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圖片 > 五年級漢字手抄報圖片

五年級漢字手抄報圖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中國漢字並不枯燥乏味,而是十分有趣的,本文特意爲大家收集整理了五年級漢字手抄報圖片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五年級漢字手抄報圖片

五年級漢字手抄報圖片1

  

五年級漢字手抄報圖片2

  

五年級漢字手抄報圖片3

  

五年級漢字手抄報圖片4

  

五年級漢字手抄報圖片5

  

漢字筆畫歌

點一下,橫平拉,豎直下,小手指,空中畫,記住啦。

撇一下,捺一下,先左撇,後右捺。

彎鉤有彎鉤向下,豎鉤無彎挺像它。斜鉤要斜鉤向下,豎彎無鉤記住它,豎彎有鉤豎彎鉤,鉤鉤多,數數吧,彎鉤豎鉤面左,斜鉤豎彎面向右。橫鉤橫折橫折鉤,都有橫,有鉤有折有折鉤。

豎提撇折要分清,豎提要有力,撇折角兒大,試着寫一寫,千萬別搞錯。

撇點和撇折,相同都有撇點向斜下,撇折平整些。

橫折彎鉤和豎折,兩個有着大區別,眼睛閉上說一說,伸出手指寫寫。

橫折折撇,橫撇彎鉤,折彎有區別,有點不好寫。橫折提,要牢記,有橫有折也有提。

寫字筆順規則

要寫字,先識字,拆拆筆畫排筆順

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先裏頭後封口,先中間後兩邊。

漢語命名的文學美感

漢字是表意文字,由漢字書寫出來的命名就很容易讓人觀其形而知其義。因而,漢語的命名能將命名對象的內容表達得或直觀形象、或豐富多彩、或蘊含哲理、或引人遐思。善於命名的人,可以讓命名具有讓人過目不忘、經久回味的語言美感。這是表音的印歐文字所無法企及的。

且不說中國幾千年中無數古人的名、字、號、別稱、諡號顯現的語言美感是西方人的名姓無法相比的,就是當今引進的西方的一些食品名稱,一經中文翻譯,表音的同時也有了意義,特別叫得響。最精典的恐怕要數“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音美意好,誰都喜歡。最令人叫絕的恐怕要數到許多西方影片的譯名,絕就絕經過中國人的意譯,比它原來的片名精彩多了。這些意譯出來的片名,可以說既起到了點晴作用,也給影片插上了靈異的飛翼,使它倍受中國觀衆的欣賞並得以廣泛傳播。例如:《亂世佳人》、《出水芙蓉》、《魂斷藍橋》、《廊橋遺夢》、《鴛夢重溫》等等,這些高度概括而又意蘊深長,集文字美、音韻美、詩意美於一體的片名,怎能不令人叫絕呢?

說到這裏,還可以說說中國的地名,那也是美不勝收:麗江、桂林、昆明、銀川、珠海、鼓浪嶼、連雲港、青海、青島、天山、長白山、玉龍雪山、峨眉山、香山、鴨綠江、揚子江、瀾滄江、桃花源、蝴蝶泉、日月潭、洞庭湖、天目湖、西子湖、瘦西湖、蘭溪、玉溪……,細細讀來,即使你沒有去過這些地方,也可以想見它們各自的特徵、各自的美景,猶如打開一頁又一頁的風光畫卷,神奇的漢語言僅在命名的片言隻語中就讓我們享受到了無限美感……

當然,還有更多的街道路巷的命名,因爲這是中國人民世代居住生息的地方,就更具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了。如長順街、慶豐道、懷德路、愛友巷、德勝門等等。西方人命名街道就比較簡單了,常常用字母順序或者用阿拉伯數字標之,也就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因爲沒有了意義,美感也就沒有了附着。這裏有一個東西方人同時給一條街道命名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漢語言文字在命名上顯現美感的優勢。悉尼唐人街主要街道名爲Dixon Street ,悉尼的唐人不按“洋人”的名字來譯,別出心裁譯爲“德信街”,寓“通德履信”之意。美名也,音形義珠聯璧合、面面俱佳,品之,不禁爲我們的漢語言在他邦異域綻放異彩而分外自豪。

