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經典格言 > 中醫的人生格言

中醫的人生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K 次

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爲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中醫的人生格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醫的人生格言

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

春捂秋凍,無病無痛。

有諸內必形諸外,觀其外可知其內。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讀仲景書,須於無字處求字,無方處索方,方可謂之能讀。

看方猶看律,用藥如用兵,機無輕發,學貴專精。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養生在動,養心在靜。

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裏,五氣之盛,皆從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

血實氣虛則肥,氣實血虛則瘦。

清瀉不用醫,餓到日沉西。撐痢疾,餓傷寒。

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陰以實爲質,陽以虛爲用。

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巧不離乎規矩,而實不泥乎規矩。

用藥難,識證難。

氣實者氣必喘粗,聲音壯厲;血實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堅。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氣和則血循經,氣逆則血亂溢。

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久病無脈,氣絕者死;暴病無脈,氣鬱可治。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苔垢薄者,形氣不足,苔垢厚者,病氣有餘。

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氣之爲用,無所不至,一有不調,則無所不病。

陰虛之熱者,宜壯水以平之;無根之熱者,宜益火以培之。

胃之爲腑,體陽而用陰。

胃以通爲補,脾以健爲運。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

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

凡治血證,須知其要;而血動不由,惟火惟氣耳。

肺爲聲音之門,腎爲聲音之根。

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脾喜燥惡溼,喜溫惡寒。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

濟世之道莫大於醫,識病之源在於經典。

痰之爲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

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曰按,曰尋。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緩,是謂平脈。

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中醫人生格言警句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醫者,贊天地之生者也。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心爲汗,肺爲涕,肝爲淚,脾爲涎,腎爲唾,是謂五液。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臨證多,更要熟讀王叔和。

見病醫病,醫家大忌。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痘要結,麻要泄。

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一切不治之證,總由不善祛瘀之故。

師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爲善學古人。

右脈不足,補氣藥多於補血藥;左脈不足,補血藥多於補氣藥。

氣行即水行,氣滯即水滯。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吃藥不忌口,枉費大夫手。

肺爲五臟之天,脾爲百骸之母,腎爲性命之根。

痰爲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陽隨乎陰,血隨乎氣,故治血必先理氣,血脫必先益氣。

榮者血也,衛者氣也。

醫之爲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約。

天地陰陽具於人身,人身陰陽具於天地。

五臟六腑,俱受氣於肺。

不知天地人,不可與言醫。

腑氣通則髒氣安。

陰陽平,則天地和而人氣寧;陰陽逆,則天地否而人氣厥。

至重惟人命,最難確是醫。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病經議明,則有是病即有是藥,病千變藥亦千變。

欲知病之難易,先知病之深淺。欲知病之深淺,先知病之部位。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

脾胃受傷,則水反爲溼,谷反爲滯。

脾胃者,倉廩之宮,五味出焉。

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視傷神,久行傷筋,久臥傷氣。

學不博無以通其變,思不精無以燭其微。

人之一身以血爲主,以氣爲先。

氣化則水行。

瘡大瘡小,出頭就好。

膽熱移腦爲鼻淵;肝熱轉肺爲鼻痔。

舌以候元氣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