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青春勵志書籍《因爲痛,所以叫青春》

青春勵志書籍《因爲痛,所以叫青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編輯推薦:

青春勵志書籍《因爲痛,所以叫青春》

★《因爲痛,所以叫青春:寫給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你》與其他青春主題的書籍的最大不同在於,它並不是一本訓斥年輕人爲什麼這麼自私、無能、不爭氣的書,也不是一本空泛的喊口號告訴你只要努力、前途就一定光明的書,它是一本像朋友一樣靜靜地傾聽你的苦惱,並通過睿智的寥寥數語,引導你發現自己,獲取自己人生答案的書。

★改變亞洲億萬年輕人的療愈經典。全亞洲重印512次,10個月銷售破150萬,45周橫掃各大排行榜榜首。

★日本、韓國、意大利、荷蘭、巴西、泰國的年輕人共同的青春吶喊。一經出版,版權已經售出以上七個國家和地區。

★如果說韓寒的《青春》提出了這一代年輕人的希望在哪裏這個問題,那麼蘭都老師的《因爲痛,所以叫青春》則剛巧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清華、北大、人大、民大等名校老師希望你能更早讀到的一本書。

清華大學董關鵬、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

人大大學新聞系教授張徵、

中央民族大學崔鶴鬆

一致認可和肯定的青春能量讀本。

★這本定位給20多歲年輕人看的書,讀者已經蔓延到30、40、50歲的人,有讀者說,這裏講的不僅是年輕人要面臨的困惑,而是你一生都要應對的問題!

內容提要:

漫漫人生路,一直在迷路

在一個講究拼爹的時代,要拼什麼才能拼出未來?

改變亞洲億萬年輕人的療愈經典

一位導師父親寫給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鳴

全亞洲重印512次,10個月銷售破150萬,45周橫掃各大排行榜榜首

很多時候,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甚至在感情問題上,這些年輕人甚至還沒有邁出踏進社會的第一步,就已經淪爲一個“loser(失敗者)”。在《因爲痛,所以叫青春:寫給獨自站在人生路口的你》中作者如實地把爲人父母的成年人們所不曾來得及去了解的這代年輕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現了出來。作者幫助他們診視這些無法向他人傾訴的苦痛,並告訴他們如何才能從這種苦找到爲未來打拼的能量。

作者介紹:

金蘭都,當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人生導師。

首爾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消費者研究系主任,韓國總統辦公室、三星集團、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企業的專業顧問。

文摘:

此刻,你的的人生之鐘停留在幾點?

我桌子上一直放着一座已經不會滴答走動的時鐘,不是它出了故障,而是我特意取出了裏面的電池。但每年到了生日的那一天,我都會將座鐘的時針向前挪動18分鐘。

我的朋友K君剛剛與我促膝長談,他馬上就要三十歲了,卻依舊沒有什麼象樣的成就,對未來也很迷茫,沒有明確具體的人生規劃,只是亦步亦趨渾渾噩噩地向前走。爲此,他跟我抱怨了很久,因爲自己虛度了人生鬱悶得都快要發瘋了。

三十而立,看似很長,卻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如今的大學生,短短四年時間裏又是輔修,又是雙學位,事務繁多,有時還因爲修不滿足夠的學分不能順利畢業。還有很多學生選擇做外語交換生、實習生,或者打工兼職,以便積累相關的就業經驗,在找工作時爲自己的簡歷添上獨特的一筆。爲了這些,選擇休學一兩個學期也很常見。如果碰上重修、轉系或換專業,恐怕還要再延後一兩年畢業。畢業後,又會爲了應付各類考試或爲留學做準備,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等稍微鬆口氣停下來整理一下狀態時,才猛然發現自己已是即將步入30歲的人。

其實,不僅是那些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人,就連很多正值青春年少的人,在時間面前也會表現得戰戰兢兢不知所措。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往往還在懵懂之中,還沒有鬧明白自己是怎麼度過的大一新生生涯,就馬上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快畢業的大三階段了,卻還毫無準備,一下子對未來不知所措。那些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卻並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和理想去處的年輕人,每一天更是焦慮和沮喪。

可是,即使向社會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擁有了衆人眼中還算不錯的工作,內心的不安感就會立刻消失嗎?恐怕這種期待還是很奢侈吧。這一階段的年輕人仍然野心勃勃,不知滿足,連做夢都在想着如何在社會上迅速站穩腳跟,如何快速實現某些成就……一如現在正在讀這本書的你,可能也正多多少少爲某些事情而焦慮吧?

