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勵志文章: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

勵志文章: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家長總是滿懷期望又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學校也一直在努力“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可是,事實上,學校每天都在讓某些孩子掉隊。很少有哪個校長和教師故意爲難孩子,校長和教師接受了家長和社會的委託,他們對孩子的成長負有責任。可是,無論校長和老師多麼努力,總有一些學生無法適應學校生活。

勵志文章: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

一、“科爾曼報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

家庭的經濟狀況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學業成績——如果孩子真實地體驗了父母勞作的辛苦與辛酸,那麼,孩子會增加改變命運拯救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富不過三代”這條民間古訓幾乎成爲中國家庭教育的咒語 ——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爲孩子提供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讓孩子過節制的、低調的、比較貧窮的生活。

將近一百年以前(1914年),美國的斯特娜夫人對中國的發展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她說:“中國是最早開設學校的國家,儘管如此,他們的文明落後了。這是由於他們沒有認識到婦女教育的必要。過去,中國人認爲婦女不應受教育,因此,中國大多數婦女是文盲,也不進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親教育的國民絕不能成爲偉大的國民。”現在看來,這個美國人的猜想並不周全,因爲中國婦女受教育的狀況已經有所改善。不過,這個猜想有一點是符合事實的:中國家長普遍願意把孩子成長的責任全部推卸給學校。如果孩子的成長出現了問題,家長更願意指責學校的教師,一般不願意承認那是家長自己的失誤。

事實上,也並非只有中國家長才犯這樣的錯誤。1966年,美國人科爾曼博士發表一份教育調查報告,這個研究的主題原本是學校教育問題,但它促使美國政府和美國家長開始關注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1966年,美國人科爾曼向國會遞交了《機會均等調查研究報告》。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爾曼報告”。這個調查研究的結果令美國人大吃一驚:在此以前,人們只知道,黑人學生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對較低,而且越往後差距越大。科爾曼和大多數人一樣,都以爲這種差距主要是學校的辦學條件造成的。調查結果卻發現,黑人學校和白人學校在校舍設施、教師工資等有形條件上的差距,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大。而造成黑人學生學習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學校的條件,而是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學習成績有很強的相關性。

“科爾曼報告”發表後,人們開始從兩個方面調整自己對教育的看法:一是重視學校教育質量評估;二是重視學校教育背後的家庭教育。

現在看來,家庭的經濟狀況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學業成績,這是一個事實。我們曾經做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存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現象,但普遍而言,如果父母的經濟收入較低,那麼,孩子的學業成績就偏低;儘管存在“從來紈絝少偉男”的現象,但一般而言,如果父母親的經濟收入較高,那麼,孩子的學業成績普遍較高。

這個調查研究的結果並不意味着窮人的孩子就註定了成績低下,因爲貧窮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如果父母處於謀生狀態,最好讓孩子體驗父母勞動的辛苦和辛酸。如果孩子真實地體驗了父母勞作的辛苦與辛酸,那麼,孩子會增加改變命運拯救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過,貧窮雖然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也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人,倒是需要爲孩子提供最基本的文化資源,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的深淵。

一般而言,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有好的學業成績,原因在於:富裕是一種高級的教育資源,但是,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父母有高級的教育方法。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否則,如果孩子因家庭富裕而四體不勤、傲慢虛榮,那麼,富裕不僅不是孩子成長的資源,反而成爲孩子成長的禍害。中國的民間經驗是:“富不過三代”。

遺憾的是,“富不過三代”這條民間古訓幾乎成爲中國家庭教育的咒語,不少比較富裕的家庭,常常被這條古訓不幸而言中。

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爲孩子提供高級的教育方法,倒不如讓孩子過節制的、低調的比較貧窮的生活。2005年,一則“大款夫婦爲教育女兒裝窮17年”的消息引起中國教育界的普遍關注:

爲讓自己女兒“心靈純潔”,重慶的一對夫婦隱瞞自己大款背景17年。高考前夕,他們向女兒許下的重金承諾,無意中透露了這場持續17年的愛心“騙局”。

這位女孩是沙坪壩某重點高中高三文科畢業生。從小學到高中,她一直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善良真誠,成績優秀。

