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2020觀感動中國樊錦詩先進事蹟高考作文素材摘抄

2020觀感動中國樊錦詩先進事蹟高考作文素材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2020觀感動中國樊錦詩先進事蹟高考作文素材摘抄

2020觀感動中國樊錦詩先進事蹟高考作文素材摘抄

導語:敦煌的女兒——樊錦詩 她用40多年的執著和堅守,譜寫了一個文物工作者的平凡與偉大;她在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管理等領域的開拓創新。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0觀感動中國樊錦詩先進事蹟高考作文素材,大家快來看看吧。

2020觀感動中國樊錦詩先進事蹟高考作文素材摘抄

篇一:

被譽爲敦煌女兒的樊錦詩,1938年出生於戰火紛飛的北平,成長於上海。1963年,樊錦詩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北大考古專業。從此,就紮根黃沙漫天的大西北,在敦煌的莫高窟,一待就是五十多年。當同齡人在談婚論嫁的時候,樊錦詩和戀人彭金章,卻不得不面對兩地分離的苦楚。

1986年,樊錦詩和愛人彭金章,終於在風沙漫天的敦煌團聚,這距離他們畢業時的約定,整整遲到了23年。那時的彭金章,已是武漢大學歷史系副主任,和同事道別時,老彭幽默地說,還是敦煌勝利了,老彭投降了。支持妻子,彭金章沒有半句怨言,然而大家心裏都清楚,讓一個年近半百的人,重頭開始,要做出怎樣的犧牲。

在樊錦詩的努力下,經過20多年的治沙工程建設,使襲擊千年的黃沙,遠遠地停在摩根山後面。 但防砂只是緩解了壁畫病害的影響,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當時,摩根壁畫和彩色中,已經出現了一半以上的空鼓、變色、脫落等病害,樊錦詩也日趨中心。

爲保護石窟,樊錦詩就在全國旅遊景點中率先實行限流,沒想到,這個先例卻導致遊客怨聲載道。很多人說樊錦詩太傻,有錢不賺。然而,外界的爭議,並沒有擾亂樊錦詩的步伐。她在進一步思考,如何用更現代化的方式,向遊客展示敦煌?一個偶然的機會,樊錦詩接觸到了電腦,這爲她打開了一扇新窗。

與此同時,範錦詩決定通過戀人彭金章的建議拍攝全面介紹敦煌的海報。 工夫無心人,十年的探索與堅持,樊錦詩自創摩根數字展示中心,發表了010-3010和立體球幕010-3010兩部電影。 從那以後,模擬電影與實地參觀相結合的觀光方式,不僅可以減少遊客的參觀時間,還可以增加洞穴的裝載量,一舉兩得。

篇二:

莫高窟記錄了自十六國,北朝,隋唐等至清朝,近代的興衰。它記錄這王朝的繁盛,記錄着文化的交融,記錄着清末近代的屈辱。莫高窟像一個閱歷深厚的老者,爲我們慢慢講述着這歷史長河,這榮辱興衰。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莫高窟的興衰與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息息相關,作爲中外交流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莫高窟大量的壁畫中可發現,古代藝術家們在民族化的基礎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臘等國古代藝術之長。

藏經洞的內壁繪菩提樹、比丘尼等圖像,中有一座禪牀式低壇,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從洞中出土的文書來看,最晚的寫於北宋年間,且不見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斷藏經洞是公元11世紀時,莫高窟的僧人們爲躲避西夏軍隊,在準備逃難時所封閉的。

1907、1914年英國的斯坦因兩次掠走遺書、文物一萬多件。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從藏經洞中揀選文書中的精品,掠走約5000件[]。後日本,俄國,美國都曾盜竊了藏經洞中的珍貴文物。

藏經洞的發現是因王道士,損毀也因他。藏經洞內文物的遺失,是每一箇中國人都不可忘懷的。這屈辱的教訓更加讓我們自強自立。

飛天壁畫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

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爲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圓光、藉助雲而不依靠雲,主要憑藉飄逸的衣裙、飛舞的綵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

飛天壁畫雖然人物不帶翅膀但從其飄忽的衣袖,人物輕盈的姿態,婀娜的動作即可感覺到其飛翔之感。這也與中國傳統的繪畫特點形似相符合。

敦煌飛天舞就是根據其壁畫上女子的人物形象,動態,衍生出來的一種飄逸自然的舞蹈。有機會推薦大家去看一看。

敦煌石窟開鑿在礫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餘多爲木架結構。彩塑爲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僅2釐米左右(善業泥木石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統的肖像塑,和塑像後繪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與壁畫結爲一體,爲中國最早的高僧寫實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莫高窟中沉澱這說不清道不明的故事,蘊含着深厚的歷史底蘊,藏着無數人的心血結晶。“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先生將青春熱血灑在了護衛敦煌莫高窟的事業上。而今的我們也應感悟莫高窟的精神,守護中華文化之瑰寶。

篇三:

2008年底,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正式開工,這是莫高窟保護史上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天。樊錦詩不會忘記,一份她親自參與事關敦煌文物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政協提案,終於作爲莫高窟保護史上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項綜合性保護工程開始實施。

在這一浩大的保護利用工程當中,除崖體加固、風沙治理、安全保衛等基礎性工程外,

還要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完成敦煌莫高窟149個A級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攝、加工處理和數據庫建設,建設敦煌莫高窟遊客中心,通過數字電影等現代展示手段,給觀衆提供瞭解敦煌文化、藝術和價值的全新視角。

爲了保護敦煌遺產,又能更好服務遊客,在樊錦詩的帶領下,敦煌研究院在全國的大型遺址中,還率先啓動了參觀預約制,並開展了遊客承載量的研究。樊錦詩提出,要把敦煌莫高窟建設成爲世界一流的遺址博物館,不斷增加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與服務功能。

在同行眼裏,樊錦詩不光是一位出色的文物保護專家和遺產管理專家,還是一名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敦煌學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樊錦詩的帶領下,敦煌研究院全體科研人員在石窟考古、佛教美術、文獻研究等很多領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經成爲國際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敦煌在中國,敦煌學研究在國外”的歷史已經改變。

“國家的命運決定了莫高窟的命運,國家獨立了,國家強大了,國家發展了,我們的文物也就得到更好地保護了。”樊錦詩已經把自己的生命與敦煌融爲一體,把一切的成果和榮譽歸功於國家和集體,在她的內心深處,心甘情願,只想做一個“敦煌的女兒”