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許多商品也更加註重形象設計、命名包裝。漢語言在命名上顯現出來的美感,也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飲品有“雪碧”、“娃哈哈”,一個是晶晶亮、透心涼,一個是歡樂樣、童趣味;食品有“思念——黑珍珠”、“蔡阿姨——小餛飩”,一個浪漫婉約,一個質樸親切;藥品有“腸蟲清”、“泰胃美”、“康泰克”,三者均言簡意達,善頌善禱盡寓其中;洗滌用品有“海飛絲”、“飄柔”,狀寫了秀髮的爽潔、輕飄、柔美;電器商品有“春蘭”、“美的”,營造出家庭的恬適、溫馨、悅目……。無疑,在商品經濟中,富有美感的品名會十分自然而又十分有效地渲染商品的功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從而擴大商品銷路。曾記得八十年代中期,蘇州“孔雀”、“香雪海”、“春花”、“長城”,曾經被稱爲家電產品的“四大名旦”,這些富有美感的命名也曾使人耳目一新,擴大了它們的知名度。特別是“香雪海”冰箱,以蘇州當地知名景點命名。這一名稱無論是看還是讀,都極具詩情畫意:梅林似海,香雪瀰漫。誰不想擁有這樣的宜人物件?於是乎,一時間“香雪海”鋪天蓋地,漫山遍野,創造了該冰箱獨步市場的銷售奇蹟。

但話又說回來,儘管漢語言文字在命名上具有顯現美感的優勢,但許多命名者卻沒有認識到這一優勢,這一優勢在我們本域也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例如,有一種婦科沖洗藥,廠家定名爲“潔爾陰”,下面發生在一藥房櫃檯前的對話,使人深切感受到這一命名的“不美感”:

女顧客:小姐,我要“潔爾陰”。

女售貨員:大吉利事!(邊收錢,邊給藥)拿回去潔你自己啦!

女售貨員的不快,當然同藥名的意義有關。

再如,在江蘇的某個縣級市有一家餐館叫做“池上便當”,也許這是域外一個知名的餐飲,“池上”也許是個地名(本人幾年前看後一直未細究),但在這個不大的城市裏,普通的老百姓看見了,難免會把它與“便池”聯繫,說不準還有人會把“便當”誤解爲“方便”之義,這不與本旨已相去十萬八千里!這樣的命名,不僅不美,還很不雅了。

還有一些命名,刻意追求新奇、時尚、洋派,如“斯麗康男子美容霜”、“夢丹娜沐浴露”、“娜娜菜館”、“桑塔納酒店”、“希爾頓歌廳”、“大西洋服裝城”。這些所謂的洋文洋名真讓人不知所云,既不直觀,也沒有個性,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用自己老祖宗的語言說得明白,看着清楚。用得好,還能平中見奇、平中見美。何樂而不爲?

還有一些命名,在設計上毫無新意,有的甚至是粗製濫造。如“常來往小吃店”、“味道好餐館”,顯得很不含蓄;還有的店名冠以“開開看”,很平淡;有的冠以“想吃就來”,顯然是廢話,誰不想吃會跑來呢?一家理髮店竟命名爲“大頭理髮店”,很不雅觀,和美容場所難以協調。這些命名人,可以說運用語言的態度比較輕慢隨便,對不起我們老祖宗世代相傳的這麼傳神的語言,更談不上發揮漢語言在命名上的美感優勢了。

美學語言學告訴我們,以表意文字爲符號的語言,它的美感是同意義(內容)聯繫在一起的。所以我們在爲人、事、物命名的時候,就應該尊從和利用漢字的特點,從音形義三個方面琢磨推敲,重視其間的聯繫,使之相得益彰;反之,如果抽出意義或忽視意義,光是形式,或形式和意義結合不佳,那麼這樣的命名也就乏善乏美可陳了。

漢字起源說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歷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頡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

結繩說:在文字產生之前,古人們靠結繩記事、認事,此舉起到了幫助人們記憶的作用。《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漢代鄭玄注:“結繩爲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莊子·胠篋》篇雲:“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又如《周易正義》引《虞鄭九家義》: “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結之多少,隨物衆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東漢以後,不少人把漢字起源附會於結繩。

八卦說:關於八卦的起源說法並不統一,有摹象說、星象說、數說和楊雄的“亥”爲物之源說等等。《周易·繫辭》雲:“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段話提到八卦源自庖犧氏對自然客觀世界的摹象,這與“依類象形”而作的漢字的起源是相似的。孔安國《尚書》序(屬僞作,但年代甚古)裏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把八卦和書契(文字)的作用相提並論,把漢字的起源與八卦聯繫起來。

倉頡造字說:相傳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蒐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倉頡造字說”在戰國時即已流行。《呂氏春秋·君守》說:“倉頡作書,后稷作稼。”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更加盛行。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和“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現代學者認爲,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拓展資料】

漢字演變

經歷階段:

漢字主要起源於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爲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註、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爲載體的文獻。

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始於殷商時期。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爲代表,樂器以鍾爲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鐘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十分發達。因爲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爲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銅器上的銘文,字數多少不等。所記內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內容大多是頌揚祖先及王侯們的功績,同時也記錄重大歷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個字,記事涉及面很寬,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

大篆

大篆爲漢字書體的一種。相傳爲周宣王時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書。 秦時稱爲大篆,與小篆相區別。大篆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體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代表爲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最早的刻石文字,爲石刻之祖。

