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成功永遠屬於那些不懈努力的實幹家

成功永遠屬於那些不懈努力的實幹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13K 次

成功永遠屬於那些不懈努力的實幹家

成功永遠屬於那些不懈努力的實幹家

人們常常驚異於文藝家的創造性的才能,愛用“天才”和“靈感”這樣的術語,去解釋作家的智力。其實,作家的內省智慧,雖然與觀察、記憶、想象、美感能力有關,但是,影響作家成才的條件,並非都是智力作用的結果。布封有句名言:“天才即耐心。”高爾基說:“天才就是勞動。”歌德說:“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後的東西,都是對真理的熱愛。”海涅說:“人們在那兒高談闊論着天才和靈感之類的東西,而我卻像首飾匠打鏈那樣的精心地勞動着,把一個個小環非常合適地聯結起來。”

顯然,“精心勞動”,“耐心”,熱愛真理,勤奮,對工作的堅持性,都在實踐中促進了作家智力的發展。可見,在研究成功者的智能結構的時候,不能忽略其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又叫人格因素。俗話說:“勤能補拙”。勤奮學習,堅持不懈,愚笨的人也可以變得聰明起來。有學者曾查閱過世界上53名學者(包括科學家、發明家、理論家)和47名藝術家(包括詩人、文學家、畫家)的傳記,發現他們除了本人聰慧以外,還有以下共同的人格品質。

——勤奮好學,不知疲倦地工作;——爲實現理想,勇於克服各種困難;——堅信自己的事業一定成功;——爭強好勝,有進取心;——對工作有高度的責任感。

可見,在文藝和科學上卓有成就的人,並非都是智力優越者。這與其本人主觀上的艱苦奮鬥,克服困難是分不開的。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家道貧寒。他曾想當演員,劇團經理嫌他太瘦;他又去拜訪一位舞蹈家,結果被奚落一番,轟了出來。他流浪街頭,以頑強的毅力刻苦學習,終於成爲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

高爾基的童年,也並未表現出某種天才的特質。開始他想當演員,報考時,未被看中;他偷偷地學習寫詩,把寫下的一大本詩稿送給柯洛連科審閱,這位作家看了他的詩稿說:“我覺得你的詩很難懂。”高爾基傷心地把稿子燒了。在以後漫長的浪跡生活中,他發憤讀書,不斷積累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終於成爲蜚聲文壇的文豪。安徒生和高爾基成長的道路說明,藝術纔能有極大的可塑性。

人才成長的非智力因素方面較多,有的表現爲社會責任感,理想和志向,順應時代潮流;有的表現爲個人心理和人格特徵,比如,有志氣,有恆心,有毅力,不自卑,在成績面前永不止步;還有的表現爲人生道路上的機遇。

研究名人的成長道路,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個是一帆風順的。列夫·托爾斯泰寫《復活》,延續了10年,僅開頭的構思就改動了20餘次。巴爾扎克開始寫作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和十幾篇小說,無人問津,只好放棄文學。他再次拿起筆來是29歲以後。他以每日伏案工作10小時以上的驚人毅力,完成一部又一部鉅著。

在成才道路中,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學識、才能、特點,有清醒的自我意識,努力爭取主客觀默然契合。實踐告訴我們,成功永遠光顧那些爲理想付出了心血的實幹家。

一位著名作家寫道:“不願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吃苦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