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電影《夏威夷之戀》上映時間

電影《夏威夷之戀》上映時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夏威夷之戀》是由大地時代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發行的懸疑愛情片。由陳妍希、傑克遜·拉斯波恩、姜成鎬等主演。該片於2016年4月29日美國上映,2016年11月25日中國大陸上映。下面爲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夏威夷之戀》上映時間

劇情簡介:

莉莉(陳妍希飾)是在美國夏威夷某醫院的一位中國實習醫生,她需要頂住壓力,在上司麥奇醫生(姜成鎬飾)的苛刻要求下,進行每天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某天,莉莉在醫院偶遇了一個年輕熱情的小學老師尼爾(傑克遜·拉斯波恩飾),兩人進入了甜蜜戀愛期。

就在這段異國奮鬥史稍顯曙光的時候,莉莉經歷了一場致命性的車禍。醒來後,她發現自己活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裏:她的現任丈夫是自己的上司麥奇醫生,兩人還有一個五歲的兒子詹姆斯。而她醫院的同事甚至是她的親生父母,都否認她男友尼爾的存在。在經歷了一次次對她過往和現在的懷疑後,莉莉決定踏上尋找記憶的旅程,試圖找到隱藏在種種怪異事件背後的真相,向身邊的人證明尼爾不是她的幻想,他們的愛情真實存在過。

角色介紹:

張莉莉

演員 陳妍希

在美國夏威夷某醫院的一位中國實習醫生, 異國事業剛開始發展,莉莉經歷了一場致命性的車禍。醒來後,發現自己活在陌生的世界,現任丈夫是自己的上司麥奇醫生,還有一個五歲的兒子詹姆斯,但是前男友尼爾的存在卻被周圍的人所否認。

麥奇

演員 姜成鎬

原來莉莉的上司,每天苛刻要求莉莉進行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在莉莉出車禍後卻變成了她的丈夫,並與莉莉共同擁有一個五歲的兒子。

尼爾

演員 傑克遜·拉斯波恩

年輕熱情的小學老師,既溫柔又體貼,且充滿浪漫情調,與莉莉在醫院遇到並展開了一段戀情,把莉莉的心拿得穩穩的。但在莉莉發生車禍後,他的存在卻被抹殺了,只存在於莉莉的記憶中。

幕後製作:

爲了具象化中西方文化對於愛情的共同表達,導演特意選用了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並藉此設計了一段“鵲橋”求婚。這個精緻的鵲橋反覆閃回,不僅出現在男女主角定情場景中,更將在女主角的感情線中扮演重要角色。

影片評價:

《夏威夷之戀》有引人入勝的故事、精細認真的電影拍攝。(騰訊網評)

影片巧妙地將中國牛郎織女的神話與悽美的夏威夷傳說結合在一起,在風景迷人的夏威夷講述了一個充滿浪滿和懸疑色彩的現代“燒腦”愛情故事。(鳳凰網評)

《夏威夷之戀》充滿了現代情侶之間超越生死的愛戀和女主人公對異國生活的各種感悟。(搜狐網評)

影片不僅有超越生死的愛戀,也有女主人公對異國生活的各種感悟。片中還有幾段較爲驚悚的片段扣人心絃,陳妍希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不過,影片最後的結局遭到部分觀衆詬病。(新快報評價)

【相關影評】

陳妍希的《夏威夷之戀》默默上映,一部心有餘力不足的電影

中美合拍片《夏威夷之戀》由陳妍希擔綱女主演,其餘的主創陣容看上去也頗爲國際多元化:加拿大籍華裔林浩然擔任導演兼編劇,男主演則啓用分別出演過《速度與激情》系列和《暮光之城》系列的美籍韓裔演員姜成鎬及美籍白人演員傑克遜·拉斯波恩。

不過這部愛情/懸疑片在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和口碑表現都寒磣得可憐:11月25日上映,首週末票房不到200萬元;豆瓣網上則只有不到400名用戶給出了可憐巴巴的4.6分不及格分數(截至11月30日)。

