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高中生必讀的名著有哪些

高中生必讀的名著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導語:名著學習在語文中是必要的,希望大家在考試之際抓緊時間學習吧。下面是小編爲你準備的高中生必讀的名著有哪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必讀的名著有哪些

《四世同堂》

這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經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爲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爲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傑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藝術功力和爐火純青的小說技藝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了風味濃郁的北平生活畫卷,至今傳讀不衰,歷久彌新……

《君主論》

全書有26章。前11章論述了君主國應該怎樣進行統治和維持下去,強調有勢力保護國家容易、反之則難,君主應靠殘暴和訛詐取勝;12-14章闡明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主要擁有自己的軍隊,戰爭、軍事制度和訓練是君主惟一的專業。後12章是全書的重點,全面論證馬基雅維利的術治理論。

《君主論》對不同類型的君主國做了明確的區分:如世襲君主國、混合君主國、依靠自己武力和能力獲得的新君主國、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於幸運而獲得的新君主國、世民君主國和宗教君主國等等。啓示實行統治的君主們如何參照別國的歷史經驗,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適合自己的君主政體。這無疑是一個君主在立國之初首先考慮的原則。君主立國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要把基點放在自身的力量上,凡是這樣做的,日後保持自己的地位,就沒有多少困難。這是馬基雅維利對君主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提出的第二條原則。

任何一位君主或政治家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必須學會政治統治的方法,這就是君主的基本行爲原則,既是書中的重點,也是後世爭論的焦點。

《君主論》赤裸裸地將君王的政治行爲和倫理行爲截然分開,直言不諱地否定一般公認的道德。它認爲,人們必須承認世界上有兩種鬥爭方法,一種是運用法律,一種是運用武力。前種方法是人類特有的理性行爲,而後者則是獸行爲。在當時的社會現實面前,前者常常使人力不從心,迫使人們必須訴諸後者。這就要求君王必須懂得如何善於運用野獸的行爲進行鬥爭,做君王的如果總是善良,就肯定會滅亡,他必須狡猾如狐狸,兇猛如獅子。獅子不能防禦陷阱,狐狸不能抗拒豺狼,所以,君主做狐狸是要發現陷阱,做獅子是要嚇走豺狼。

《君主論》主張一個君主爲了達到自己的事業或統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惡名,應該大刀闊斧,使用暴力手段解決那些非用暴力解決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義,倫理道德可以拋棄不管,因爲目的高於手段。在守信義有好處時,君王應當守信義。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時,或者原來自己守信義的理由不復存在的時候,任何一位英明的統治者絕對不能,也不應當遵守信義。它還告訴君王:“必須學會將這種品格掩飾好。”必須習慣於混充善者,做口是心非的僞君子。

《君主論》還主張君主應當顯得虔信宗教。使宗教在國家中佔有顯要的地位,這並不是因爲宗教的真實性,而在於它是聯繫社會的紐帶。《君主論》中關於教會王國的論述中指出:“教會王國在取得政權以後,便受到宗教習慣的保護,這種君王不需要有軍隊,因爲他們有人心所不能企及的崇高大義所支持。”他們顯然是由上帝所樹立,也是由上帝所把守着,如果輕易地對它加以評論,那就是狂妄無知的行爲。

在政治手段問題上,馬基雅維利認爲,用註定要失敗的方法去追求某個政治目標是徒勞的,即使爲了一個很好的目的,也必須要選擇能夠實現它的手段。手段問題不要去管目的的善與惡,而要按照純粹的科學方式去處理。成功的意義在於達到目的,不管這個目的是什麼。假若世界上有一門“成功學”,專門研究惡人的成功,肯定會和研究善人的成功做得同樣好。因爲惡人成功的事例比聖賢成功的事例並不少,有時反而更多。如果這門學科成立,對聖賢和惡人同樣有用,因爲聖賢一旦涉及政治,必定同惡人一樣,希望自己成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烏克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小兒子,父親死得早,母親則在富人家當廚娘,哥哥阿爾·焦姆是個鐵路工人,受盡了資本主義制度剝削和壓迫人民的痛苦。在被迫退學後,他當過車站食堂的小夥夫,做過發電廠的工人,之後認識了冬妮婭——一個林務官的女兒。低下的社會地位和苦難的生活練就了保爾一副不屈不撓的性格。十月革命爆發後,紅色政權遭到了外國勢力干涉和本國反動派的聯合圍攻。烏克蘭的政治形勢也空前的激烈動盪,保爾通過哥哥認識了朱赫來。朱赫來是個老布爾什維克戰士,紅軍撤退時將他留在了鎮上。朱赫來很友好,教保爾學會了英式拳擊,還培養了保爾樸素的革命熱情。一次,因爲解救朱赫來,保爾自己被關進了監獄。而後愚蠢的敵人卻很快把他錯放了。出獄後的保爾慌不擇路,跳進了冬妮婭家的花園。冬妮婭很喜歡熱情、倔強、個性剛強的保爾,保爾也被漂亮、整潔、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樣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婭所深深吸引。

