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歌曲 > 紅色歌曲《十送紅軍》簡介

紅色歌曲《十送紅軍》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十送紅軍》是一首紅色歌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色歌曲《十送紅軍》簡介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色歌曲《十送紅軍》簡介

歌曲

詞/張士燮

曲/朱正本

一送(裏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

秋風(裏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

山上(裏格)野鹿,聲聲哀號叫

樹樹(裏格)梧桐,葉呀葉落光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

幾時(裏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三送(裏格)紅軍,(介支個)到拿山

山上(裏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

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

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搬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

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

灑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五送(裏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

鴻雁(裏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

鴻雁(裏格)能夠,捎來書信

鴻雁(裏格)飛到,天涯與海角

千言萬語囑咐,紅軍啊

捎書(裏格)多把,(介支個)革命說

七送(裏格)紅軍,(介支個)五斗江

江上(裏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

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

四方百姓淚汪汪,深情似海不能忘

紅軍啊,革命成功,(介支個)早歸鄉

九送紅軍,上大道

鑼兒無聲鼓不敲,鼓不敲

雙雙(裏格)拉着長繭的手

心象(裏格)黃連,臉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

盼望(裏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裏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

望月(裏格)亭上,(介支個)搭高臺

臺高(裏格)十丈,白玉柱

雕龍(裏格)畫鳳,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

這臺(裏格)名叫(介支個)望紅臺。

創作背景: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色蘇區中的紅色歌謠,是產生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陝南和川北大巴山區這個特定的環境,它有明顯的時代背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由於風起雲涌的的鬥爭生活,又爲紅色歌謠的產生提供了不盡的源泉,使這裏的山歌無論在思想上,藝術上有了新的發展。在陝南、川北的羣衆中,一方面剔除了山歌中滲入的`某些不建康和落後的成份,一方面完美地吸取了新的題材,從而使那些以歌頌黨和紅軍、歌頌翻身解放,積極參加紅軍,反映軍民關係,支援反“圍剿”戰爭。紅軍走後又產生了懷念黨和紅軍爲內容的歌謠,增加了新的思想,煥發了新的藝術生命,使陝南川北地區的民間歌謠,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繼承和發展。

鎮巴縣地處川陝交界,是“民歌之鄉”、“紅軍之鄉”,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在中國共產黨和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下,建立了縣蘇維埃政權,宣傳土地革命,發動羣衆參軍參戰,南面支援紅軍前線戰事,北面防禦國民黨的進攻,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鬥爭,留下了可歌可泣、震撼人心,光照日月的事蹟。這些,必然要反映到勞動人民口頭文學的創作裏,特別是巴山人民熱愛和熟悉的歌謠裏。

歌曲來源:

解放後鎮巴縣重視紅色歌謠的蒐集和整理,縣內從事文藝、史料的許多專業和業餘工作者,滿懷熱情,含辛如苦,深入全縣廣大地區收集整理了千餘首鎮巴紅色歌謠,其中《十送紅軍》民歌就出自鎮巴與四川通江交界的西鄉街(兩河口)。西鄉街(兩河口)是清嘉慶七年(1802)前,此地爲西鄉縣所轄,故名西鄉街,後屬鎮巴縣轄。西鄉街(兩河口)是紅四方面軍入川第一鎮,是紅四方面軍創立川陝省蘇維埃政權中成立的第一個縣蘇維埃政權——赤北縣蘇維埃政府,轄通江及鎮巴簡池、永樂核桃樹、三元蘇家坡等地。1956年秋鎮巴縣政府民政科文史收集者符文學到簡池、永樂一帶普查紅軍烈士和了解紅軍史蹟,收集了《十送紅軍》歌詞,下面是符文學當時收集經過。