東方不亮西方亮,《夏威夷之戀》倒是“驚喜”地收穫了西方觀衆的謎之喜愛:該片早在4月就於北美上映,在IMDb網站上,超過2300名用戶(其中近2000名用戶的賬號註冊地址在美國)給出了高得駭人的8.5分好評。這大約可以幫助解釋,爲什麼這部獨立電影可以接連入圍和斬獲電影節獎項:據百度百科資料顯示,影片曾入圍第35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哈利庫拉尼金蘭花獎,並先後獲得了第12屆中美電影節最佳新晉導演獎、最佳女配角獎,以及第32屆洛杉磯亞太電影節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獎、國際巨星獎、最佳攝影大獎。

不過對影評人而言,《夏威夷之戀》更多的是“驚嚇”而非“驚喜”:電影在評論網站上只得到了38分的超低評價,《舊金山紀事報》更是隻給出了25分。

然而,能夠吸引到《西雅圖時報》、《村聲》、《紐約時報》等嚴肅媒體予以置評,《夏威夷之戀》也算是“死而無憾”了。

電影的中文片名十足“文藝小清新”,讓人誤以爲是走輕鬆愉悅的純愛路線,順帶兜售旅遊風光。看完之後發現貨不對板,觀衆難免掃興。英文片名換來換去,舉棋不定:“Life Unknown”,語焉不詳,太過泛泛之談,說了等於沒說;“The Meaning of Aloha”,一望即知故事發生在夏威夷,但太過淺白,像是在販賣心靈雞湯;倒是最後採用的片名“the Pali Road”,雲遮霧罩,要等觀衆看過電影,才洞悉這一地點對影片劇情進展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算得上高明,儘管取名靈感可能來自於大衛·林奇的經典懸疑片《穆赫蘭道》(Mulholland Dr.)。

影片偷師《穆赫蘭道》的地方不僅是片名。中英兩款海報的設計,同樣有明顯的借鑑痕跡,儘管高下立判。珠玉在前,後來者“取巧”,往往得其形而不得其神。

兩部影片的劇情走向大相徑庭,雖然車禍的情節設計難免“撞車”,倒也不是不可以被諒解,畢竟懸疑片作爲成熟的類型,常規橋段早已被挖掘殆盡。正如觀衆所指出的,影片就像是另一部懸疑電影《生死停留》的“低配”版本。

絕大部分觀衆走進影院,無非是藉由大銀幕上的人與事,體驗自己未曾經歷過的人生,即使這種體驗可能似曾相識,又或者似是而非。觀衆沒有精神潔癖。老片拍出新味道,也一樣會大受歡迎。對熟悉橋段的化用,甚至成爲電影討好觀衆的“彩蛋”:“這段情節我就說以前看過嘛!”之類的評論,多少能勾起觀衆潛在的記憶。

懸疑片、驚悚片的類型片市場在中國起步太晚,即使近年來的粗製濫造之作狂轟亂炸,有效供給仍然嚴重短缺。觀衆足夠寬容,最低限度的要求不過是邏輯自洽,能夠自圓其說;觀衆也足夠有耐性,堅持坐到最後,所求無非是片尾揭開謎底一瞬間恍然大悟的樂趣。諷刺的是,大多數情況下,這已經成爲了一種奢望。

失敗的懸疑電影往往殊途同歸。“鳳頭豬肚豹尾”,力有不逮就成了虎頭蛇尾。更糟糕的是,畫蛇添足,越描越亂。“Hold不住全場”的代價總結起來,無外乎“挖得一手大坑,作得一手好死”。自以爲是的`伏筆埋得過多,反倒變成一團亂麻,能快刀斬斷就是萬幸,哪裏顧得上符不符合邏輯與情理。觀衆眼巴巴地等着“繫鈴人解鈴”,最後被搪塞了事,難免不出離憤怒。

《夏威夷之戀》爲故弄玄虛找到了裝神弄鬼的新理由:“背鍋俠”格拉斯哥7級昏迷,至少聽起來“不明覺厲”,還有影片中的醫生角色背書,雖然完全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難兄難弟的愛情/懸疑片《消失愛人》(黃真真導演,黎明、王珞丹主演的那部,不是大衛·芬奇的《消失的愛人》),豆瓣評分同樣只有4.7分,失敗原因在於“凹情節”用力過猛,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觀衆被兜得暈頭轉向。

《夏威夷之戀》至少沒低估觀衆的智商,情節的反轉雖然生硬,還不至於讓人譁然。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中國人渴求愛情而畏懼婚姻,其實是對家庭生活的逃避。這種心理蔓延到電影類型片市場,直觀的表現就是家庭片怯於聲稱自己是家庭片,非要彆彆扭扭地自我歸類爲愛情片。老黃瓜刷漆,彷彿非此就不足以吸引年輕觀衆。