後來,保爾在朱赫來的影響下參加了紅軍。成爲了著名的科托夫斯基騎兵師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戰友們曾一天向敵人發起十七次衝鋒。在戰鬥之餘,他還喜歡讀小說,一有空就講給戰友們聽。一次激戰中,他頭部受重傷,被送進了醫院;出院後,保爾住進了冬妮婭親戚的家。因爲他的一隻眼睛失明瞭,所以不能再回前線了,但他不忘工作,立刻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種已所能及的工作。

一次參加工友同志的聚會,保爾因帶着穿着漂亮整潔的冬妮婭同去,遭到了工友們的譏諷和嘲笑。保爾意識到冬妮婭和自己不是—個階級,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上,但卻被她回絕了,兩個人的感情不得不產生分裂,從此保爾便離開了這個文靜的.女孩。

爲了供應城市木材,保爾參加了鐵路建築。暴雨、泥濘、大雪、凍土,工作條件越來越惡劣,武裝土匪的騷擾和疾病、飢餓也都威脅着保爾和同志們。但鐵路還是如期修通了,已升爲省委委員的朱赫來爲他們的革命熱情深深感動,他說:“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由於成績突出,保爾被任命爲某鐵路工廠的團委書記,女政委麗達經常幫助保爾,幫助他提高認識,搞好工作。保爾漸漸愛上了麗達,但又以革命爲由放棄了自己第二次萌動的愛情。保爾因傷寒再次回鄉住進了醫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醫生又在他脊柱上發現了一處彈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傷,於是保爾又回到家鄉養病。

在家鄉養病期間,保爾到烈土墓前憑弔戰友,感慨萬千,發出了感人至深、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有一次差點死了,但他想起了戰友,覺得自己應該活下去,畢竟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解放而鬥爭。’”病癒後,保爾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堅決地和各種非主流思想和“歪風邪氣”作鬥爭。

1924年,黨組織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擔,讓他長期療養。他的視力越來越差。在海濱療養時,保爾認識了達雅——一個出身工人家庭的女孩兒:在達雅家中,保爾鼓動了達雅對老頑固父親的造反,並引導她加入了蘇維埃,最後達雅和保爾結婚了。

1927年,保爾完全癱瘓,繼而雙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喪氣,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但堅強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保爾開始了創作。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歷,告訴人們一塊“鋼鐵”是經歷過許多磨難才能煉成的。

1934年,在母親、妻子以及同志們的幫助下,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四日,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部)終於出版了!

《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範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博輸了,但在範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範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生死交關時,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顆只比他大一丁點兒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愛的小玫瑰花。但小玫瑰花的虛榮心傷害了小王子對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別小行星,開始了遨遊太空的旅行。他先後訪問了六個行星,各種見聞使他陷入憂傷,他感到大人們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個點燈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個可以作爲朋友的人。但點燈人的天地又十分狹小,除了點燈人和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個人。在地理學家的指點下,孤單的小王子來到人類居住的地球。

小王子發現人類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鸚鵡那樣重複別人講過的話。小王子這時越來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後來,小王子遇到一隻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與它結成了親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祕密——肉眼看不見事物的本質,只有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作爲禮物,送給小王子。用這個祕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與遇險的飛行員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後,小王子在蛇的幫助下離開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號小行星上。

童話描寫小王子沒有被成人那騙人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終找到自己的理想。這理想就是連結宇宙萬物的愛,而這種愛又是世間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種傷感的情緒。作者聖埃克絮佩裏在獻辭中說:這本書是獻給長成了大人的從前那個孩子。

《小王子》不僅贏得了兒童讀者,也爲成年人所喜愛,作品凝練的語言滲透了作者對人類及人類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現出的諷刺與幻想,真情與哲理,使之成爲法國乃至世界上最爲著名的一部童話小說。

敘述者——一個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他在那裏遇見了小王子。六年後,他講述了這段奇遇故事。

