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勵志書籍:《熱愛生命》

勵志書籍:《熱愛生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熱愛生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創作的中篇小說,這部小說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人性的偉大和堅強。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信息,歡迎查閱。

勵志書籍:《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內容介紹

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在越過一條小河時扭傷了腳腕,他的夥伴——比爾無情地拋棄了他,他獨自在荒原上尋找着出路。腳傷讓他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困難,更可怕的是難以忍受的飢餓。處於無奈,他將淘來的沙全平均分成兩份,將其中的一份小心翼冀地藏好,帶着另外的一份繼續艱難地前行。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他在途中發現了一隻受傷的松雞,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忍着劇烈地腳痛拼命地去追趕那隻松雞,結果迷路了。此時的他消耗掉了相當多的體力,因而他選擇把剩下的金沙又分成了兩份,然而這一次他把其中的一份兒直接倒在了地上。沒過多久,他就把所有的金沙全都扔掉了。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的`時候,他遇到了一隻生病的狼。他發現這隻病狼跟在他的身後,舔着他的血跡尾隨着他。就這樣,兩個瀕臨死亡的生靈拖着垂死的身軀,在荒原上互相獵取對方。爲了活着回去、爲了戰勝這匹令他作嘔的病狼,最終在人與狼的戰鬥中人獲得了勝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終他獲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熱愛生命》創作背景

倫敦所處的時代,由於工業革命,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結構發生重大改變。同時也導致了貧富差距的加大。社會底層人民夢想致富並擠入上流社會,而富人又渴望更多的財富。這樣人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美國夢並付諸努力去實現。1896年,不計其數的美國淘金者涌入阿拉斯加,倫敦和他的哥哥也在其中。他們希望能迅速致寓。在這個龐大的淘金大軍中,只有五千人進人到礦區,只有一千人實現淘金夢平安歸來。

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這使得人民失去了樂觀向上精神,叔本華和尼采的學說廣泛傳播。尼采的超人哲學影響最爲深遠。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就深受這種學說的影響。當時美國文壇“世紀末文學”的潮流正流行,這股潮流專注於死亡、病態,加重了社會的悲觀厭世情緒。

《熱愛生命》作者介紹

傑克·倫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於舊金山。父親是破產農民,家境貧寒。傑克幼年時就曾以出賣體力爲生,賣過報,當過童工,後來又當水手,到過日本。回國後在黃麻廠和鐵路廠做工。以後他又加入了加拿大的淘金者行列,但空手而歸,從此,埋頭寫作。他的早期作品有《野性的呼喚》(1903)、《白牙》(1906)等。1909年發表代表作、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描寫了一個出身於勞動者家庭的現實主義作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坎坷命運,對社會做了尖銳批判。一生先後寫過15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優秀的有《墨西哥人》、《熱愛生命》、《在甲板的天篷底下》等。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個性,故事情節緊湊,文筆生動,有相當感染力。他成名後因經濟上的破產和家庭糾紛,精神受到嚴重打擊,於1916年11月22日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