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詩歌 > 勵志詩歌 > 險境在左,機遇在右

險境在左,機遇在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在非洲的叢林深處,至今還生存着一些相當古樸的族羣。西布羅族人就生活在南非的沙比亞叢林,他們幾乎與外界隔絕。
  
  在那塊廣袤的沙比亞叢林裏,在很早以前,除西布羅族人外,還生活着另外兩個部落。因爲野獸成羣,這三個部落常受到野獸的威脅與侵害。
  
  其中一個部落,每當野獸來襲時,那裏的人沒有不拼命逃跑的,可他們根本跑不過野獸。然而,每當野獸來襲,他們還是選擇了奔跑逃命,因爲他們中絕大多數人認爲,只要自己能跑在前面,至少能夠逃過那一劫。這樣以犧牲跑得慢的族人爲代價換取一時苟安的思想,最終導致這個部落的人從沙比亞叢林徹底消失
  
  還有一個部落的人似乎更糊塗,面對野獸的入侵,他們往往藏匿在樹叢中,許多人是躲得了一時,卻躲不過一世。久而久之,這一部落的人也成爲野獸們的腹中之物。
  
  西布羅族人最初也與這兩個部落的人一樣,但慢慢地,他們從教訓中得到一些啓示,並尋求到了一種對付野獸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原來叢林中有一塊溼地,他們在溼地的邊緣建起一道圍牆,然後在牆內恢復泥沼的原狀,他們逃跑時就向溼地方向奔去。在到了溼地邊沿時,他們會猛然轉一個彎兒,那些狂追猛趕的野獸,因其自身極大的慣性,往往一下子就衝進了泥沼中。
  
  後來,西布羅族人想,與其讓這些野獸爛在泥沼中死亡,不如趁其新鮮,弄出來作爲食物。但是怎麼靠近它們呢?有人想到了將樹枝捆紮起來,擱置在泥面上……後來,西布羅族人索性在定居地的不遠處鋪上厚厚一層膠泥,讓這些膠泥面積達到一畝左右,然後在上面放上一隻雞或是一隻兔子。凡是愛吃肉的動物,只要它們來到叢林,沒有不被兔子或雞吸引,一步步走入泥沼的。它們開始也會掙扎,可越是掙扎陷得就越深。陷入被動的動物會引來更大的一些食肉動物。幾天之後,泥沼中就會有許多不能逃跑的獵物。這時,西布羅族人擡來一塊塊木板,鋪在膠泥上,將獵物一一收入囊中。就這樣,西布羅族人完成了由獵物到獵人的角色轉換。他們的命運,也完成了從以前被猛獸追殺到捕殺獵物的轉變,由此他們獲得了在沙比亞叢林生存下來的權利。
  
  西布羅族人生存下來的道理啓示我們:險境有時並不是壞事。當你身臨險境時,你若總是被動地逃避,終會讓你落入不可逆轉的絕境中。相反,一個險境來臨,常常也是機遇來臨。險境在左,機遇就會在右。只要審時度勢,你就會發現機遇,並抓住機遇,最終扭轉乾坤,成爲主宰。

  世間沒有絕對的“險境”。所謂“險境”,只是你暫時還沒有找到“突破口”,還沒有掌握運用“險境”的技巧。非洲叢林深處的西布羅族人就充分地利用了“險境”,變被動爲主動,最終成爲了倖存於世的土著。身處“險境”時,那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無畏精神,像核能一樣巨大,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人的鬥志和潛能,然後因勢利導地將環境中的有利因素爲我所用,就能扭轉不利的局面。“險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懼怕險境。積極轉換思路,迎難而上,就能窺見“險境”中的曙光。

險境在左,機遇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