她的父母曾經給她講過一個“賣房救子”的故事。

那時全家還住在攀枝花。她兩個月大的時候因發燒引起急性肺炎。爲救孩子,父母賣掉了外公外婆在攀枝花留下的房子。從那以後,一家三口只能租房度日。聽到這個故事後,她在小學的日記中寫道:“爸爸媽媽愛我,我要好好報答他們。”5歲時,她隨爸爸媽媽搬到了重慶,住在沙坪壩松林坡的耗兒洞。她只知道爸爸是個推銷員,每年至少有一半時間出差,到各個區縣去賣書,媽媽有時也要和爸爸一起走。

因爲家裏“窮”,爸爸媽媽對她管教很嚴 ——6歲起,寒暑假要到巷子口去賣報紙,每天最少要賣20份;週末也很少放假,在家裏溫習功課,或跟媽媽一起做家務。除了過年,她很少穿新衣裳。

高考臨近,她和父母商量,想報考本地的西南師範大學,一來離家近,二來師範類考生學費要低一些。但父母堅決不同意,希望她考到上海,學習經濟管理。填報志願的那天,父母鄭重地承諾:只要考上上海一所著名大學的經濟系,就獎勵她出國旅遊,並在上海給她買輛車。

“這些獎勵要用十幾萬元啊!”她很吃驚。可是爸爸說這些年推銷學生學習資料,家裏有積蓄。那天午飯後,她回學校上課,忘記帶寢室鑰匙,就回家取鑰匙。在家門口,她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媽媽說:終於要熬到頭了,應該告訴孩子咱們瞞了她這麼久。爸爸堅決反對:不行,我們說好了的,要等孩子進入大學再講。

看着推門而入的女兒,爸爸媽媽驚呆了。終於,媽媽告訴她,這是她出生前,就和爸爸商量好的辦法,讓女兒在清貧艱苦的環境中生長,保持“純潔的心靈”。

我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時,感到很吃驚。這位孩子的父母親真不容易。爲了孩子的成長,爲了一個“貧窮使人心靈純潔”的教育假設,他們竟然裝窮“騙”孩子,而且“騙”了17年。這需要非凡的勇氣和非凡的信念。

這樣的“欺騙”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構成某種傷害。但是,我們還是願意把它作爲一個“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特殊的案例。並非所有的富裕家庭都必須“裝窮”,富裕家庭的父母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爲孩子提供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讓孩子過節制的、低調的比較貧窮的生活。“如果你想開快車,就必須保證你有非常好的剎車。你不能給孩子太多自由,除非你有辦法限制他們,讓他們的行爲舉止守規矩。”

爲什麼少女不宜早戀

談戀愛的年齡早晚,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現在我國的實際情況來說,是否早戀要以下面兩個特點來劃定。其一是生活上的自立程度。一些少年,稚氣十足,生活和經濟尚在父母督促和庇廕下,還處在學習文化技能的緊張階段,對社會了解的還甚少,就迫不及待地談戀愛,可謂爲時過早。似乎十八、九歲的工人談戀愛,人們容易接受,如果十八、九歲的學生談戀愛就不同了。這就是從他們的經濟狀況和社會職業方面來考慮的。其二是談戀愛的年齡和法定最低年齡之間的差距,如果已經達到或接近法定最低婚齡,就可不算早戀;如果和法定最低婚齡還差很遠,就應視爲早戀。因爲法定最低婚齡是根據青少年 的身體、心理髮育而規定的。有以上兩個標準來衡量,那麼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學生談戀愛,應該算是早戀。因爲他們在經濟上尚示獨立,他們的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立;他們的年齡還離法定的最低婚齡相差很遠;當然他們的心理上也很不成熟。這樣一個身心都正在成長中的女孩子,如果談戀愛將出現很多問題

(1) 影響學習,磨滅理想。每個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宏偉的抱負,都渴望成爲社會的有用人材,甚至是棟樑之材;任何理想、抱負的實現都離不開勤奮努力,學習知識。十七、八歲的青春少女,正是爲各方面的成長、發展奠定基礎的最佳時期,可謂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少女,充滿了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思想活躍,記憶力強,對於新生事物極爲敏 感,是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各種能力的最好時期。因此,每個青少年都應該全力以赴,專心致志的刻苦學習,爲將來建設祖國、攀登科學高峯,打下堅實的基礎;應該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努力培養和磨鍊自己的意志,塑造美好的心靈,爲造福人類,爲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好一切準備。如果這個時期被戀愛問題糾纏,必定分散學習精力,浪費大好時光,這無異於置一生遠大前途而不顧。這種所謂的愛情,極可能葬送了青少年的才能、事業和前途,待到以後追悔莫及。

