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有關誠信的故事10則

有關誠信的故事10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導語:人無信不立。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並幹出一番事業,就必須堅持具有誠實守信的品格。在人的交往和合作中,不誠信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帶來一定的利益,但是最終受傷害的還是自己,並且一定會爲付出昂貴的代價。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有關誠信的故事10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誠信的故事10則

曾子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着也制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知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道,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着,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立木取信:商鞅想要推出新法令,生怕百姓不信任,放了一根木頭在城牆南門,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百姓們感到此事很古怪,沒人敢動手去搬移,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時,纔有一壯士將信將疑的把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給了他五十金。告訴我們:信用是國家的重寶,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必定得到民衆的信任。

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爲博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導致諸侯們都不相信烽火,導致犬戎攻破鎬京,幽王被殺。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烽火戲諸侯”,帝王無信。可見信用是一個國家的力量,也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條件。

晏殊誠實守信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爲“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並得到了皇帝的讚賞。但晏殊並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複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並要求另出題目,當場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後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現場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誇獎。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爲人的誠實,表裏如一,不弄虛作假,對於取得別人的信任是多麼的重要啊!

誠信立身——周成王桐葉封弟的故事

周成王是周武王姬發之子,是西周的第二位君王。周武王在滅商兩年後就離開了人世,他去世後,其子姬誦繼位,是爲周成王。那時因爲周成王年幼,所以就有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輔政。

桐葉封弟的故事說的就是周成王和他弟弟叔虞的故事。

周成王年幼繼位,政事由周公旦攝政。有一天年幼的周成王和他的弟弟叔虞在一顆梧桐樹下玩耍。

突然有一這麼風吹過,把樹上的葉子都吹掉了,周成王年幼,一時玩的興起,於是就撿起一片梧桐樹葉,又用刀切成和大臣上朝時手裏拿的圭一樣的樣子,然後就隨手的給了他的弟弟叔虞,還開玩笑的說“我要給你封一塊土地,你先把這拿去吧。”

叔虞雖然年幼,但當他聽到他哥哥要封給他一塊土地,他很高興的就跑到叔叔周公旦那裏把這件事說了。

周公旦聽了然後就穿正裝禮服去向周成王道賀。但周成王當時只是一時興起說的一句玩笑話,不是真的要封他。

周公旦卻對周成王說“不管是誰,說話一定要以信爲主。你身爲君王,說話更不能隨隨便便的,這樣才能讓人們信任你。如果你講信義,還怎麼做一個好的一國君王呢!”

周成王聽後,知道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策。於是就很快的決定了,封叔虞於唐地。

古時有個叫孟信的人,生活過得很清貧。一天,孟信外出辦事,他的家人實在太餓了,就把家裏僅有的一頭病牛拉去集市,隱瞞了患病的實情,賣給了別人。孟信回家後很生氣,認爲家人在欺騙,就立刻找到買主,告知了對方實情,並把錢財退還給買主。

孟信即使身處逆境,依舊堅守自己的底線,這樣的人品值得敬佩。後來,孟信不賣病牛的事蹟傳到了京城。皇帝認爲孟信是一個人品端正的人,就立刻派人召他進京,封他做了官,直到年老才榮歸故里。

利益是一塊試金石,可以很好地檢測一個人的人品。如果一個人爲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良心、拋棄道義,那他的人品肯定有問題。

宋濂謹守誠信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裏非常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但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

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樣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

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裏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

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裏時,老師感到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有個砍柴人,在過橋時身上的斧頭掉到了河裏。那是他賴以生存的工具,因此特別難過。

河神瞭解了發生的事,就從河底拿出一柄金斧頭,問是不是他的。砍柴人說不是。河神又撈出一把銀斧頭,砍柴人依然說不是。第三次,河神撈起一把鐵斧頭,砍柴人這才認領了。

同村還有個砍柴人,聽說了這件事,認爲他傻得無藥可醫,於是自己拎着斧頭急匆匆來到橋上,如法炮製地把情節演了一遍。

河神又出現了,也是先拿出了金斧頭,這個砍柴人眼放光彩,興奮地說:“是的,是的,這正是我的斧頭。”

後來,河神消失了,金斧頭也沒影了,砍柴人也傻眼了,連自己的斧頭也找不回來了。

這個故事是說,誠實不是爲了奢求意外的好處,但也會避開黴運。

郭汲不失信於孩子

郭汲在幷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地的孩子們聞訊後,自發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幹什麼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

在美稷縣辦完事後,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並問他什麼時候返回。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由於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爲了不失信於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

郭汲以太守之尊,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更何況於重大的事情呢!回來早了一天,寧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說出的歸期,因此而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光武帝稱讚他的德行說“信之至矣”。

李勉誠實無欺

李勉,唐代中期名臣。他幼通經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學,爲官做人更是正直無私,爲民所信服。李勉年少時很貧困,一次客遊外地時,曾與一書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

不到十天,這個書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對他竭力照顧,他在臨死前從布袋中拿出一百兩銀子交給李勉說:“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這裏得病將死。

請您拿着它爲我料理後事,剩餘下來的都送給您。”李勉答應爲他料理後事,後事辦好後卻把剩餘的銀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隔了幾年,李勉擔任開封縣尉。

那死去的書生的兄弟來尋找這個書生,一路尋找他的行跡。到了商丘,打聽出李勉曾經爲書生主持過喪事,就特地來拜訪他。

李勉陪同那個書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並挖出了剩餘的銀子全部交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