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在你一無所有之時,你唯一的選擇就是努力拼搏(2)

在你一無所有之時,你唯一的選擇就是努力拼搏(2)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15K 次

在你一無所有之時,你唯一的選擇就是努力拼搏(2)

在你一無所有之時,你唯一的選擇就是努力拼搏(2)

美國副總統亨利·威爾遜這樣說道:“我出生在貧困的家庭,當貧窮開始露出它猙獰的面孔時,我還在搖籃裏牙牙學語。後來,我深深體會到,當我向母親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麼也沒有時是什麼滋味。離開家那時,我才十歲,後來當了十一年的學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最後,在十一年的艱辛工作之後,我得到了一頭牛和六隻綿羊作爲報酬。我把它們換成了八十四美元。從出生一直到二十一歲那年爲止,我從來沒有在娛樂上花過一個美元,每個美分都是經過精心算計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憊的腳步在漫無盡頭的盤山路上行走是什麼樣的痛苦感覺,我不得不請求我的同伴們丟下我先走……在我二十一歲生日之後的第一個月,我帶着一隊人馬去採伐大圓木,我們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裏。每天,在天際的第一抹曙光出現之前我就早已起牀,然後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後星星探出頭來爲止。在一個月夜以繼日的辛勞努力之後,作爲報酬我獲得了六美元,當時在我看來這可真是一筆大數目啊!每塊美元在我眼裏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圓、銀光四溢的月亮一樣。”

在這樣的窮途困境中,威爾遜先生下定決心,不讓任何一個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溜走。他緊緊地抓住了零星的時間,就像抓住黃金一樣,不讓一分一秒無所作爲地白白從指縫間流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深刻地理解閒暇時光的價值。

在他二十一歲之前,他已經設法讀了一千本好書——想一想,對一個農場裏的孩子,這是多麼艱鉅的任務啊!在離開農場之後,爲了學習皮匠手藝,他徒步到一百英里之外的馬薩諸塞州的內蒂克去。他風塵僕僕地途經波士頓,整個旅行只花費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他參觀了邦克希爾紀念碑和其他歷史名勝。一年之後,他已經在內蒂克的一個辯論俱樂部脫穎而出,成爲其中的佼佼者了。後來,在馬薩諸塞州的議會上他發表了著名的反對奴隸制度的演說,此時距他到這裏尚不到八年。十二年之後,他與著名的查爾斯·薩姆納議員平起平坐,進入了國會。

對於威爾遜來說,他牢牢地抓住了生命中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它們都是他一生的轉折點。他將之當成通向成功之路的階梯。

“讓我到服裝店爲你量身定做一套吧。以後再也不要穿着那邋遢古怪的衣服進城了。你應該打扮得整潔一點,賀拉斯。”斯德雷特先生說。賀拉斯·格里利好像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它們是如此破爛不堪似的,他自上而下地打量了自己的衣服,回答說:“你知道,斯德雷特先生,我的父親正在一個新環境中開創新的事業,我希望我能夠給他力所能及的幫助。”

他作爲斯德雷特法官所辦的伊利湖《政府公報》的代理人,每月可以領到一百三十五美元的工資。他是跟着他的父親從佛蒙特州遷移到西賓夕法尼亞的,在過去的七個月裏他總共只花了六美元用於個人消費。每月他只給自己留下十五美元,然後把餘下的部分全部交給父親。爲了給父親看守羊羣,免得它們遭到餓狼的襲擊,許多個夜晚他都在野地裏風餐露宿,經常以天爲被以地爲牀。

他長得高高瘦瘦,有着一張蒼白的臉和一頭亞麻色的頭髮,舉止笨拙,聲音嘶啞,已經快二十一歲了,於是他毅然決定去紐約尋找機會和財富。他把一堆破破爛爛的衣服捲成一團之後,挑在肩上的木棍上,就這樣出發了。他長途跋涉了六十英里,一路上他歷盡了磨難和煎熬,穿越大森林來到了布法羅,然後乘着一隻獨木舟順流而下到了奧爾巴尼,在哈得孫河他又改坐駁船。在1831年8月18日,恰值太陽升起,他到達了紐約。

一個最廉價的旅店一星期只收兩個半美元,他把它作爲了暫時的落腳點。在漫長的六百英里的旅程中,他總共只花費了五美元[]。對他來說,當務之急就是找一份工作。他每天都在大街上看張貼在各個角落的招工廣告,逡巡遊蕩,在一幢幢大樓裏走進走出,逢人便問他們是否需要幫手。但是,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不,不需要”。他那怪里怪氣的外表和衣衫襤褸的慘狀使得許多人誤認爲他是一個逃跑的學徒。

