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如果你的欲求無窮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窮盡大綱

如果你的欲求無窮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窮盡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如果你的欲求無窮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窮盡

如果你的欲求無窮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窮盡

一個孩子最擔心的是什麼?就是他心愛的玩具被人搶走;一個成人擔心的是什麼?就是失去現有的一切。一個人從年幼無知,到成年知之甚多,伴隨着的是欲求的不斷膨脹,小的時候只要一個簡單的玩具就會覺得快樂、滿足,大了後,金錢有了,想要地位,地位有了又想要更大的權力……如此無窮無盡。

想要的越多,擁有的越多,就害怕失去的越多,這樣今天擔心沒了金錢,明天又怕失掉位子,後天又怕身邊的女人被人搶走……這樣,你沒有一刻不在擔驚受怕,有沒有一刻不得不殫精竭慮守住這一切,生命的真正意義難道就是不停地獲得和守住嗎?就是在害怕得不到和害怕失去中糾結嗎?就是永遠沒完沒了的慾望和煩惱嗎?

如果你的欲求無窮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窮盡

當然不是,人活着是爲了幸福和快樂,爲此,你應該做的就是,不停地剪除心裏不斷長出的慾望雜草,儘可能讓它長得慢點,生活中的煩惱減少些,這樣纔會獲得相對多的快樂。

在浙江諸暨,有一個從小便開始學習佛法的人,他聰慧貫通,很快便成了遠近聞名的禪師,後來又被唐肅宗封爲“慧忠國師”。

有一天,肅宗問慧忠禪師說:“朕如何才能洞徹佛法?”

慧忠不緊不慢地說:“世人癡心向佛,有的人是求佛祖庇佑,獲取功名;有的人是求佛祖顯靈,賜予財富和福壽綿長;有的人是爲了因心中有愧,求得佛祖寬恕擺脫心靈的責問,真正爲了成佛而求佛的人估計沒有幾個。”

“那麼,如何才能化身成佛呢?”肅宗趕緊問道。

“是慾望讓陛下有了這種想法,生命何其珍貴,切莫將其浪費在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人生短短數十載,到頭來不過是腐屍與白骸而已,不要求得太多,如此只是自尋煩惱。”慧忠禪師開示道。

“哦!如何能不煩惱不憂愁?”肅宗反問。

“您踩着佛的頭頂走過去吧!”慧忠回答道。

“這是何意?”肅宗又問。

“不煩惱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絕對不會自認是清淨佛身。只有煩惱的人才整日想擺脫煩惱。修行的過程是心地清明的過程,無法讓別人替代。放棄自身的慾望,放棄一切想得到的東西,其實你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慧忠禪師說。

“可是得到整個世界又能怎麼樣?依然不能成佛!”肅宗繼續追問。

“陛下爲什麼一定要成佛呢?”慧忠反問。

“因爲我想像佛那樣擁有無邊的法力。”肅宗答道。

聽到這裏,慧忠禪師笑着說:“這就是您不能脫離煩惱的根源,您已經貴爲天子,卻依舊不能得到滿足,又如何能成佛呢?慾望就像野草,瘋長不止,如果不能斷絕‘欲’,‘欲’會引起煩惱,痛苦以及執着。惡欲之中,覬覦他人財物者,便是貪,貪爲人的根本煩惱之一。少欲,則少煩。無心則無慾,無慾則無痛。”

道理雖如此,世間能看透的卻不多,所以世人大多被煩惱所困,整日憂心重重。

老子也曾說:“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慘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貪慾歷來是人性的大敵,是罪惡的根源,是災難的禍首。

因此,要想遠離煩惱憂愁,最大的祕訣就是不要縱慾,不要放任自流,而是給慾望安上一個水龍頭,少了時,適當開一下,因爲一點欲求沒有,做人就不會有前進的動力;多了時,就適當關上,正所謂“知足常樂”。

想要的不要太多

首先,凡事不要強求,命中有時終需有,命中無時莫強求。一切都是一個緣字,因緣而得到,因緣而聚首,如若不然,那便是無緣,不要也罷。

其次,凡事講求個度。多少纔算多,多少纔算少?無度必然生欲,做任何事都要首先給自己設置一個標準或者目標,不求最大、最全,但求適合即可。

第三,人生不要太圓滿,留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這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同時,不圓滿,才允許有殘缺,才能真正地放過自己,不必事事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