(2) 對青少年的心理成熟極爲不利。

青少年早戀,自知會受家長和社會上其他人的責備和議論,因而就要躲躲藏藏,遠離人羣,長此下去,影響了與同學、家人的關係。同時,她們的思想上會產生很多負擔,影響了青少年心理的正常發展。有的甚至會改變性格,本來活潑、天真的女孩,就會變得孤僻、冷淡,在心理上出現超年齡的現象,對健康成長極爲不利。

(3) 草率地對待戀愛,會釀成終生苦果。

愛情之所以被稱爲人的終身大事,意味着它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青少年由於涉世不深、閱歷不足,生活經驗欠缺,對社會缺乏足夠的瞭解,感情勝過理智。因此,在辨別人和事、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往往草率行事,一時感情衝動,壓過理智,與異性確立了愛情關係,以後伴隨着心理上的變化、發展、成熟,可能會對對方產生不滿,進而冷卻或是中斷彼此間的感情。這種情況,會引起青少年失望的情緒,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礙,從而影響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的健康發展。

(4) 出現過火行爲,引發犯罪。青少年早戀。

大多是由於感情的衝動或是出於異性的神祕感和好奇心。這種神祕感、好奇心使他們盲目地效仿成人。當青少年強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衝動構成合力時,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線就會被沖垮。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出現過火行爲,甚至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造成青少年心靈上的創傷。如果同時受到黃色書刊或 教唆犯的的引誘,就極可能走向道德敗壞或違法犯罪。據調查,青少年犯罪裏,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過早戀。某省調查表明,在犯罪原因一項裏,與追求性刺激有關的佔被調查人數 的22%。 愛情之花是聖潔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齡,正確理解她,懂得珍稀她的人,才能栽培並以真誠之水使之永遠盛開。對於青少年來說,在愛情生長的土壤還不具備的時候,最明智的辦法是築好防線,集中精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拒絕接受和傳播愛情的種子。

抑鬱症與個性有關

有人說,一個人的個性與抑鬱症有關,這樣的說法是真的嗎?關於這個心理問答,心理諮詢中心專家爲您解答:

一個人的個性確實在引發抑鬱症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些性格內向、不喜交往、不善宣泄負面情緒者,往往比那些性格開朗、廣交朋友、生活態度積極向上者更易罹患抑鬱症。有一些人對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常常很悲觀,看待問題常常很消極,不注意好的事情,對壞的事情卻特別專注,當不幸降臨,他們很容易就放棄,認爲“做什麼都沒有用,我註定要倒黴,厄運永遠不會過去了”。有這種性格特點的人發生抑鬱的危險性相對較高。心理專家認爲,抑鬱與性格結構中的超我有關:由於兒童的超我結構尚未形成,所以不易有抑鬱;而當超我的攻擊性轉向內部時,就易患抑鬱症。精神分析關於抑鬱問題的探討僅停留於理論水平,缺少經驗材料的證實,因此它僅是判斷抑鬱成因的一家之言。至於個性導致抑鬱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青春期心理壓力大,我們該怎麼辦

壓力就是外界的各種刺激對身心所引起的不良影響。現在的學生由於課業繁重等原因,壓力問題日益突出。輕微的壓力可以輕鬆消除,隨時間淡化,或因個人感受不同而逐漸轉化爲一種推動力,增加進取心。不過,從反面看,壓力會引起不安、暴躁等情緒變化,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壓力的表現方式因人而異,初期症狀包括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生理的症狀主要包括頭疼,疲勞,失眠,消化不良,頸痛或背痛,食慾差或吃得過多。心理的症狀主要包括緊張或焦慮,憤怒,消極,悲觀,怨恨,易怒,玩世不恭和無法集中注意力等。

這裏向你介紹一種“3R原則”。

“3R原則”是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減壓原則:即放鬆(relaxation)、縮減(reduction)、及重整(reorientation)。換句話說,是將減少遭遇壓力源的機會、放鬆自己、重新調整要求或期望值三者結合起來,在已有的正面壓力、自發壓力與過度的壓力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調節各方面來緩解壓力?