在一個週末,賀拉斯·格里利得知“西部印刷公司”正在招收印刷工的消息。於是,星期一凌晨五點鐘,他就在西部印刷公司的門口苦苦等候了。七點鐘時,他終於見到了工頭,他請求工頭能給他一份工作。但那個工頭認爲,在公司任何需要增添人手的部門的任何工作,這個來自鄉下、沒有任何經驗的毛頭小夥子都不可能勝任,因爲他們需要的是能爲不同語言版本的《聖經》排印鉛字的熟練工人。儘管如此,那個工頭還是說:“讓我們看看他是否能有什麼用,給他安排一件差使吧!”公司的經營者後來知道了這一事情後,當即表示反對。他告訴工頭,等賀拉斯第一天的活幹完之後就讓他滾蛋。但是,到那天的晚上,賀拉斯提交了他漂亮的成績單,他乾的活是整個公司所有職員中最多的,並且是出錯率最少的。

十年之後,他創辦了《紐約人報》——這是當時全美國最好的週報,但它並沒有帶來鉅額的利潤。賀拉斯·格里利同時也是一家小型印刷公司的合夥人。當哈里森在184年被提名爲總統候選人時,賀拉斯·格里利開始創辦《小木屋》,這份報紙的發行數量達到了九萬份,這在當時幾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但是,由於每份報紙僅售一個便士,價格非常低廉,他還是沒有賺到錢。

創辦《紐約論壇報》是他的下一步冒險計劃,他將每份定價一美分。

爲了打開局面,他甚至從朋友那裏借了一千美元,並在出版第一期時印刷了五千份。當然,萬事開頭難,最初肯定是非常困難的,要推銷出去五千份報紙難度很大。但是,僅僅六週之後,讀者對《紐約論壇報》的需求與日俱增,他的訂戶已從原先的六百戶激增到了一萬一千戶。後來,需求量太大,以至於即使所有的印刷機器都超負荷運轉,還是滿足不了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跟這份報紙的立場和風格有關,儘管賀拉斯作爲編輯難免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他總是在想方設法地使自己保持一種捍衛正義的立場。

1825年著名報人詹姆斯·貝內特在經營《紐約信使報》時遭到了挫折,1832年他的《寰球》又宣告破產,此後不久他的《賓夕法尼亞人》也以失敗告終。至此爲止,人們覺得貝內特僅僅是新聞界一個聰明多產的記者而已。

他經過十四年的辛苦勞動和勤儉節約之後,大約積攢了幾百美元。

1835年,他找到賀拉斯·格里利,希望能夠和他一起合作創辦一份新的日報《紐約先驅報》。賀拉斯·格里利向他推薦了兩名年輕的印刷工,但並沒有同意和貝內特一起經營這份日報,這兩個印刷工成了貝內特的合夥人。

1835年5月6日,《紐約先驅報》創刊,當時它所有的資金僅能維持十天的花費。在華爾街租借的一間狹小的地下室成了貝內特的辦公室,他們的辦公桌更是極其簡陋,僅僅是在地下室裏面擺了一把椅子,再在兩個圓桶上面架一塊厚木板。除了印刷之外,他們在這間斗室裏完成所有的工作,就此開始了這份在美國新聞史上有着巨大影響的日報的創辦歷程。

當時,這樣一種報紙的形式屬於首創,在美國還不爲人知,因爲在此之前的報紙都是屬於某個機構的。慢慢地,他們的報紙以報道速度的迅速及時、報道內容的全面豐富和新穎獨特,逐漸廣爲人知。這些年輕人站穩了腳跟,開始一步一步地朝着理想邁進,他們的事業日益興旺發達。與同類的競爭者相比,無論是新聞採集的速度和方式,還是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他們都要更勝一籌。他們往往是不遺餘力,不惜花費去獲得那些能夠引起大衆興趣的、及時可靠的信息,正如任何事業在開創之初總是困難重重、歷經波折一樣,《紐約先驅報》的起步之路也是坎坷崎嶇,但是,隨着那幢矗立在紐約百老匯與安街交匯處,當時最爲壯觀威嚴的新聞辦公大樓的落成,《紐約先驅報》也宣告了它在報界不可撼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