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霍元甲的小故事:同盟會捧紅霍元甲

霍元甲的小故事:同盟會捧紅霍元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7K 次

霍元甲的小故事:同盟會捧紅霍元甲

霍元甲的小故事:同盟會捧紅霍元甲

1909年春,上海灘颳起一股霍元甲旋風。旋風起源於前來中國走穴淘金的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奧皮音在位於四川北路的亞波羅影戲院表演舉重、健美等。嚴格地說,他無非是個走江湖、耍把式的洋藝人,在技擊格鬥方面,只會些花拳繡腿。

洋賣藝的當然也要吆喝,指望大清國人民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奧皮音的吆喝有點過頭。他在舞臺上公然表示,要與華人打一場擂臺,被報刊記者一炒作,成了對“東亞病夫”的挑釁與侮辱。這深深地傷害了大清人民那本就敏感而易受傷的感情。於是,“滬人譁然”,羣情洶洶,渴望本土英雄挺身而出,爲國爭光。霍元甲就在這時閃亮登場。

爲霍元甲在幕後做策劃的,是他的哥們兒農勁蓀。農勁蓀在天津經商,家庭富裕,在經濟上一直照顧霍元甲。據說,他也是霍元甲政治上的啓蒙者和幾乎所有事業的幕後主持者。正是在他的諄諄教誨和不懈包裝下,靠拳頭吃飯的一介武夫霍元甲,最終樹立了類似民族英雄般的光輝形象。

農勁蓀是同盟會會員,背後還有一個更隱祕的推動者:陳其美。陳其美是孫中山的助手,也是當時籍籍無名的蔣介石的結拜兄弟。身爲青幫骨幹與同盟會高級幹部,陳其美在上海負責協調這兩大組織的造反事宜。依靠黑幫鬧革命屢戰屢敗後,同盟會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

霍元甲的小故事:同盟會捧紅霍元甲

此時,清政府正在全面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寬容局面。在地方自治運動中,一些以強身健體爲旗號的民間準軍事力量紛紛出現。同盟會自然要抓住機遇,希望十年內訓練出千萬名既有強健體魄又有軍事技能的青年,以適應大規模革命運動和改良軍事的需要[]。霍元甲在江湖上名頭響亮,又是農勁蓀的哥們兒,自然成爲第一選擇。

事實證明,同盟會策動霍元甲迎戰已經在上海家喻戶曉的奧皮音,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借勢公關”。報刊連篇累牘地報道,霍、奧之戰儼然成爲事關中華民族尊嚴與臉面、彰顯“黃魂”(即黃種人的魄力)的巔峯對決。

萬衆矚目之下,策劃者開始在上海著名的“張園”內搭建大擂臺,高達四尺,寬廣二十尺。霍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高舉愛國主義的大旗,“世譏我國爲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宣稱,“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

吊足胃口的霍、奧之戰,最終沒能上演。主流的說法是,奧皮音被霍元甲和其所代表的中國真功夫嚇破了膽,落荒而逃。“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樣的結局,自然是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帝國主義分子的威風。

其實,奧皮音無非是個跑碼頭的賣藝人而已,“嘴大”並不意味着“無腦”,

自知之明還是有的,沒必要非把大英帝國的榮譽套在自己身上,與中國功夫名家性命相搏。

總之,在這場高調宣揚的比武中,霍元甲不戰而勝。爲了滿足臺下觀衆的熱情要求,主辦者只好邀請觀衆上臺打擂,“以不傷對方爲原則,以身體倒地分勝負”。一場關係到民族榮譽的大戰,演變爲一場集體聯歡。霍元甲及其徒弟自然輕鬆獲勝,自此在上海灘打響名頭。

霍元甲的品牌在上海灘樹立後,同盟會再接再厲,當年就在閘北的王家宅籌備“精武體操會”,掛的自然是霍元甲的名頭,由霍元甲主持精武技擊並習軍事,農勁蓀擔任會長。“精武體操會”宣稱以提倡尚武精神爲目的,招收十二歲至三十五歲的健康男子,每人收會費鷹洋兩元。

次年,大清政府依法批准成立“精武體操會”。首批會員七十三人,成爲日後反清的骨幹。霍元甲在隨後不久離奇死去,一般認爲是被日本人下毒致死。

其實,類似於“精武體操會”這樣的武術團體,在晚清及民國初年,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涌現。其間,自然有着強身、強國的樸素追求,但背後也摻雜了各種政治勢力。他們跑馬圈地,拉桿子聚團伙,以期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