開了又落,杏花謝了匆匆,霏霏細雨將斑竹梨樹凝固在青灰色的空氣裏,蓑衣拌雨剪影於阡陌桑田中。墳在潭邊,祭祖是內容,掛青是形式。燒了紙,放完鞭炮,找一根合適竹杆將青掛上,該回家了,當女人小孩快快樂樂回去的時候,那年我掉在後面,猛然回頭,一座孤墳靜臥當地,墳前雜草莊稼一片狼藉,片刻的熱鬧愈加襯出亙古的淒涼。墳墓上的青尤爲耀目,才掛上便如風撕碎一般‘嗶譁’作響,讓它好好掛着吧,靜寂的山林孤獨的墳塋塵世的我們需要這樣的儀式,需要它永不休止永不怠倦的舞蹈召回逝去的靈魂,逝去的靈魂你回來了麼,看到了麼!我遲疑一會終於掉頭而去,留下如精靈一樣獨自舞蹈的青和逼近的黃昏。

有時我想,如果人類的繁衍亦如海龜,從蛋裏孵出自個爬向大海,從小不知情爲何物,就沒了歡樂苦愁、生離死別,那真是人類的不幸中之萬幸。

爸爸的墳在黑龍潭,今年不知下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