《夏威夷之戀》的故事披着懸疑的外衣,骨子裏其實是在討論職業女性的“恐婚症”。好好的“圍城”題材,被宣傳成異國情調下的“兩男追一女”,未免大題小作。

影片並非沒有藝術追求,鏡頭頗明取捨之道。儘管選擇夏威夷作爲取景地,倒並沒有讓場景喧賓奪主。換了不加剋制的導演,勢必會讓電影變成風景宣傳片。

作爲一部懸疑片,《夏威夷之戀》將熱帶風光拍出了黑暗森林的陰森壓抑感,出乎意料,卻相當成功。影片中後段的一場戲,女主角在熱帶雨林的公路上夜奔,鏡頭以定格畫面的方式在人物與風景間來回快速切換,製造出茫然無措的暈眩感,貼合劇情中的人物心境,構思稱得上巧妙。

可惜主演們演技欠奉,稍微複雜一點的對手戲,臺詞就開始手忙腳亂,鏡頭也多爲單調的中景下正反打。至於內心戲就更加露怯,面部特寫鏡頭稍縱即逝,全靠配樂烘托,儘管整部電影的配樂水準頗高,並不敷衍了事。

時代在進步。“洋人配中國妞”的戀愛故事,也終於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殖民者心態,又或者對“神祕東方”的獵奇心理。范文芳與Maggie Q(李美琪)主演的電影《融之堂》中,溫婉的東方女性需要拋棄家庭與事業,“俯就”智識上並不高人一等的白人男子

而在《夏威夷之戀》裏,白人小學教師尼爾·朗(傑克遜·拉斯波恩 飾)向尚在實習階段的華人女醫生莉莉(陳妍希 飾)求婚,已經需要辛苦學習中文和熟練引用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莉莉的父母反對女兒外嫁,理由是要女兒“以事業爲重”。大約也只有西方文化背景下長大的編劇,寫愛情戲可以寫得這樣坦坦蕩蕩、正大光明。

莉莉對婚姻的恐懼,直接導致求婚事件後雙方的激烈爭吵,造成的嚴重後果是慘烈車禍中的一死一傷。影片至此開始平行敘事,讓處於“格拉斯哥7級昏迷”狀態的莉莉在潛意識裏開始另一段生活,即與自己抗拒的追求者麥奇醫生(姜成鎬 飾)成家生子。

這種玩懸疑的手法與《穆赫蘭道》很像。但從敘事來看,則更像是愛情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的疑神疑鬼版本。

影片的英文備選片名“Life Unknown”,初衷或許也正是從這一角度切入,點出女主角對徒然“掉入”的未知生活的恐懼。

電影急於製造懸念又吝惜闡釋,觀衆一頭霧水,只會覺得劇情不合邏輯,強組CP。莉莉拒絕尼爾,而在潛意識裏與自己反感的麥奇結合,看上去不合常理,心理學上其實講得通。

婚姻往往在脫離原生家庭的同時,又下意識地複製原生家庭的行爲模式。電影中麥奇的嚴苛,正如莉莉父母的疾言厲色。合格的家庭片本可藉此引導觀衆深入思考,可惜《夏威夷之戀》太想證明自己在懸疑片上的建樹,精力全用在渲染氣氛上了,不留足總結陳詞的時間,浪費掉了寶貴的“拔高”影片的可能。

2016年快要走到年尾。回顧這一年的國產片/合拍片,當然有許多爲拍電影而拍電影的圈錢爛片,但最讓人惋惜的大約是類似於《夏威夷之戀》這樣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中小成本劇情片。同樣的例子還有戴思傑的《夜孔雀》、楊超的《長江圖》(指劇情)、邢健的《冬》,以及忻鈺坤/陳世杰/西瓦羅·孔薩庫的《再見,在也不見》等。

這類影片的共同特徵包括:在國際電影節上提名/獲獎、觀衆緣平淡、票房(不出意外地)遇冷,以及——導演身兼編劇。電影行業熱衷於追捧天才導演/編劇,而有意無意地淡化了電影的集體創作性質。

作者電影固然可以如實和完整呈現創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但也可能會一條死衚衕走到底而不自知。編劇作爲技術工種,在現階段下,還是多強調“術業有專攻”來得更合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