敘事視角——故事以第一人稱敘事,雖然其中大部分篇章是飛行員在複述小王子一人旅行的故事。

語氣——描述飛行員與小王子夢幻般的相遇是甜蜜的傷感;而對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充滿功利主義,則表露出無奈和憂心。

背景(時間/地方)——六年前,不過敘述者並未表明現在是什麼年月。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和太空。

主人公——小王子,飛行員,花,狐狸。

主要衝突——飛行員與小王子的天真無邪觀點,同大人世界令人窒息的教條之間的衝突。

上升情節(起勢情節)——花兒使小王子感到苦惱與迷茫,儘管他依然是那麼愛他的那朵花,卻還是獨自一人離開了自己的星球,開始了旅行。在訪問了鄰近的幾座星球后來到地球。他漫步在沙漠尋找人類,他找到了狐狸。

高潮——狐狸告訴了小王子一個祕密,使小王子認識到他的玫瑰花的價值。

下降情節(收勢情節)——小王子向飛行員轉述狐狸告訴他的那個祕密;小王子被蛇咬後回自己的星球去了。

主題——偏見與成見的危險,人生探索的啓迪,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正因爲對某物某事付出過才使得某物某事變得如此重要,勇於承擔責任的重要。

母題——祕密,飛行員的畫,馴養,正經事。

象徵——星星,沙漠,火車,水,酒鬼,國王,點燈人,第二顆星球的愛慕虛榮的人,地理學家,商人,玫瑰,狐狸。

預示——當小王子初遇蛇時,蛇暗示它能讓小王子回到自己的星球;狐狸在小王子將離開的時候給他啓示,叫他回去再看看那5000朵玫瑰。小王子回來跟狐狸告別的時候狐狸告訴了他一個祕密(即一個答案):"本質的東西是用眼睛看不見的,只能用心去看。正因爲你(小王子)爲你的玫瑰花費的時光,才使得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對你馴養過的東西,你永遠都有責任。你必須對你的玫瑰負責。”

基調——作品基調是溫柔的、童真的、充滿哲理的,憂傷而又帶有神祕氣息的。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有243個故事。在西方被稱爲《阿拉伯之夜》,在中國卻有一個獨特的稱呼:《天方夜譚》。“天方”是中國古代對阿拉伯的稱呼,僅憑這名字,就足以把人帶到神祕的異域世界中。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負盛名,擁有最多讀者和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同時,它以民間文學的樸素身份卻能躋身於世界古典名著之列,也堪稱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蹟。

這本書其實並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它是中近東地區廣大市井藝人和文人學士在幾百年的時間裏收集、提煉和加工而成的,是這個地區廣大阿拉伯人民、波斯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區的民間口頭流傳,約在公元八九世紀之交出現了早期的手抄本,到12世紀,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書名,但直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才基本定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經產生,便廣爲流傳。在十字軍東征時期就傳到了歐洲。書中的故事來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波斯和印度;2、以巴格達爲中心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時期流行的故事;3、埃及麥馬立克王朝(1250-1517年)統治時期流傳的故事。

《紅與黑》

小說緊緊圍繞主人公於連個人奮鬥與最終失敗的經歷這一主線,廣泛展現了“19世紀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反映了19世紀早期法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本質問題。

在藝術上,小說以深刻細膩的筆調,廣泛運用獨白和自由聯想等多種藝術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靈空間,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層意識的活動,從而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司湯達因此被後人稱爲“現代小說之父”。

《歐也妮·葛朗臺》

《歐也妮·葛朗臺》是一幅法國19世紀前半期外省的色彩繽紛的社會風俗畫。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金錢對人的思想靈魂腐蝕和摧殘。小說形象地告訴我們:資產階級的每一個金錢都充塞着“污穢和鮮血”,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冷酷的“現金交易”再也沒有任何聯繫了。

葛朗臺是法國索漠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他利用1789年的革命情勢和種種手段使自己的財產神話般地增長了起來。這老頭十分吝嗇,有一套理財的本領。他爲了省錢,家裏整年不買蔬菜和肉,由佃戶送來,麪包由女僕娜農 做,寒冬臘月捨不得生火取暖,平時還要剋扣女兒和妻子的零用錢。他做木桶生意,計算得像天文學家那樣準確,投機買賣從不失敗,區里人人都吃過他的虧。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他的獨生女兒歐也妮的生日,小說中的人物一一登場:公證人克羅旭一家和初級裁判所所長蓬風先生到葛朗臺家吃飯,還帶來稀有的珍品。他們都是來向歐也妮獻殷勤的。正當他們在歡慶生日時,突然從巴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歐也妮的堂弟夏爾。原來夏爾的父親破產自殺,讓葛朗臺照顧兒子的前程。葛朗臺看到兄弟的絕命書後不動聲色,並且在當夜想好了一套詭計,藉口家裏有事,請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幫忙。銀行家拉格桑爲討好葛朗臺而毛遂自薦,到巴黎幫助處理死者遺產,他將部分債款還給債權人,餘下的按預定計劃長期拖延。在這件事情上,葛朗臺不但分文不花,還利用銀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債買賣,賺了一大筆錢。

