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關於做人做事:機會在於創造

關於做人做事:機會在於創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18K 次

關於做人做事:機會在於創造

當今的社會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社會,更不是一味地槍打出頭鳥的社會,而是酒香就怕巷子深,機遇偏愛出頭鳥的社會。

作爲歷史文化名人的著名詩人白居易,在他還沒有名揚天下之前,就已經才高八斗,滿腹經倫了。但仍舊不被人知……

白居易初涉長安,由於自己沒有名氣,所以他想給自己創造一個機會,於是,便毛遂自薦到當時的社會名流顧況之處,顧況一聽,有一個叫白居易的人,頓時譏諷到:“長安米貴,要在此地居住下來可不容易!”

但當他讀完白居易的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時,對白居易的評價就大不一樣了,一見開頭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覺得很有味道,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拍案叫絕,嘆道:“有如此之才,白居易亦!”

於是,立即召見,並大力地推舉了他,使得白居易很快便在京城長安名聲大揚,站穩了腳跟。

任何人成績的取得非一帆風順,也非“師傅”的講解,主要靠個人的學習及努力。

關於做人做事:機會在於創造

一位北大的畢業生回憶道:

記得當年剛入學時。系主任費振剛先生就明言:“北大中文系不是培養作家的地方,她只告訴你怎樣去研究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之道。當然,我們並不拒斥作家。大家都知道,現在已是很有名氣的小說家陳建功、劉震雲就出身於北大中文系。”

俗話說:“師父領進們,修行在個人。”到了大學,尤其是北大這樣崇尚自由的高等學府,自學的精神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學生應該把圖書館作爲自己學習和從事研究的重要“陣地”。

“真正的知識不是由教授講解出來的,而是在紅樓自己摸索尋找出來的。”北大的教授鼓勵學生去那些書堆裏亂問亂看,因爲這樣“或許能夠撞出一些門道來”。因此,那些討厭課堂無聊的板凳的人在這裏尋到了絕好的歸宿。多少北大學子滿懷深情地回味過圖書館給他帶來的歡樂和幫助,在那些對於圖書館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文字裏,我們看到了北大的自由精神。

圖書館越來越大了,李嘉誠1000萬美元的捐助使她成爲亞洲第一大大學圖書館,藏書超過700萬冊。來圖書館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了,佔座成爲圖書館裏又一大景觀。

對現代文學感興趣的人大多知道陳平原教授的大名,對近代文學感興趣的人大多知道夏曉虹教授的大名,但不一定知道陳、夏兩位教授是夫妻。在《書生意氣》一書中,陳平原收錄7部分在外地講課時與妻子的通信。那些長信,沒有一句涉及愛情,談的最多的是“淘到一本好書,回來一起讀。”讀者從字裏行間讀到的是一種心心相契的欣悅與溫馨。

陳平原的小說史研究在國內外頗受推崇,他與錢理羣、黃子平提出的“20世紀中國文學”的思路,使現代文學研究走入一個更廣闊的天地。

陳平原在《獨上高樓》中有一段肺腑一言,標識了在滾滾紅塵之外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既然曾‘獨上高樓’,也已經“望盡天涯路’,明白墳場後面不一定是鮮花,還沒忘記“有聲音常在前面催促我’,那就只好‘知其不可爲而爲之’了。”

文學史研究是一項寂寞與冷清的事業。對於甘於寂寞而又自強不息的人來說,又是一種無可比擬的快慰。陳、夏夫妻二人,舞步於方寸之地,相懦以沫地合唱一問“望盡天涯路”。他們是北大校園裏一道珠聯璧合的美妙風景。

如果自己不去創造機會,那麼就很可能被社會埋沒了。所以我們要善於創造,把握機會,機會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