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友情愛情親情三者的關係

友情愛情親情三者的關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情感是人類的精神上的一種需求,人有七情六慾,情感和慾望又是有區別的,那爲何我們會產生情感,而這些情感之間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和聯繫呢?人生在世,離不開三種關係,親情、友情和愛情。我是這樣看這三種關係的:

友情愛情親情三者的關係

1.親情

親情是與生俱來與血脈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關係,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親情是血濃於水,人們無法選擇與拒絕的一種關係。

親情是受到傷害後恨得牙癢,一邊咬牙切齒一邊去幫對方收拾殘局,打斷骨頭連着筋的關係。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母女間的親情,彼此無論怎麼看不慣,平時怎麼吵吵鬧鬧,關鍵時刻還是要爲親人挺身而出。

2.友情

友情是基於三觀一致的基礎上,在長期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建立起來的相互喜歡,相互看得慣,能玩到一起的關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種關係。

人生中大部分快樂的時光是與友情連在一起的,是人生中珍貴的記憶。

友情是支撐一個人在社會上混下去的一種情份,是隨着條件變化而變化的一種關係。。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與唐晶,從小玩到大的閨蜜,他們之間有許多快樂的時光,爲了友情可以兩肋插刀,也可能會因爲條件轉換而分道揚飆。

3.愛情

愛情,是兩個男女之間通過相互吸引、相互傾慕建立起來的一種以佔有爲目的的關係,具有很強的排他性。

愛情是人生中最美好與甜蜜的一種關係。

愛情又是可遇不可求且是易逝的,愛情來的時候呼風喚雨毫無招架之勢,愛情走的時候片甲不留,只有一聲嘆息。

羅子君與陳俊生有過愛情,有小三後分開了。

陳俊生與凌玲,有過愛情,結婚後分開了。

賀涵與唐晶有過愛情,賀涵遇到羅子君後,賀涵與唐晶的愛情消失了。

愛情進入婚姻後,長期的朝夕相處中愛情可以轉變爲親情,只有轉變爲親情的愛情纔是持久的,愛情轉變爲親情後才能相互扶持走過漫漫人生路。

惻隱之心、憐憫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內心有美好的事物存在,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是人內在的品質,既然人內心天生有這麼多美好的品質,那人性就是善良的;爲此孟子還舉個例子,假若有個小孩快要掉到井裏了,那作爲旁人的我們肯定會去拉一把,這就是惻隱之心,因爲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存在着善,這樣的解釋不無道理,可是如果瞭解人的情感需求以後或許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本文我們不探究人性善惡的問題,而是討論一下這些所謂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從何而來,這是自然的本能還是後天的社會生活給我們養成和灌輸的?

人類生存的需求與情感

生存和繁衍是人類的兩大基本需求,先說生存需求,我們要生存必須要有一個圈子,在這個圈子裏互幫互助,互相扶持,從而通過團隊的存在,獲取一個安全的生存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我們付出自己的勞動,給別人提供相應的幫助和回饋,這種情況在什麼時候最明顯呢?

比如你去荒郊野外旅行或探險,如果是你一個人獨自去,這時候你心裏就會存在一種忐忑的狀態,如果你和好幾個朋友一起出去,那你內心至少會安穩一點;假若幾個人在荒漠裏經歷長時間的獨處,等你們遇見另外一隊探險的人員,你就會覺得很親切,肯定會上前去和對方打招呼,相互之間攀談交流,對方若有什麼需要幫助的,你們也會在保證自己的前提下不遺餘力幫助對方,這就是一種歸同感,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是人形成社會的粘合劑。

社會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總和,情感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紐帶,我們在社會中會有親情、友情、愛情等,在這些情感的支配下我們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個體的人在社會中有親人、有朋友、有愛人,那是因爲個體的人需要這些人的存在,在你的生活中需要建立這樣的情感關係,如果沒有建立這種關係,那我們就會渴望擁有,擁有親情、擁有愛情、擁有友情;冥冥中會有一股力量在驅使着你,讓你想要擁有這一切,這種渴望就如同我們在飢餓、困頓、危險時需對食物、睡眠、安全的需求一樣,是一種原始的本能。

人的社會屬性是支配人渴望情感的原動力

人的社會屬性就是人在自己構建的社會中的種種屬性,若人不構建社會,那就不具備社會屬性,人爲什麼構建社會,是因爲一個人在自然界中無法生存的,不要說其他高端享受,可能連最基本的溫飽都很難解決,於是人構建了社會,在這個社會中體現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有了社會人便有了社會屬性,而讓人建立社會的驅動力卻是人們要生存的願望,要更好地生存下去,那必須抱團,構建社會,因此人的社會屬性最基本的內涵就是人共生的一種需求。

要共生,就要構建社會;要構建社會,就要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和紐帶;人與人之間要有各種關係,那就需要某種東西去推動,如若沒有動力,又有誰去追求這些情感;這就如同有了電壓,纔有形成電流的條件,沒有電壓,就不會形成電流。因此在人的本能中就存在着這種讓人構建社會的驅動力,這就是我們社會屬性構建的原動力。

於是在這種源動力的驅使下,人們需要親情、友情、愛情,也正是有了這些情感,人與人之間便有了各種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總和就是社會;當然倫理學研究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規律的科學。當我們構建了社會以後,就需要制定各種社會的制度,也就有了道德的存在,在道德力量的約束下,社會網絡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卻又有條不紊地運轉着。因此這些情感的需求來自一種原始的召喚,是人生存的本能需求。

愛情的綜合屬性

有人把愛情和性分不清楚,的確愛情源自性的吸引,可愛情不等於性,因爲愛情還夾雜着情感的因素,性源自人自然屬性的需求,而愛情既包含情感,又包含性,是一種綜合體,所以愛情是人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的交匯點,最終在愛情的支配下人類生存並繁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