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勢不可以使盡

勢不可以使盡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K 次

勢不可以使盡

勢不可以使盡

商鞅是戰國時衛國人,姓公孫氏,所以也叫衛鞅或公孫鞅。

他原本在魏國宰相公叔痤手下任中庶子,幫助公叔痤掌管公族事務。公叔痤很欣賞商鞅,曾推薦商鞅做魏惠王的宰相,但魏惠王瞧不起商鞅,便沒有答應。公叔痤死後,沒了靠山的商鞅便投奔到了秦國。經過舉薦,秦孝公發現商鞅是個難得的治國奇才,便“以衛鞅爲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秦孝公之所以如此看重商鞅,是因爲商鞅提出的富國強兵的辦法正好符合他振興國家的願望。

商鞅變法的基本內容在於促進社會發展,但這也觸犯了守舊大臣的利益,於是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在變法之初,專程趕到國都來“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甚至太子都帶頭犯法。爲了使變法順利實施,商鞅毫不留情,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結果,十年的功夫,秦國便實現了國富兵強,鄉邑大治,秦孝公也因此成爲當時的霸主。

然而,就在飛黃騰達的時候,商鞅的心情卻失落到了極點。爲什麼會這樣?商鞅並不知道。於是,他便去請教一個名叫趙良的隱士。他對趙良說,秦國原本和戎狄相似,經過自己移風易俗才變成了現在父子有序,男女有別的景象。都城咸陽經過我一手建造,變成了今天宮闕高聳,宮室成區的樣子。我的功勞難道還不能趕上從前的百里奚?

趙良直率地說:“百里奚一得到信任,就勸秦穆公請蹇叔出來做國相,自己則做副手。而你卻大權獨攬,從來沒有推薦過賢人。百里奚在位六七年,三次平定晉國內亂,又幫他們立了新君,天下人無不折服,老百姓安居樂業。而你輕罪卻要重罰,簡直把人民當成了奴隸。百里奚出門從不乘車,熱天連傘蓋都不打,對人隨和,根本不需要大隊警衛保護;而你出則車馬幾十輛,衛兵一大羣,前呼後擁,老百姓嚇得躲閃唯恐不及。所以我勸你不如早點交出商、於之地,退隱山野,這樣說不定還能終老林泉。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最終結果真的不幸被趙良言中。秦孝公死後,秦惠王即位,公子虔等人立即誣告“商君欲反”,並派人逮捕商鞅。商鞅走投無路,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商邑。秦發兵攻打,逮捕商鞅,將其五馬分屍,還誅滅了他整個家族。

商鞅和百里奚都握有大權,一個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另一個則謙卑清廉,小心翼翼。最終高高在上的不得善終,謙卑有禮的則受人鍾愛。權利是把雙刃劍,使用不好,是很容易割傷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