夏爾可憐的處境得到了歐也妮的同情,巴黎花花公子的打扮和舉止也引起了鄉里女子的愛慕之心。夏爾爲了自己的前程,決定去印度經商。臨走之前,歐也妮將自己積蓄的金幣送給他。夏爾也把母親給他的金梳妝匣留給她作爲紀念,兩人海誓山盟定下終身。夏爾走後的頭一個元旦,葛朗臺發現女兒把金幣送給查理,就大發雷霆,把她監禁起來。這事驚擾了他的妻子,使她一病不起。公證人警告他,妻子一死,他的財產必須重新登記,歐也妮有繼承遺產的權利。葛朗臺老頭害怕起來,就和女兒講和,但妻子一死,葛朗臺通過公證人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把全部家產總攬在自己手裏。臨死前,他要女兒把黃金擺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一般。他說:“這樣好叫我心裏暖和!”最後他喚歐也妮前來,對她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神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把一個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親吻,葛朗臺見到金子,便作出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它抓到手。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他死了。

1827年吝嗇鬼死去,留下1900萬法郎,歐也妮繼承父業,成了當地首富,人人向她求婚,她卻癡心等待夏爾。但是夏爾在海外經商,逐漸發揚了葛朗臺家族的血統,變得小氣,精於算計,只爲自己利益考慮,並且明白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把鄉下的堂姐撇在腦後,寫信與其瞥清關係。他要與貴族小姐結婚,但因不肯償還父親的債務而受到阻礙。最後,歐也妮答應嫁給公證人的兒子特·蓬風,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並要求他幫她用兩百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着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着虔誠慈愛的生活,並“挾着一連串的善行義舉向天國前進”。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最沉重的負擔壓迫着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到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

米蘭·昆德拉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說描寫了托馬斯與特麗莎、薩麗娜之間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絕不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性愛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說,小說從“永恆輪迴”的討論開始,把我們帶入了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中,比如,輕與重,比如,靈與肉,它帶領着我們思考——什麼纔是人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意蘊深遠,讀它,你能領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絕不枯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複的書,其中裝載了多種涵義:被政治化了的社會內涵的揭示、人性考察、個人命運在特定歷史與政治語境下的呈現,以及對兩性關係本質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極其聰明地將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寫成一部非同凡響的小說——其中既有隱喻式的哲學思考,也有人的悲歡離合的生命歷程的展現。本文限於篇幅,將只涉及其中的兩性關係。

《活着》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政府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溼雙眼,因爲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圍城

紅海早過了,船在印度洋麪上開駛着,量是太陽依然不饒人地遲落早起,侵佔去大部分的夜。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到紅消醉醒,船艙裏的睡人也一身膩汗地醒來,洗了澡趕到甲板上吹海風,又是一天開始。這是七月下旬,閤中國舊曆的三伏,一年最熱的時候。在中國熱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後大家都說是兵戈之象,因爲這就是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 《圍城》是錢先生唯一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現代文學經典。有論者認爲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圍城》內涵充盈,兼以理勝於情,是小說中的宋詩。所謂“圍城”,如書中人物所說,是脫胎於兩句歐洲成語。英國人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法國人的說法是:結婚猶如“被圍困的城堡fortressassiegee,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本書的主人公方鴻漸本來不知道有“圍城”之說,然而,當他聽人說到“圍城”,並且經過後來的坎坷,便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想法。”“圍城”是對一種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一種心理意態的巧妙把捉。“圍城”所描繪的,乃是人類理想主義和幻想破滅的永恆循環。古往今來,多少人都是從自以爲天佑神助開始,而從意識到造化弄人結束。《圍城》中時起時伏,處處申說的,都是理想的不斷升騰和一再破滅。經常是事將成矣而毀即隨之,浪拋心力而已。許多人終身處於“圍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圍城”完全可以作爲人類身處困境、屢遭挫折的象徵。錢鍾書先生旁觀浮生,思慮沉潛;指點世態,寄慨遙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讀者對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書風格幽默,妙譬可人,讀之頗可領略漢語文字的豐贍粹美。

