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說說 > 經典說說 > 唯美的佛學說說

唯美的佛學說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K 次

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歡迎欣賞唯美的佛學說說!

唯美的佛學說說

唯美的佛學說說

1)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2) 經流年夢迴曲水邊看煙花綻出月圓。

3) 給生活貼上夢想的標籤,那些普通的日子就昇華了,平淡的時光染上華麗的色彩,點石成金,就是這麼回事。

4)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爲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爲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5)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6) 佛法一定要回歸到「教育」,才能夠創造光明的前途,普遍利益一切眾生。因為宗教的範圍是天道、鬼神道和仙道,各各宗教之間,都劃清界線,產生對立,只有佛陀教育涵蓋十法界,有廣大的包容性,能夠給予眾生真正的利益。

7) 寧靜而致遠。

8)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9)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10) 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懷是和諧的甘露,歡樂的微笑是幸福的陽光。新年佳節來臨之際,提前向各位同修拜年:敬祝您歡喜自在,如意吉祥!

11) 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12) 無人處暗彈相思淚。

13)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14) 心中裝滿着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 靈明的知覺有五種障礙:貪慾、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憂慮、疑惑。

唯美的佛學說說

1) 一粒沙裏是一個大千世界,一朵花蕊就是一方淨土。把無限放在你的手心上,將永恆在剎那間收藏。新春萬福!

2) 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3) 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4) 常常原諒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蒼的原諒。

5)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6) 願我慷慨施捨,樂於幫助別人,願我身心清淨,做人正直,樸實無華,品性良好,不起惡念。願我不自私、不佔有,而且大公無私,甚至犧牲小我。願我聰明伶俐,能夠把真理和知識的好處告訴別人。

7) 身體、心理所引起,發生在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處的感受。

8) 如實知已,以理爲依,不由耆長衆所知識補特伽羅、佛若僧所說法故,即便信受。——源自:《瑜珈師地論》

9) 出家人有二種縛:一者見縛,二者利養縛。又有二種障法:一者親近白衣,二者憎惡善人。又有二種癰瘡:一者求見他過,二者自覆其罪。又有二種不淨心:一者讀誦外道經文,二者蓄好衣鉢。——《法苑珠林》

10) 清晨曙光初現,幸福在你身邊;中午豔陽高照,微笑在你心間;傍晚日落西山,快樂隨你一天;關心你的朋友,從早晨到晚上,念一聲阿彌陀佛!祝您快樂吉祥永遠!

11) 佛陀臥於恆河畔,不進食不沐浴,想通過肉體痛苦悟道。終無果,終明白:肉體修行仍將受困於肉體,執於一念,也受困於一念。

12) 你不必和因果爭吵,因果從來就不會誤人。你也不必和命運爭吵,命運它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13) 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

唯美的佛學說說

1) 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評他人,更不要在背後說他人壞話。聰明的人是不會放鬆自我的,他們通過勤奮學習,使自己充滿智慧。

2) 爲除三毒刺,專求利智犁。——源自:《華嚴經》

3) 諸法共相依止,如草木山河依止於地,地依止水,是一切各各相依。——源自:《大智度論》

4) 活着,一定要有氣度,這不僅僅是涵養,也是一種標識。在與人交往中,爲人所看中的第一要素即是氣度。修煉人生,展示自己活着的氣度,讓生命更有意義。

5) 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6) 身體安康,違緣消滅,順緣增長,廣聞深思,勤修佛法,六時吉祥!

7) 阿彌陀佛!願您生生世世,不迷正路修行;直取菩提上果,遍度法界衆生。新年吉祥安康!

8) 我總是躲在夢與季節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

9) 星火闌珊,往事氤氳如煙,帶着今生的夙願在苒苒時光裏落幕恆定永久的空冥中穿梭,水月雲袖,記憶中那一抹眷戀濃郁的心痕,仰天空悲怨,奈何情愁舊時難休。

10) 智者不銳,慧者不傲,謀者不露,強者不暴。

11) 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捨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12) 透過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禪定,以及觀察體驗真理,瞭解和實行同時並進,常做正確的思考,就已除去大煩惱。

13) 所求的衆生都渴求安樂。爲了求得自己的安樂而以刑杖殺害衆生的人,以後不得安寧。

14)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讀歷史不是研究學術,而是要看看各個朝代興盛、滅亡的原因,對於善惡、因緣、果報,人情事理之變化有更深刻的體會,我們要通曉世出世法才能弘揚佛法、護持佛法,否則往往做出毀謗正法、破壞三寶之事,自己還不知道。

15)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