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古代勵志又悲情的人物故事

古代勵志又悲情的人物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導語:所有流傳下來的人物大都是非常勵志的,都是很努力的人。但是有些勵志的人物,結局卻不那麼好,就顯得有些悲情了。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列舉的古代勵志又悲情的人物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勵志又悲情的人物故事

如果要說的話,我認爲韓信算一個。足夠勵志也足夠悲情。

勵志是因爲韓信的出身和志向堅持,韓信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真的窮。母親去世的時候沒有墓地埋,他就自己找了一個可以住下萬戶之人的地方把自己的母親埋了下去。史書中有這樣描述的一句話:“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因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下,蒲伏。

這也是著名的胯下之辱,這個屈辱不是什麼人都能受的了的。當韓信最後被封爲楚王的時候,他對左右說,當時自己可以殺了這個潑皮,但是殺了他有什麼用?對自己沒有任何用處。這就是韓信的厲害地方,能忍常人不能忍。

韓信的崛起也堪稱傳奇,先是跟着項梁、項羽兩人,不過沒有得到重用,韓信果斷離開繼續尋求機會,這是不是可以說目光長遠。

不過說韓信悲情也是真的,甚至可以認爲是悲劇。

韓信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就是這樣,因爲功高蓋主最終被封爲楚王,但是他的根基其實在齊國。這就相當於劉邦在防備韓信,而韓信在楚漢之爭中,滅了齊國,甚至有繼劉、項之後最大一股勢力的趨勢。不過他還是選擇報答劉邦,並沒有獨立。

等到天下平定,等待韓信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就憑藉着一個假的消息,就認爲韓信要造反,並且還用計謀活捉了韓信,要帶回長安,只是在洛陽被釋放,王爺變成了淮陰侯。

如果皇帝的猜忌不算悲情,那麼最後韓信的結局可以稱得上悲情了。韓信一代戰神,最後被呂后騙入皇宮,死於婦人和奴隸人之手。可以想象當時他的憋屈,我覺得他寧願選擇戰死,只是沒有了機會。

韓信從年青時的忍耐,堅定的志向,一路奮鬥走上王侯之位都可以稱得上勵志,最終的結局和被帝王的猜忌可以說是悲情。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一生征戰,最後十面被圍,四面楚歌,自刎於烏江。

鉅鹿一戰成名

鉅鹿被圍,天下所有諸侯都不敢與秦軍交鋒,趙國危矣,這時項羽殺掉宋義,奪回聯軍指揮大權,但是也只有項家軍效忠於項羽。

要知道這時秦軍匯合,章邯帶着20萬大軍和王離20萬大軍匯合,秦軍大有始皇帝在世之威,王離帶領的秦軍是長城軍,也是秦國最後的精銳。項羽帶着5萬士兵破釜沉舟,直逼鉅鹿戰場,項羽九戰九勝,逼退秦軍,這時其他諸侯纔開始出兵,40萬大軍和5萬士兵僵持,這時秦國內部鉅變,秦國內部崩塌,項羽一舉攻破秦軍,章邯無路可退,只有選擇投降。

這一年項羽,只有24歲,勇冠三軍,一戰成勝,打贏鉅鹿之戰後,項羽騎馬路過其他諸侯的軍營時,各路諸侯都是跪在地上行禮,當項羽前往鉅鹿城時,趙王帶着所有大臣跪在地上迎接,並把趙王宮獻出來,這是天子的待遇。

衝冠一怒爲紅顏

彭城一戰,劉邦帶着天下諸侯組成五十六萬大軍,直逼項羽都城,這是悲情的,項羽劃分天下諸侯,如今天下大亂,只有曾經的宿敵的章邯,還在爲項羽拼命,誓死不降,而英布居然不爲所動,看着劉邦大軍入城。

項羽正在齊國平叛,虞姬還在都城之內,項羽聽到消息大怒,老家被攻,三秦被滅,曾經的兄弟居然沒有一人出兵,虞姬下落不明,項羽只帶着幾千騎兵攻城,部下自然不肯,項羽沿路帶出霸王旗號,到了彭城時只有3萬騎兵。

三萬對上五十六萬,是沒有任何勝算的,但是項羽速戰速決,衝外圍突破,擊破樊噲,灌嬰的軍隊,然後直逼漢軍主力,項羽只用了半天時間,五十六萬大軍潰敗,天下勢力被項羽擊敗,漢王爲了逃命,多次丟下自己的孩子,五十六萬大軍覆滅。

垓下被圍,悲情一生。

項羽直到烏江自刎,他的一生都是熱血的,垓下之戰,又是天下勢力集結,組成六十多萬大軍,項羽只有十萬大軍,而且楚軍疲憊,與彭城不同,項羽沒有任何援軍,十萬大軍是項羽最後的底牌。

韓信帶着30萬大軍衝鋒,被項羽打敗,歷史上記載詐敗,如果30萬能打敗10萬何必詐敗,項羽帶着10萬大軍衝鋒,漢軍以人數優勢包圍,項羽被圍,不敵,但全身而退,也就是說60多萬大軍羣毆項羽,還讓項羽退了出來。項羽的這一敗,已經決定了他的命運,彭城之戰,項羽擔心虞姬,帶着3萬人馬硬剛56萬大軍,但是這一次項羽不能在創造勝績,四面楚歌,使得軍心不穩,項羽也走到了人生末路。虞姬自刎在霸王面前,史書不會記載霸王的悲痛,最後突破重圍,殺到烏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人人都想成爲項羽,因爲他有貴族的尊嚴和傲氣,但小民有自己的算盤和取捨,烏江自刎,悲劇英雄。

春秋時,吳國和越國打仗,一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砍中了右腳,最後因傷不治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後夫差帶兵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兩國在夫椒戰鬥,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回居守會稽。

吳國派軍隊追擊,把勾踐圍困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機,此刻勾踐聽從了大臣文種的計策,準備了金銀財寶和美女,派人送給吳國太宰,太宰得到了好處就去向吳王求情,吳王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爲不能與越國講和,這無異於放虎歸山,然而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到了吳國,夫妻兩人住在吳王夫差父親的墳墓旁的石頭房子裏,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行,勾踐就恭恭敬敬拿着馬鞭跟着後面,夫差後來有病,勾踐竟然嘗夫差糞便的味道,以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的病果然就在勾踐預算的日期好了,夫差認爲勾踐對他忠誠敬重,於是就把勾踐放回越國。越王勾踐回國以後,勵志報仇雪恨,爲了不忘國恥,他臥薪嚐膽,每天晚上睡在柴薪之上,坐臥之處掛着苦膽嘗口,表示不忘國恥,不忘初心。經過十年生聚發展圖強,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徹底打敗了吳國,吳王夫差羞愧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