符文學說:“建國後,在1956年的秋未冬初,我到了永樂鄉後,鄉上讓我到西鄉街(兩河口)找朱有熾,朱有熾住西鄉街(兩河口)上,他知道很多革命歷史和紅軍烈士人物情況,朱有熾曾任過川陝省赤北縣蘇維埃稅務局長,並在那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其妻陳昌秀同時入黨並任兩河口鄉蘇維埃婦女委員長。我到西鄉街找到朱有熾後,先談了有關革命烈士和革命鬥爭史實後,他順便唱了歌謠《徐向前到川陝,空山壩紮營盤,惡人個個腦殼砍,打得川軍垮了杆》、《紅軍到了西鄉街,人山人海雲集來,河口街上搭高臺,川陝首建蘇維埃,首縣就是赤北縣,邊境上空紅了天》。他還說:“我還有一首較長的,一共十段,內容較好。歌名叫《十送紅軍》,接着他哼唱,我就記錄,記錄畢了又念起給朱有熾聽,有錯的地方作了糾正。我回到縣上,將這首歌謠反覆琢磨、過細推敲,加以整理,以富饒爲筆名寄給“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民間文學》:部。”過了兩年,於1958年11月號的《民間文學》革命歌謠欄目中發表了‘鎮巴歌謠’《十送紅軍》這首歌謠。因此說:“西鄉街是鎮巴歌謠《十送紅軍》的發源地。”隨後,這首歌謠先後被收入《紅色歌謠集》、《中國歌謠選》等全國性出版物,署名皆爲朱有熾演唱、富饒(符文學筆名)蒐集。

1959年,劉光朗(陝南民歌演唱家)從西安藝術師範學校音樂專業班畢業回鄉教書,他說,“不久,符文學找到我把發表在《民間文學》的《鎮巴歌謠十送紅軍》詞交給我,讓我譜曲,看了歌詞後,我感覺非常美,當時心裏很感動。很快,我按鎮巴民歌的曲調譜了曲,並教給學生傳唱。”

劉光朗稱:“前些年(1990年)曾到鎮巴簡池、永樂西鄉街搞採錄,找到了朱有熾的兒子,朱的兒子證實曾見證了符文學找他父親收集這首歌詞的過程。當時朱有熾的一位老鄰居朱達武告訴我,‘那個老漢(指朱有熾)愛唱的很,經常彈個弦弦唱’,朱達武還爲我學唱了幾句朱有熾經常唱的《十送紅軍》詞,用的是鎮巴民歌《繡荷包》的曲調。”

歌曲詞調:

鎮巴歌謠《十送紅軍》詞

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纏綿綿,山裏野貓哀號叫,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啊!幾時人馬再回山。

二送紅軍大道旁,紅漆桌子兩邊放,桌上擺着送行酒,酒兒裏面摻蜜糖,紅軍啊!思情似海不能忘。

三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雙手垃着長繭手,心象黃連臉在笑,紅軍啊!萬般憂愁怎能消。

四送紅軍過高山,山上包穀金燦燦,包穀種子紅軍種,包穀棒子窮人搬。紅軍啊!撒下種子紅了天。

五送紅軍上了坡,鴻雁陣陣空中過,鴻雁能捎書和信,飛到天涯和海角,紅軍啊!捎信多把革命說。

六送紅軍兔兒崖,兩隻兔子哭哀哀,禽獸也能知人性,血肉感情拋不開,紅軍啊!山裏紅花永不敗。

七送紅軍七裏灣,灣灣上下一片田,田裏穀穗頭低下,田裏鯉魚翻田坎,紅軍啊!新米上市人去遠。

八送紅軍八角山,兩隻八哥吐人言,紅軍哥哥莫遠走,走了財東要倒算,紅軍啊!窮人的苦水吐不完。

九送紅軍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兒忙,千軍萬馬河邊站,十萬百姓淚汪汪,紅軍啊!眼望江水斷肝腸。

十送紅軍轉回來,巴山頂上搭高臺,高臺十丈白玉柱,雕龍繡鳳放光彩,紅軍啊!這臺名叫望紅臺。

原詞中涉及的地名“南山、兔兒巖、七裏灣、八角山、通江河、巴山”等均屬陝西鎮巴縣、四川通江縣地名,全詞意境也正符合當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陝蘇區時的時段和情景。所以,鎮巴纔是這首歌謠真正的母源地。這首歌謠最早在鎮巴境內傳唱,鎮巴也最先將其搬上舞臺,隨後載入《縣誌》,並勒石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