《西廂記》

秀才張君瑞上京應試,路過河中府(今山西永濟)普救寺,偶遇寄居於寺中的前相國小姐崔鶯鶯,二人一見鍾情,於是衝破禮教的束縛,月夜吟詩,彈琴達意。不料正在此時,賊將孫飛虎率兵包圍普救寺,要搶掠崔鶯鶯做壓寨夫人。相國夫人被逼無奈,只好當衆許諾:誰能退卻賊兵,就將鶯鶯嫁給誰。張君瑞向好友白馬將軍杜確求救,圍兵被解。可是事件平定之後,相國夫人卻悔婚,讓崔、張二人以兄妹稱呼。崔、張又陷入無限痛苦之中。鶯鶯的丫環紅娘出於義憤,幫他二人傳遞書信,崔、張終於衝破種種樊籬,私自結合。在事實面前,相國夫人被迫允婚,可又以“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爲由,逼迫張君瑞上京赴試。張君瑞不負衆望,狀元得第,衣錦歸來,與崔鶯鶯有情人終成眷屬。

由於《西廂記》突出的藝術成就,幾百年來盛演不衰,雜劇、傳奇、地方戲竟相演出。解放後,戲劇家田漢、馬少波等先後將它改編爲京劇、崑曲,它還被譯成日、英、法等國文字,在全世界贏得了聲譽。而王實甫則憑藉他的《西廂記》,在中國文學史尤其是戲劇史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情人》

我的父母受到殖民地政府的欺騙,滿懷希望,遠渡重洋,從法國來到越南,卻一無所獲,父親客死異鄉,母親在當地的一所法文學校當校長,以此來養活我們兄妹3 人。母親花掉自己的全部集蓄,在柬埔寨的貢布省買了一塊地,但土地管理部門竟無一人告訴她,這塊土地無法耕種,因爲它每年都要被海水淹沒六個月,最後破產。

我在西貢國立寄宿學校外面的一所專門爲法國人辦的的中學裏讀書。要時常乘坐汽車和渡船往返於學校和家之間。

15歲那年,有一天,在從家去西貢學校的一條渡船上,遇到一位比我大12歲的華裔男子,他對我一見鍾情,並主動用他的黑色大轎車送我回學校。這位青年是個中國人,他住在沙瀝河岸上的一幢藍瓷欄杆的別墅裏,他家財萬貫,非常富有。他家是控制着殖民地廣大居民不動產的金融集團。他母親去世了,他從巴黎趕回來,爲母親奔喪。他是個獨子,父親獨斷專行而財權在握。

這以後,我們常在城南的一座單間公寓裏私會了,我們在一起談得很融洽。15歲的我就知道享樂,雖然我不知享樂爲何物,卻已習慣了男人對我投來的那種貪婪的目光。

不久,在這間單身公寓裏,我奉獻了我的童貞,儘管我還是個尚未成熟的孩子。在這以後的一段時間裏,我們不斷地在這間公寓裏幽會。他瘋狂地愛着我,我卻只希望他像往常把女人帶到他房間裏來那樣去做。對我來說,我是因爲他有錢纔來的,我說我要現在有錢的他。

我需要他的錢爲臥病在牀的母親治病,我需要他的錢供荒淫無恥的大哥尋歡作樂,我需要他的錢改變這窮困潦倒的家。這位黃皮膚的情人帶着我們全家人,去高級餐館,去逛夜總會,滿足我們可悲的虛榮和自尊。

我生活在一個支離破碎,怪異扭曲的家庭中,純樸、剛強卻被世人欺騙,最終絕望的母親;殘暴醜陋、惡魔般的大哥;倍受屈辱而默默忍受的小哥哥。他們雖然瞧不起我的中國情人,極力反對他,卻無恥地以我的肉體作交易,滿足他們的金錢慾望。我的愛,從做童妓的時候就被人偷走了。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裏,我們不斷地幽會,盡情地滿足情感和慾望的需要。

但這段感情終究還是一段感傷絕望的愛情。我不能戰勝膚色和民族的偏見,不得不離開印度支那,回巴黎定居。他也掙脫不了幾千年封建禮教的羈絆,不得不尊從父母之命,與一位素未謀面的中國姑娘結婚了。

許多年過去了,我結婚、生育、離婚並開始寫作,他和他太太來到巴黎並給我打了電話。他說他和從前一樣,還愛着我,他不停止對我的愛,他將愛我,一直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