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關於個人修養的故事,不食嗟來之食——一個人不能失去自尊

關於個人修養的故事,不食嗟來之食——一個人不能失去自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關於個人修養的故事,不食嗟來之食——一個人不能失去自尊

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加上自然災害,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一年,齊國大旱,連續三個月沒下雨,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窮人們吃樹皮啃草根,一個個餓得面黃肌瘦,但是富人家的糧倉卻滿滿的。

關於個人修養的故事,不食嗟來之食——一個人不能失去自尊

有個叫黔傲的富人看到窮人們窮困潦倒,幸災樂禍。於是,他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把糧食做成窩窩頭,施捨給過往的窮人們。每當過來一個饑民,黔傲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驕傲地叫着:“叫花子,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羣人,他便丟出去好幾個窩窩頭讓窮人們相互爭搶,黔傲就在一旁嘲笑着,認爲自己就像大慈大悲的活菩薩。

這時候,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從遠處走來。他衣衫襤褸,腳上穿着破爛不堪的草鞋,搖搖晃晃地邁着步子。由於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他已經快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了。

黔傲看到這個饑民,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然後對這個饑民大聲喊道:“喂,過來吃吧!”饑民埋着頭根本不理會他。黔傲見狀又喊道:“喂,聽到沒有?給你吃的!”饑民突然瞪大雙眼看着黔傲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就算餓死也不吃你這樣的人施捨的糧食。”

黔傲霎時羞愧萬分,他沒有想到一個快要餓死的人居然還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嚴。

黔傲救助他人就應該真心實意,不該以救世主自居。這則寓言中“不食嗟來之食”的窮人是一位非常有骨氣的人。當面臨來自他人善意的幫助時,我們可以欣然接受;但如果是“嗟來之食”,則應該保持自己的尊嚴,予以拒絕。

在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之間,在人的自尊和卑躬屈膝之間,前者高於後者。當二者不能兩全時,我們要寧可捨棄、犧牲後者,也不能爲選擇物質而使自己成爲行屍走肉,衣冠禽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