“已經這把年紀,可沒做成什麼象樣的事情……”常常聽到人沮喪地說出這句話,彷彿人生的大半已經過去,再無挽回的可能。

活到現在,你感覺人生的路走了多久呢?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些不知所措的話,我不妨換個角度再問一次。如果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時間比作一天的24小時,那麼你覺得自己現在正活在幾點鐘?是溫暖和煦的清晨還是烈日當頭的正午?剛剛大學畢業的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正處在剛剛吃過午飯,馬上準備開工的下午一至兩點呢?

我們不妨拿出計算器算計一下。假設你大學畢業時是24歲,又假如人的平均壽命是80歲,那麼24歲相當於幾點呢?

我告訴你,結論是——早上7點12分。

是的,是早上7點12分。大學畢業時的24歲頂多就相當於早上7點12分。

此時此刻,很多人才剛剛起牀,爲嶄新的一天做準備。有些人甚至可能還沒有起牀。作爲大學老師,我見證了無數年輕人的成長,而這一經驗幫我認識到7點12分背後所蘊藏的含義要比他們想象中巨大得多。

沒錯,22歲這一年紀頂多就是早上的7點12分。是正要出門上班的時刻。

度過幼年期和青少年時期,正要踏入社會的24歲,相當於一天中做好上班前的準備,即將要出門的時刻。

那麼,退休後準備安度晚年的60歲相當於幾點鐘呢?計算一下會得出來,是傍晚6點。這是職場人士們結束一天的辛勞工作下班回家的時刻,也是夜生活即將開始的時刻。

這些數字是不是很奇妙呢?跟你想象的有所出入吧?因此,我喜歡將人生的80年跟一天中的24小時進行對照。

人生時鐘的計算方法十分簡單。24小時相當於1,440分鐘,而將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鐘。1年相當於18分鐘,10年相當於3個小時,以此類推 20歲是早上6點,29歲是上午8點42分。我所計算的人生時鐘前提是將80歲設定爲人的平均壽命,而隨着未來平均壽命的'延長,每個人人生時鐘的跨度都將增長,單位時間也將變得更加寬鬆。

曾經有一位60歲的元老級畢業生,參加系裏組織的校友會活動時說過,他在大學任教多年,認爲自己的人生會一直圍繞着校園度過,可是新上任的某領導突然決定提前部門退休年齡,他只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匆忙退休了。一開始他十分記恨這位領導,但現如今他十分感謝這位領導讓自己提前兩年退休,因爲在這段時間裏他發現自己的人生之中還有許多之前未曾開發的幸福領域。我對這位前輩的話着實吃驚了一番。沒錯,夕陽西下的6點10分並不意味着不可以再轉換方向,有新的作爲,世界仍舊有許多未知的全新領域等待你去探索。夕陽無限好啊。

我將人生時鐘介紹給其它人時,大多數人都會流露出驚詫的表情——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人生時鐘要比想象中的都要早。當我對即將年滿五十的前輩說出“前輩,您現在才處在下午3點哦,對方會立即掰着手指掐算開來,並且驚呼:“真是耶!”

當我將人生時鐘的對應講述給即將迎來畢業時刻的24歲年輕人時,大多數人都會由衷地發出感慨,“我以爲自己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人生,可現在才僅僅處在早上7點12分啊!”

沒錯,你的人生之路仍尚早。如果早上7點醒來之後,發覺自己已經比別人慢了半拍,不要焦慮和擔心,因爲這並不意味着會毀掉一整天。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快了一步,或者慢了一步,並不對未來起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有些人抱着“我已經來不及了!”的態度自暴自棄,並非是“事實”問題,而是“自欺欺人”的問題。切忌不能爲自己製造放棄或逃避的藉口。你現在所處的時間段還很早,現在的你還擁有大把的時間,懸而未決的未來正在等待着你,沒有什麼不能改變。

我桌子上的人生時鐘此刻正指向下午2點24分。我已經48歲的年紀,卻纔走到下午2點24分……在即將步入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每當覺得自己毫無建樹而心生懊惱時,我總會擡起頭看看自己的人生時鐘——距離一天結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呢。

記得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中有這麼一句臺詞:“人生從不嫌太年輕或者太老,一切都剛剛好。”

本文青春勵志書籍 因爲痛 所以叫青春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裏了,希望您會喜歡,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更多類似內容可以到勵志書籍 欄目進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