可以從小事着手來消除緊張情緒,緩解壓力。

熱愛學業: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從主觀上樹立熱愛學習的精神,排除對學習的牴觸情緒。

積極思考:停止消極的想法,重新考慮事物,變消極爲積極。計劃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堅持運動:制定一個鍛鍊的計劃,有固定的鍛鍊時間、鍛鍊方式和鍛鍊頻率。

注意飲食:有計劃地多吃一些能促進健康的食物,食物的數量和種類要合理。

擴大交往:努力擴大社會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好處。

適當放鬆:雕刻、聽音樂等都是很好的放鬆方法,試一試,從中選擇適合自己方法,給個人的興趣和愛好留些時間。

如果以上針對個人的減壓方法不起作用,可以求助於專業機構或人士,例如心理醫生或心理熱線的工作人員。讓這些專業人員來提供減壓方法,合理安排時間,對緩解壓力很有幫助。

服用保健食品對減緩緊張,緩和壓力有用嗎?

如果你承受的壓力過大以致不能有效地學習時,服用保健食品來減緩壓力或者遵醫囑服用藥物來幫助睡眠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但其有效性還需進一步證實。

服用保健食品對減緩緊張,緩和壓力有用嗎?

如果你承受的壓力過大以致不能有效地學習時,服用保健食品來減緩壓力或者遵醫囑服用藥物來幫助睡眠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但其有效性還需進一步證實。

舒適的睡眠姿勢與焦慮

關於怎樣睡覺最舒適這個心理問答,根據生理學家的研究,人睡眠時最舒服的姿勢應該是面向右側,半蜷着睡。這樣睡覺是因爲可以減輕睡眠時體重對心臟和肺部的壓迫,有利於呼吸和血液流通。

但是你知道嗎,這種睡眠方式還可以幫助我們減輕焦慮。

弗洛伊德在1936年的時候曾經研究過焦慮問題。他說,嬰兒呱呱墜地時,身體所感受到的各類刺激較之以前在母體內時大爲增加,使其不能很快適應過來,因此產生了強烈的無助感和恐懼感。這種“新生創傷”,是日後一切焦慮的起始點,也註定了人永遠擺脫不了焦慮的侵襲。

心理學家雷克也強調,嬰兒在母體中的環境是非常舒適的,安全無慮的,嬰兒在母體中不用做出任何的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是外界的環境對嬰兒來說是無法掌控的,必須用盡方法才能生存下來。因此,出生就等於是從一個極樂世界進入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艱難之地。這種巨大的轉變,自然會給嬰兒帶來強烈的恐懼感和創傷體驗。

這種最原始的焦慮,每個人都有,而且足以影響他的一生。在雷克眼中,人生的最大目標就是重返胎兒時期的生活環境,也就是“重回子宮”。

因此,我們在選擇舒適的睡眠姿勢時,會不自覺地選擇胎兒常用的姿勢,因爲我們把自己的牀鋪視爲自己最安全的地方,潛意識把它當成了子宮。同樣,這種“重回子宮”的休息方式,也能給人提供最大的安適,讓他可以減輕焦慮。

孩子厭學的常見原因

厭學是指學生在主觀上對學校學習活動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和冷漠態度,並在客觀上明顯表現出來的行爲。

厭學產生退避行爲,除因學校教育要求過高過嚴、壓力過大、學習生活單調、教學方法呆板、內容枯燥不生動多樣,難以適應學生特點和發展水平等客觀因素影響外,由於長期學習失敗形成的習慣性無力感是重要原因,失去信心、興趣,進而消極逃避、自暴自棄。發展嚴重會產生逃學行爲。

孩子厭學的幾種常見原因:

焦慮

孩子厭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一與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中情況最常發生於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 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也會令孩子焦慮加深。孩子如果是剛開始上學,家長鬚注意頭幾天上學前和孩子道別的方式。

家長必須多鼓勵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只要子女已盡了力,即使考試成績不好,也不應苛責,父母要求不過高,子女便無須承受過大壓力,於是焦慮減少,唸書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人際困擾

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是因爲沒有朋友。如果小孩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假裝生病逃避課外活動,又或以送貴重禮物來找朋友,很可能就會在學校沒有朋友。父母要傳授孩子一些結交朋友的技巧,同時多爲孩子創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

受欺負

有些學生討厭學校是因爲害怕同學。如果孩子過分沉默焦慮,喜歡一個人發呆,出現各種反常舉動,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學校受人欺負了。

解決此問題最常見的方法是向老師報告,但這是不夠的。向老師報告並不能保證不會再受人欺負。最要緊的是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根源,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負的辦法。

學習困難

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於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爲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 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他們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

怕老師

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老師"太兇"、"不公平",該怎麼辦?

家長可以先了解具體情況,再去找老師溝通,說明孩子的個性,嘗試改善老師和孩子的關係。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孩子自己面對困境,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