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稱:“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今存《琅琊臺刻石》、 《泰山刻石》殘石,即小篆代表作。秦權上刻制的小篆,據說是李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於其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讚美。又因爲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僞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僞技術出現。康熙字典上對所有的字還注有小篆寫法。

隸書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爲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隸書相傳爲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爲方,筆劃改曲爲直。改"連筆"爲"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

隸書強化了漢字的記號功能,削弱了象形功能,對漢字的改變很大,成爲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爲後來的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奠定了基礎。

隸書分秦隸(古隸)和漢隸(今隸)。隸書的出現,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始於東漢。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爲代表作。觀其特點,正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楷書到唐代發展到高峯,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唐·歐陽詢)、“虞體”(唐·虞世南)、“顏體”(唐·顏真卿)、“柳體”(唐·柳公權)、“趙體”(宋元·趙孟頫)等。

楷書到了宋代,出現了“宋體”,現代印刷的宋體、黑體、仿宋等字體都屬於“楷書”。

草書

草書是爲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行的是草隸,即草率的隸書,後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上下字之間的筆勢,往往牽連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爲今草,即一般所稱草書,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到唐代的張旭、懷素,宋代的米芾將今草寫得更加放縱,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成爲狂草。草書爲書法家所常用。

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時期吳國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爲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爲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的書法作品。代表作如張旭《肚痛帖》、懷素《自敘帖》。

行書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代表人物:“二王”:王羲之,王獻之。

漢字特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爲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漢字更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爲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爲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每一筆,都是飽蘸着華夏碧血寫就的。在海外,無論你功成名就還是漂泊淪喪,只要有方塊字的伴隨,你就會有幾多慰藉幾多寄託,因爲無論是象形還是指事,無論是會意還是形聲,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箇中國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經成爲方塊字的魂魄。

漢字是2020年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文字。能看到而又能認讀的最早的漢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這已是相當成熟、相當系統的漢字了。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歷盡滄桑,青春永駐。古埃及5000年前的聖書字是人類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後來消亡了,有記載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地埋藏起來了。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歷史。但在公元330年後,它也消亡了。歷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還有瑪雅文、婆羅米文等等。而漢字不但久盛不衰,獨矗世界文字之林,還不斷地得以發展,影響也越來越大。

1.優美

它已成爲一種藝術——書法藝術。漢字的書法藝術是任何其它文字所無法相比的。 下列的古代書法作品已經成爲無價之寶。著名的有蘭亭序、神策軍紀聖功德碑、玄祕塔碑、祭侄稿等無數作品。

2.辨識度高

人類的眼睛視野總是一個面,而不是一條線,所以線性排列不易辨認;排成方塊一目瞭然。拼音文字=線形文字;漢字=方塊文字。漢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閱讀效率。

3.易懂,具有關聯性

例如,“被”是一個形聲字兼會意字。如果從形聲字的角度來看,“被”字左邊的“衣”字旁表示意義,說明被子是屬於衣物一類,右邊的“皮”字在造字的時代和“被”的讀音相似,表示這個字的讀音,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皮”和“被”的讀音變得不一樣了,逐漸失去了它表讀音的功能。如果從會意字的角度來看,用皮做的衣物就是“被”。被的最初意義指的是一種小被子,到了後代,在被的本義基礎上又引申出“蒙受”等意義。

⒋形象,直觀達意

漢字是象形文字,其顯著的特點是字形和字義的聯繫非常密切,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和表意性。漢字的表意性使漢字成爲世界上單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因此容易辨識, 利於聯想,這也爲加快閱讀速度帶來極大的便利。

漢字有着區別於世界其他各種語言的根本特點,這就是漢語語法自身的特殊性即意合。無論是詞組合成句子,還是單句組合成複句,首先考慮的因素往往是語意的配合,而不是語法形式的使用,只要幾個負載着重要信息的關鍵詞語在意義上大致搭配得攏,就能言簡意賅地達到交際目的,這幾個詞就可以組合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意合”。漢語語法的這一特點,使它結構獨特,靈活多變,頗多隱含,着重意念,其意合性、靈活性和簡約性是其它語言所不能比擬的。漢語語法的上述特點,有利於我們在閱讀中運用意會的方式來進行感知和理解,這對於加快閱讀速度就有極大的便利。

5.信息量大

研究表明:漢字作爲一個複雜的文字符號系統,其信息熵很高。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逐漸擴大漢字容量,隨着漢字容量增大,信息熵的增加趨緩;漢字增加到12370以後,不再使信息熵有明顯的增加。我國科學家指出:漢字的容量極限是12366個漢字,漢字靜態平均信息熵的值(平均信息量)是9.65比特。通過數理語言學中著名的齊普夫定律(ZIPF’SLAW)覈算,這是當今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文字符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